玩酷网

汽车

昨天见了i8真心漂亮,长在了我审美上[比心]#理想汽车#

昨天见了i8真心漂亮,长在了我审美上[比心]#理想汽车#

昨天见了i8真心漂亮,长在了我审美上[比心]#理想汽车#
我对新款比亚迪唐的设计争议,有话说:都在喷新唐丑?说360度无死角地丑?这风刮

我对新款比亚迪唐的设计争议,有话说:都在喷新唐丑?说360度无死角地丑?这风刮

我对新款比亚迪唐的设计争议,有话说:都在喷新唐丑?说360度无死角地丑?这风刮得挺猛啊。但这次,我得唱个反调。它的造型,我越看越顺眼,贼耐看。网上口嗨容易,有几个人是真正摸过、开过实车的?车主口碑才是硬道理,开过的人都懂这代唐的进步。尾部设计我甚至觉得挺成功,比上一代有气势。主要是前脸,确实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可能设计师想搞点大动静。但摸着良心讲,这代外观真不比老款差多少。审美这事儿,你觉得丑爆了?可能我觉得帅爆了,纯属个人口味问题。键盘敲得飞起,不如亲自去试试。真正坐进驾驶座开两圈,你关心的可能就不是它那张脸了。颜值重要?但懂车的人更明白,开着顺心顺手更重要。这车子,终究是拿来开的。
大定35680台,对于奇瑞来讲,已经是破记录了!很多人说是奇瑞自己4S店订货,这

大定35680台,对于奇瑞来讲,已经是破记录了!很多人说是奇瑞自己4S店订货,这

大定35680台,对于奇瑞来讲,已经是破记录了!很多人说是奇瑞自己4S店订货,这个不排除,但截止到2025年5月,奇瑞本品牌才不到600家4S店,每家20台展车的话,也才10000多台!奇瑞如果能像小鹏G7那样,快速交付,并利用新上市的热度持续投流量,风云A9L销量超过当年的艾瑞泽8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疑似26款比亚迪唐路试车曝光!我们来猜猜配置会有哪些升级?1、底盘改混动专用地

疑似26款比亚迪唐路试车曝光!我们来猜猜配置会有哪些升级?1、底盘改混动专用地

疑似26款比亚迪唐路试车曝光!我们来猜猜配置会有哪些升级?1、底盘改混动专用地盘,升级前双叉臂后五连杆。2、取消中控挡把,改怀档。3、取消FSD,标配云撵C。大家觉得还会会有哪些升级?
闹心!同事把我的车剐蹭了,右屁股后面靠近车灯处一小块漆皮被磨掉了!这可是我去年

闹心!同事把我的车剐蹭了,右屁股后面靠近车灯处一小块漆皮被磨掉了!这可是我去年

闹心!同事把我的车剐蹭了,右屁股后面靠近车灯处一小块漆皮被磨掉了!这可是我去年下半年刚买的新车,平时爱的跟宝贝似的,这下心疼死我了!同事的车技不敢恭维,我在车位放的好好的,她开自己的车都能蹭到我车上,真是无语啊!她态度很好,不停道歉!说报保险或者自己修都可以,听我的!我一时半会还没缓过劲来,不知道咋办了?因为是同事,你又不能生气!但是我对这爱车可是爱惜的很,平时路不平颠一下都心疼的不行!每次开车前都必须洗的干干净净才上车。我不允许车有任何瑕疵,所以这剐蹭必须要修,不然我都不好意思开!可是让她给我去修、还是我自己去修,我还拿不定主意?不管咋说,必须要去4S店修吧!大家说我该怎么办?#记录我的2025##车被剐蹭#
到底谁的数据真实一些?鸿蒙智行:6月智界S7+智界R7卖了3908辆。奇瑞集

到底谁的数据真实一些?鸿蒙智行:6月智界S7+智界R7卖了3908辆。奇瑞集

到底谁的数据真实一些?鸿蒙智行:6月智界S7+智界R7卖了3908辆。奇瑞集团:6月智界S7+智界R7卖了2459辆。鸿蒙智行公布的6月销量数据是52747台,其中问界44685辆,享界4154辆,所以可以推算出智界S7和R7两款车的总销量是52747辆-44685辆-4154辆=3908辆。但是奇瑞那边公布的销量是2459辆,可以发现双方的数据出入非常大。更让我蒙圈的是,不同的汽车平台统计的数据差距也非常大,懂车帝和汽车之家统计智界R7上个月卖了3194辆,智界S7卖了491辆,加起来3685辆。但在易车上,R7卖了1146辆,S4卖了491辆,加起来1637辆。可以发现,三大汽车平台的数据和奇瑞、鸿蒙智行的数据也完全不一样,这就有点尴尬了,一时分不清谁的数据是真的。说句心里话,我更相信奇瑞的数据,因为车子是奇瑞造的,造了多少辆,真正又卖出多少辆,人家肯定心知肚明。但话又说回来,无论是谁的数据,都侧面说明智界的销量下滑确实有点快,特别是R7,刚上市的时候如此风光,销量也特别猛,最高月销量接近1.6万台,曾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有可能干翻modelY的国产SUV,没想到销量这么快就跌成这样了,实在有点可惜啊。而modelY销量持续飙升,6月份突破4.4万台,领先智界R7十倍以上。对此我有个疑惑,智界R7不仅有纯电,还有增程版本,可油可电,完全没有里程焦虑,空间还大,还有ADS智驾,那么modelY怎么做到让智界R7不香了呢?有没有懂的网友解释一下?
看内饰猜车,提示:这车贵。​​​

看内饰猜车,提示:这车贵。​​​

看内饰猜车,提示:这车贵。​​​
小米YU7被贴膜店租给主机厂搞竞品分析的事情破案了,确实是被比亚迪租走了。首先这

小米YU7被贴膜店租给主机厂搞竞品分析的事情破案了,确实是被比亚迪租走了。首先这

小米YU7被贴膜店租给主机厂搞竞品分析的事情破案了,确实是被比亚迪租走了。首先这件事没啥大不了的,主机厂租车只需和出租方达成协议就行了,没必要确定对方是不是车主。第二主机厂搞竞品分析是再正常不过的业务,所有厂家都会搞,包括小米也会搞。厂家在搞车型企划的时候都会设定技术对标车或市场竞争车,需要拆车的一般都会购买,做静态/动态对比的一般都会租。所以米粉看到这个事情不要高潮,搞的好像比亚迪在偷小米技术一样。这种事小米也在做,只是他们没有看到而已。
奇瑞风云A9L这个空间真大,古天乐这么高的个子还能翘二郎腿,这个外观也挺在线的,

奇瑞风云A9L这个空间真大,古天乐这么高的个子还能翘二郎腿,这个外观也挺在线的,

奇瑞风云A9L这个空间真大,古天乐这么高的个子还能翘二郎腿,这个外观也挺在线的,我记得有个什么迪叫A6L空间都没这么大?
这单不出意外是拿下了[并不简单]​​​

这单不出意外是拿下了[并不简单]​​​

这单不出意外是拿下了[并不简单]​​​
中美芯片大战,日本人突然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秘密!美国靠着尖端芯片死磕中国,而中国呢

中美芯片大战,日本人突然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秘密!美国靠着尖端芯片死磕中国,而中国呢

中美芯片大战,日本人突然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秘密!美国靠着尖端芯片死磕中国,而中国呢,却悄悄用成熟芯片把全球市场搅得天翻地覆。过去五年,美国把主要精力放在3纳米、5纳米这些顶尖制程上,想通过ASML的EUV光刻机和台积电的代工垄断卡住中国的高端芯片供应。但中国压根没跟他们硬碰硬,而是一头扎进28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市场。结果到2024年,中国成熟芯片日产能达到12.4亿枚,占全球28%,相当于每天生产的芯片能装满1000辆集装箱卡车。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把成熟制程的成本压缩到了极致——同样的晶圆,中国代工厂的报价比海外低10%,这让日本瑞萨电子、三菱电机这些老牌企业彻底慌了神。日本半导体专家最近算了笔账:全球70%的汽车电子、80%的工业控制芯片都不需要最先进制程,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成熟芯片的主战场。比如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从电池管理到自动驾驶模块,90%的芯片都是国产28纳米制程产品。更绝的是,中国通过Chiplet技术把多个成熟制程芯片封装成一个系统,性能直接对标海外7纳米芯片。长电科技的4纳米封装技术已经量产,一片1500平方毫米的封装体里能集成几十颗不同功能的芯片,成本却只有台积电先进制程的三分之一。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让日本企业突然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战略陷阱。日本半导体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在全球成熟芯片市场的份额从19%暴跌到15%,而中国同期从19%涨到33%。最典型的例子是功率半导体领域,日本罗姆公司原本垄断全球60%的碳化硅市场,但中国中车时代电气推出的28纳米碳化硅芯片,价格只有罗姆的一半,直接导致罗姆2024财年出现12年来首次净亏损。更让日本心惊的是中国供应链的本土化能力。大疆无人机的芯片从设计到制造全链条国产化,美国一制裁,人家转头就把进口芯片换成华为海思的替代品。这种"去美国化"的速度,让东京电子这样的设备商叫苦不迭——他们卖给中国的光刻机数量虽然减少,但中国国产设备的替代率已经从2020年的15%飙升到2024年的40%。美国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战略性错误。他们花了6年时间封锁中国先进制程,却眼睁睁看着中国在成熟制程领域建起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从长江存储的NAND闪存到中芯国际的28纳米晶圆厂,中国已经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的闭环。更要命的是,这种成熟制程的产能扩张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2024年全球新增的成熟芯片产能中,近一半来自中国,连美国国防部都不得不承认,他们的F-35战斗机里已经有17%的芯片来自中国供应链。现在回头看,这场芯片大战的本质,其实是两种产业逻辑的碰撞:美国追求"技术霸权",中国深耕"市场渗透"。当美国还在为3纳米制程的良率头疼时,中国的成熟芯片已经渗透到全球每一个角落——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生产线,到非洲的5G基站,从欧洲的智能家居,到中东的能源设施,中国制造的成熟芯片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而日本企业的集体焦虑,不过是这场产业变革的一个注脚。
好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声令下,宣布从下个月8月1号开始,所有从日本运来的东西统

好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声令下,宣布从下个月8月1号开始,所有从日本运来的东西统

好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声令下,宣布从下个月8月1号开始,所有从日本运来的东西统统加收25%的税!!这消息一出来,日本那边都炸锅了。就说汽车圈吧,丰田这个老大最近脸都绿了——他们自己算过,要是这25%的税真砸下来,全年赚的钱得少将近三分之一!啥概念?就光4、5月关税风声紧的时候,丰田账上已经蒸发了1800多亿日元,平均下来每天亏30亿!30亿是啥?在东京买套小公寓都不止这个数,人家一天就亏出去几十套。你说这税为啥这么狠?说白了就是美国想“敲竹杠”。以前日本车在美国卖得好,丰田、本田满大街跑,美国人觉得“都是盟友,便宜点卖我咋了”?现在特朗普一拍桌子:“便宜占够了,该交保护费了!”可日本企业哪是软柿子?他们之前把宝全押在美国市场,工厂建在那儿,供应链绕着美国转,现在突然加税,等于直接砍了他们的利润腿。最惨的是那些给丰田、本田供货的小零件厂。我有个在日本开汽配厂的朋友跟我说,最近电话都被美国客户打爆了,不是催货是退单——“加税太狠,我们不买了!”这些小厂本来就靠薄利多销活着,美国订单说没就没,机器停了,工人闲了,银行贷款还不上,有的老板连夜找律师商量破产清算。有人可能会说:“那日本企业咋不反抗?”可反抗有啥用?美国市场占日本汽车出口的40%,你不卖,有的是韩国、德国的车顶上。再说了,日本企业现在也学精了——与其守着美国市场硬扛,不如把生产线搬到东南亚。那边工人便宜,一个月工资合人民币才两三千,比日本本土便宜十倍;市场也大,东南亚现在汽车保有量低,正处在“买车热”阶段;离咱们中国还近,咱们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运输成本低,合作也方便。我有个做外贸的朋友前阵子去越南考察,回来直咂舌:“那边的工业区全是日资厂,丰田、本田都在那建新基地,厂房都盖得跟别墅似的。”你说这是为啥?还不是看中了东南亚的“性价比”——成本低、风险小、潜力大。不过话说回来,美国这招也够损的。表面上是“保护本土产业”,实际上就是逼着日本企业“重新站队”。可日本企业也不傻,你美国市场加税,我就去东南亚找新机会;你打我一拳,我就往别的地方挪挪窝。现在就看两点:一是8月1号这税到底能不能落地,毕竟特朗普说话有时候像放屁,说不定过两天又改口;二是日本企业转移生产线的速度,要是动作太慢,下半年财报怕是要更难看。说到底,这事儿最苦的还是普通打工人。日本工厂停工,工人失业;东南亚新厂刚建,当地工人还没培训明白;美国消费者呢?本来能买便宜日本车,现在得加钱买本土货,钱包也得瘪一圈。
停着的车被闪电击中了。

停着的车被闪电击中了。

停着的车被闪电击中了。
有的车企从纯电走向增程,有的车企从增程走向纯电,有点意思~问界M8全系标配宁德时

有的车企从纯电走向增程,有的车企从增程走向纯电,有点意思~问界M8全系标配宁德时

有的车企从纯电走向增程,有的车企从增程走向纯电,有点意思~问界M8全系标配宁德时代电池,纯电705km超长续航问界M8纯电版首批搭载的HUAWEIADS4,智能与安全一步到位!问界M8纯电版8月上市新能源汽车​​​
小鹏汇天今天宣布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这钱将砸向飞行汽车研发、

小鹏汇天今天宣布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这钱将砸向飞行汽车研发、

小鹏汇天今天宣布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这钱将砸向飞行汽车研发、量产和商业化。全球首个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已封顶,四季度就能竣工陆地航母2026年就要量产交付了🚀它采用3轴6轮设计,长宽高为5500/2000/2000mm,四座设计,C本就能开。800V碳化硅增程动力平台,CLTC续航超1000公里,6x6全轮驱动还带后轮转向。飞行器18分钟就能从30%充到80%,满油满电支持5-6次飞行。而且5分钟就能上手操作,这体验绝了👍小鹏汇天已经和高直航空、傲程航空签了3亿元订单。有这融资助力,陆地航母量产进程全面提速。就看量产时,能不能给大家更多惊喜了大家觉得它能改变出行方式吗?
比亚迪固态电池已正式装车测试,官方CLTC理论续航可达1875公里,电芯级能量密

比亚迪固态电池已正式装车测试,官方CLTC理论续航可达1875公里,电芯级能量密

比亚迪固态电池已正式装车测试,官方CLTC理论续航可达1875公里,电芯级能量密度为400Wh/kg,使用第四代比亚迪超充桩12分钟可以补能1500公里!预计首款搭载车型为海豹EV,等到正式上市之后,基本上就可以宣布燃油车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将近2000公里的续航足以吊打所有的燃油车。补能速度也不比燃油车加油慢到哪里,但是驾驶感以及用车成本都要比燃油车好不少,等了这么多年的固态电池终于要看到曙光了。
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两个消息,都与中国制造有关。第一个,日系车在华不流行了。第二个

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两个消息,都与中国制造有关。第一个,日系车在华不流行了。第二个

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两个消息,都与中国制造有关。第一个,日系车在华不流行了。第二个,中日技术人才流向变了。日本朋友说的这两件事,表面看是两条平行线,细琢磨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变化,已经远远超出汽车行业的范畴。过去满大街的日系车如今少了,不是中国人不爱开车了,而是造车的人和开车的人都换了思路。这背后藏着中国制造业爬坡过坎的真实轨迹。老牌车企放下身段,是中国市场教的第一课。当中国本土电动车横冲直撞时,那些曾经被捧上神坛的日本品牌,突然发现自己也得跟着变。价格战打得凶,新车上市没几个月就降价几万块,这在过去简直不敢想。更关键的是话语权变了,研发中心从东京搬到上海,中国工程师说了算;智能系统找中国科技公司合作,不再关起门来自己搞。连雷克萨斯这样的高端牌子,都破天荒在中国单独建纯电工厂。这些动作,说白了就是认准了一个理,在中国卖车,得按中国的规矩来。这不是简单的市场策略调整,而是整个产业逻辑的重构。日本这些年确实缺人,特别是懂技术的。他们放宽签证、给补贴、甚至硕士毕业一年就能拿永住,着急上火地抢人才。但有意思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专家开始把目光转回国内。不是日本不够好,而是中国城市伸出的橄榄枝更对胃口。杭州在东京设人才中心,福州和日本签教育合作备忘录,徐州直接请华侨专家团去对接项目这些不是临时起意的活动,而是扎扎实实搭平台、建渠道。中国城市吸引人才,不再靠简单的高薪挖角,而是用产业链、科研环境和上升空间说话。汽车产业的转身和人才流向的逆转,其实是同一股力量在推动。日系车在中国调整战略,本质上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认可,技术人才愿意回来,看中的是中国产业升级带来的机会。这种变化不是谁规划出来的,是市场自己用脚投票的结果。中国制造正在赢得更多尊重。这尊重不是别人施舍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日系车放低姿态搞本土化,技术人才主动选择回国发展,这些现象背后是产业链条的重塑和价值链的重新分工。制造业的较量从来不只是比谁工厂大、机器新,更要比谁能让全球最聪明的脑袋和最灵巧的双手愿意留下来、干出彩。这场静悄悄的变化,或许比任何销售数据都更能说明问题中国制造正在从“跟跑者”变成“规则改变者”。
掌握“口碑密码”的沃尔沃,又亮出了王炸牌“全新S90”!沃尔沃车主讲句实话:

掌握“口碑密码”的沃尔沃,又亮出了王炸牌“全新S90”!沃尔沃车主讲句实话:

掌握“口碑密码”的沃尔沃,又亮出了王炸牌“全新S90”!沃尔沃车主讲句实话:新S90让我又爱又恨刚试完朋友新提的2025款S90,这车让我心情复杂。现在新势力都在卷算力参数,沃尔沃倒是在安全这条老路上越走越扎实。坐进车里关上门那瞬间,特有的厚重感确实让人心里踏实,这点多少TOPS的芯片都给不了。上个月朋友开着这车在高速被追尾,后车整个车头都烂了,S90后保险杠就瘪了一小块。维修师傅指着门框说,硼钢车身救过多少车主他数不清。不过安全这玩意儿就像买保险,真用上了才懂沃尔沃的好。新款那个11寸大屏我原本还嗤之以鼻,用起来却被打脸。导航时直接说"找家带充电桩的火锅店",空调自己调低两度,路线餐馆全安排好。更意外的是,老款车主居然也能升级这套系统,这操作比那些逼人换车的牌子实在。但有件事得吐槽。前两年我家老XC60空调泵坏了,换个原厂件花了一万二。销售赔着笑说"进口配件就这价",现在新S90零件成本怕是要更高。沃尔沃修车贵这事,比它的安全性能还要稳当。至于T8混动版的4.9秒加速,实际开起来反而最没惊喜。底盘调校得太稳重,推背感来得像被棉花糖砸中,倒是过减速带时的韧劲让人印象深刻。毕竟买这车的人,谁真在乎那零点几秒呢?
威马要复活了?曝最快8月复产,今年要卖1万台!7月14日,沉寂已久的威马汽车传出

威马要复活了?曝最快8月复产,今年要卖1万台!7月14日,沉寂已久的威马汽车传出

威马要复活了?曝最快8月复产,今年要卖1万台!7月14日,沉寂已久的威马汽车传出复产消息。据“明镜pro”报道,有威马前员工曝光了一份“新威马汽车”发给供应商的白皮书,披露了由深圳翔飞汽车销售公司接手后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规划。根据文件内容,翔飞汽车作为威马重整后的投资方,已于2025年4月接管威马四家公司,计划于今年9月在温州基地重启EX5和E.5两款车型的生产,确保年产销1万台,争取实现产销2万辆。此外,“新威马“还规划了2025至2030年三阶段发展目标,力争2030年实现年销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未来五年内将推出超10款新车,涵盖纯电与增程技术路线,布局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接盘方翔飞汽车与宝能集团存在密切关联,其法人及关联公司曾参与宝能系多家企业运作。而宝能目前负债超过百亿,这也让外界对“威马复活”计划的可行性引发质疑。威马汽车威马汽车复活在即汽场全开(原创/欢欢)
问界M8EV要来了,8月上市,关键信息点有以下几个:1、长宽高分别为5190

问界M8EV要来了,8月上市,关键信息点有以下几个:1、长宽高分别为5190

问界M8EV要来了,8月上市,关键信息点有以下几个:1、长宽高分别为5190mm/1999mm/1795mm,轴距3105mm,有五座和六座2、搭载HUAWEIADS43、搭载华为七合一电驱,有后驱和四驱可选4、采用华为巨鲸800V高压电池平台,搭载宁德时代100度电池包,CLTC综合续航最高705km【来自懂车帝车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