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航母

当地时间9月22日,美国媒体大量关注,中国首次在航母上进行了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演

当地时间9月22日,美国媒体大量关注,中国首次在航母上进行了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演

当地时间9月22日,美国媒体大量关注,中国首次在航母上进行了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演练。美国方面称:“福建号是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也是首艘装备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这种弹射器能够发射更重的飞机。”9月22日,一条消息在华盛顿的新闻圈里炸开了锅:中国航母福建号,首次完成了电磁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的实战演练。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中国最新的航母,不光能让舰载机“弹”起来了,还能稳稳“抓”住它们回来。美国媒体集体盯紧了这次动作,连CNN都直言:“福建号是中国最先进的航母,电磁弹射系统让它有了质的飞跃。”这下,美军真得重新算一算太平洋的棋局了。航母上的弹射器,过去是蒸汽的,像烧锅炉一样把飞机“煮”上天,效率低、噪音大、维护烦。福建号用的,是电磁弹射,跟高铁一样用电磁力“推”飞机起飞,既快又稳,还是绿色环保。更关键的是,这种弹射方式,对飞机的要求低,能发射更重、更先进的机型,像预警机、无人机这类老蒸汽弹射“带不动”的类型,在福建号上就能轻松起飞。这不是简单的“多装个电机”的事,而是一场从“能飞”到“能打”的跨越,外媒说得直白,“这是中国航母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背后的技术门槛,连美国都得点头称难,因为全世界目前只有美国福特级航母也用电磁弹射,中国是第二个,没买样机、没抄作业,全是自己干出来的。很多媒体把福建号称作“中国第三艘航母”,但这说法其实有误导性,辽宁舰、山东舰一个是“翻新”苏联老船,一个是滑跃起飞的中间过渡型。真正意义上从设计、建造、动力、系统全自主、全现代化的航母,福建号是第一个,它不再用滑跃甲板,而是平直甲板+电磁弹射,这种配置看起来像美国的福特号,实战思路却有自己的打法。比如舰岛更小,甲板更开阔,意味着飞机调度效率更高;再比如采用全电推进系统,为未来上舰的高能武器,比如激光、轨道炮这些“科幻装备”打好了基础。可以说,福建号不是“第三艘中国航母”,而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母”,这不是什么“升级款”,而是直接跨代。福建号的这次试飞,引起美军高度关注不是偶然,美防务新闻网直接写道:“中国的电磁弹射系统,若稳定可靠,意味着中国航母的舰载机起降能力将与美军接近。”这话听起来平静,其实藏着火药味,因为航母的核心,不是有多大,而是能起降什么飞机、起降多频繁。美国历来靠航母维持全球海上霸权,特别是在印太地区,几乎所有战术行动都离不开航母打击群。但福建号的出现,意味着中国也具备了远洋投送的能力,哪怕不去威慑谁,光是“能做到”这件事,就足够让美国重新审视它的战略部署。而且,这不是“福建号一艘船的事”,它背后是整个国产舰载机体系的进化,是中国造船工业的体系成熟,是从“能造船”到“能造系统”的质变。福建号的试飞成功,确实是中国海军的一次里程碑,但它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全面追上了美国。差距依然存在,比如航母舰载机的种类、数量、编队协同能力、远洋作战经验等方面,中国还要补的课还不少。但关键在于中国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有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自主的体系能力,美国用了七十年打造航母帝国,而中国只用了二十年就走到了现代化的门口,这种速度,才是真正让美国警觉的地方。很多媒体喜欢拿美军“十一艘航母”说话,但问题是,福特级到现在还在调试,美国国内也在吵预算、吵工期,而中国这边,福建号的进展却实打实地按部就班推进着,这种稳定性,放在地缘格局里,就是一种力量。福建号的演练消息不是中国主动公布的,而是被美媒“扒”出来的,这种“低调但有效”的方式,越来越像中国处理军事事务的风格:不主动炫技,但每一步都让人看得见进步。在当前全球局势动荡、地区冲突频繁的背景下,福建号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秀肌肉”,而是中国作为大国,维护自身海洋利益和安全的必要选择,毕竟,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别人的航母上。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美国智库和军方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中国海军的崛起,毕竟,电磁弹射不是小打小闹的技术突破,而是整个舰载作战体系的再定义。
目前,全球只有两个国家掌握航母电磁弹射技术:1.美国(“福特号”航母已部署)

目前,全球只有两个国家掌握航母电磁弹射技术:1.美国(“福特号”航母已部署)

目前,全球只有两个国家掌握航母电磁弹射技术:1.美国(“福特号”航母已部署)2.中国(“福建舰”已部署并完成多型舰载机弹射起降训练)而美国“福特号”是核动力航母,“福建号”是常规动力航母,说明中国更胜一筹,这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事件,中国海军向“深蓝”进发。​​​
辽宁舰:我的舰载机只能滑跃起飞,最多只能载荷5吨起飞山东舰:我的舰载机也只能滑

辽宁舰:我的舰载机只能滑跃起飞,最多只能载荷5吨起飞山东舰:我的舰载机也只能滑

辽宁舰:我的舰载机只能滑跃起飞,最多只能载荷5吨起飞山东舰:我的舰载机也只能滑跃起飞,连蒸汽弹射都没有,满弹满油起飞是不可能的福建舰:我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电磁弹射器,可以轻松弹射各类型军机,而且是满弹满油起飞,战力直接拉满如果不考虑动力问题,福建舰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母舰,没有之一!!!
我们,不会再有第二次“点到为止”了! 面对越南,在南海,疯狂侵占29个岛礁,

我们,不会再有第二次“点到为止”了! 面对越南,在南海,疯狂侵占29个岛礁,

我们,不会再有第二次“点到为止”了!面对越南,在南海,疯狂侵占29个岛礁,年偷采250亿美元石油的强盗行径,1979年那场“惩戒”式的战争,已经不再适用。下一次,我们的航母、歼-20和东风导弹,将一次性,把所有问题,全部解决!这些年越南在南海捞的好处可太实在了,京华周刊去年七月的报道说得明白,他们从南海采的石油占了全国年产量的30%以上,光石油天然气就赚了250多亿美元,这都成了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根顶梁柱。想想看,那可是咱们国界断续线里的205万平方公里海域,他们带着外国公司钻了上千口油井,每年采走6000多万吨石油,就跟拿自家后院的东西似的随意。更可气的是,1988年都因为岛礁争端动过手了,他们还是没收敛,反倒把偷采来的钱再投去加固岛礁、买武器,简直是恶性循环。有人可能会说,1979年不是教训过他们吗?可那时候的情况跟现在完全两码事。当年的惩戒更多是敲警钟,想着留点余地,可越南根本没当回事,反而觉得咱们会一直“点到为止”,变本加厉地蚕食资源。现在不一样了,咱们的实力早不是几十年前能比的,手里的家伙硬了,腰杆自然挺得直。就说航母吧,上个月国防部刚证实,福建舰都开去南海搞试验训练了,这可不是摆样子,作为大国重器,就是冲着捍卫主权来的。还有辽宁舰,去年十月就在南海常态化训练,日本跟着拍照片炒作,恰恰说明咱们的航母编队在这片区的存在已经是常态,想干啥随时能响应。空中力量更不用提,歼-20早就不是只在东海警巡的“新佩剑”了,这种级别的隐身战机,往南海一飞,整个空域的控制权就有了保障。地面上的东风导弹更不用说,作为战略威慑的底牌,射程能稳稳覆盖南海每一个角落,这可不是空话,是咱们国防力量公开的底气。以前可能还得顾虑“打起来不好收场”,现在是真有能力“一次性解决问题”。航母编队负责封锁海域、夺取制空权,歼-20盯着空中和岛礁目标,东风导弹作为后盾压阵,这套组合拳打出去,越南占的那些岛礁、开的那些油井,根本没地方躲。外交部长王毅今年七月在吉隆坡说得很清楚,有些国家就是仗着域外势力撑腰才敢兴风作浪,但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看清了本质,咱们维护主权的立场硬气得很。说白了,1979年的“点到为止”是给机会,现在越南把机会当空气,还把偷来的资源当成经济命脉,这已经触碰了底线。以前是“能谈就谈,实在不行再出手”,现在是“一旦出手就没回头路”,毕竟手里有福建舰、歼-20、东风导弹这些硬家伙,再加上外交部白纸黑字的历史证据,法理和实力都站在咱们这边,没必要再给他们留着“反复横跳”的空间。所以说,不是咱们想动真格,是越南的强盗行径逼得人没办法再忍。29个岛礁被占了这么多年,250多亿美元的资源被偷采走,真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咱们手里的家伙足够一次性了断所有麻烦,绝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点到为止”,毕竟主权这事儿,容不得半分含糊,也耗不起再一个几十年。

2016年南海,中美两军隔着一片海,谁都没开第一枪,但谁都没退半步。美军双航母

2016年南海,中美两军隔着一片海,谁都没开第一枪,但谁都没退半步。美军双航母压过来,中国海军100多艘战舰一字排开,火箭军导弹指着航母航线,轰-6在头顶盘旋,弹药发到了连队,老兵被连夜召回。不是演习,是真要打。美军撤了。不是因为怕,是算明白了:打一仗,一天烧掉一个亿,航母要是被击伤,全球股市得崩盘。美国的F-35靠日本芯片,导弹靠德国零件,一断链,连飞机都飞不起来。中国呢?从螺丝钉到反舰弹道导弹,全自己造。东风-26一亮,航母不敢靠近;052D一艘接一艘下水,像下饺子。美国“福特”号修了五年还毛病不断,中国海军三年换了半支舰队。菲律宾闹腾完,杜特尔特转头就去北京握手。不是他变软,是看清了——谁家的船能天天在南海晃,谁才有说话的底气。这场对峙没硝烟,但比任何战争都更清楚:真正的胜负,不在海面,而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在每一个焊死的螺丝里,在每一条自主的供应链上。美国能调动航母,中国能调动整个国家的工业命脉。谁更硬,一眼就看得出来。
原来以为,弹射器给飞机一个向上的推力,把飞机垂直弹到空中,完成起飞。然而并非如此

原来以为,弹射器给飞机一个向上的推力,把飞机垂直弹到空中,完成起飞。然而并非如此

原来以为,弹射器给飞机一个向上的推力,把飞机垂直弹到空中,完成起飞。然而并非如此!你见过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的视频吗?短短几秒内,几十吨重的战机就像被无形的手猛地一拽,瞬间从静止状态飙升到数百公里的时速,紧接着便一头扎向广阔的海面,然后才缓缓抬起机头,直冲云霄。要是按照咱们之前的想法,这弹射器肯定是像火箭发射那样,从飞机底部或者尾部使劲往上推,才能把这么重的家伙送上天。可实际上,要是真靠向上的推力,这飞机早就被掀翻了,哪还能顺利起飞呢?其实,弹射器给飞机的力根本不是向上的,而是水平方向的。你想想,航母的甲板就那么长,最多也就三百多米,要是让飞机自己慢慢加速,根本来不及达到足够的起飞速度就会冲出甲板掉海里。所以弹射器的作用,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十米距离内,给飞机一个巨大的水平拉力,让它在瞬间达到能飞起来的速度。就像咱们拉弹弓一样,把弹丸往后拉得越狠,松手的时候弹丸就飞得越快越远。弹射器就相当于这个弹弓,飞机就是弹丸,只不过它的力量可比弹弓大多了,能在两秒钟内把三十多吨的飞机加速到每小时两百多公里。那这个巨大的水平力是怎么产生的呢?早期的弹射器用的是压缩空气,就像给自行车打气的气筒,只不过这个“气筒”大得吓人,里面储存着高压空气,一旦释放,就能推动活塞带动飞机前进。后来又出现了蒸汽弹射器,现在很多航母用的都是这种。它的原理也不算复杂,就是利用航母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推动一个巨大的活塞在轨道里快速滑动,而飞机的前轮会固定在这个活塞上,活塞一动,飞机就跟着一起往前跑。等飞机达到起飞速度后,活塞会自动和飞机脱离,飞机就能凭借自身的动力继续爬升了。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大的力量,飞机不会被拉坏吗?这你可放心,工程师们早就想到了。飞机的前轮和机身连接处,都经过了特殊的加固处理,能承受住弹射时产生的巨大拉力。而且弹射器的轨道上还装有各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根据飞机的重量调整弹射的力度和速度,就像咱们用不同的力气扔不同重量的球一样,保证每个飞机都能以最合适的状态起飞。不过蒸汽弹射器也有缺点,它每次弹射都要消耗大量的蒸汽,会影响航母的动力系统,而且维护起来特别麻烦,里面的密封件经常因为高温高压的蒸汽而损坏,得经常更换。所以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研究更先进的电磁弹射器。这种弹射器不用蒸汽,而是靠电磁力来推动活塞,就像咱们平时玩的电磁铁,通电之后产生强大的磁场,利用磁场的作用力让活塞快速运动。它的优点可多了,不仅弹射效率更高,能更快地连续弹射飞机,而且还能精确控制弹射力度,不管是轻型的无人机还是重型的战斗机,都能轻松应对,维护起来也比蒸汽弹射器简单多了。不管是蒸汽弹射器还是电磁弹射器,它们的核心目的都是给飞机提供水平方向的加速力,而不是向上的推力。咱们之前觉得弹射器是往上推飞机,其实是把飞机起飞时的抬头动作和弹射器的作用力搞混了。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主要还是靠机翼产生的升力,而升力的大小和飞机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升力越大。弹射器的作用就是帮飞机快速达到能产生足够升力的速度,等飞机有了足够的升力,自然就能向上飞了。现在再看舰载机起飞的场景,是不是就明白多了?原来那看似简单的几秒起飞过程,背后藏着这么多复杂的原理和技术。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咱们想当然的事情,实际情况可能和咱们的认知完全不一样。就像这个弹射器,要是没人仔细讲解,估计很多人一辈子都会以为它是靠向上的推力把飞机送上天的。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原本以为是这样的,结果了解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咱们一起涨知识。
马科斯有难,西方见死不救,英航母过南海,像躲瘟神一样躲菲律宾。你这是不明白什么叫

马科斯有难,西方见死不救,英航母过南海,像躲瘟神一样躲菲律宾。你这是不明白什么叫

马科斯有难,西方见死不救,英航母过南海,像躲瘟神一样躲菲律宾。你这是不明白什么叫”棋子“的含义。小马科斯在菲律宾自己稳不下来,即将被菲律宾人抛弃,可以说可能菲律宾政治人物都要与他割裂,这个时候英国人上去自讨苦吃。如果小马科斯自己没钱将是一文不值。英国人管他干嘛?
这让美国海军福特号的老脸往哪里搁!要知道,福建号航空母舰还没有交付海军,还是

这让美国海军福特号的老脸往哪里搁!要知道,福建号航空母舰还没有交付海军,还是

而美国海军的福特号航空母舰,可是全球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但福特号航空母舰服役8年了,竟然连F-35C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因为福特号航空母舰从来就没有搭载过F-35C!看看图2福特号的甲板上,虽然舰载机不少但一架隐身舰载机也...
我国航母上的工作人员,穿的不同颜色的衣服,对应着不同的工作岗位:黄色衣服:属于

我国航母上的工作人员,穿的不同颜色的衣服,对应着不同的工作岗位:黄色衣服:属于

我国航母上的工作人员,穿的不同颜色的衣服,对应着不同的工作岗位:黄色衣服:属于指挥类岗位绿色衣服:属于舰载机起降与维修保障岗位白色衣服:属于安全管理和综合保障岗位紫色衣服:属于燃油补给岗位棕色衣服:属于机务维护岗位红色衣服:属于危险与安全管控岗位
055大驱在世界属于什么水平?这么说吧,当中国有16艘055的时候,地球上没有国

055大驱在世界属于什么水平?这么说吧,当中国有16艘055的时候,地球上没有国

055大驱在世界属于什么水平?这么说吧,当中国有16艘055的时候,地球上没有国家想跟中国打一次。055大驱可不是一般的战舰,作为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第四代导弹驱逐舰,055从亮相开始就被军迷们称为“全能选手”。它身上集成了太多黑科技——双波段雷达、综合射频系统,还有112个通用垂直发射单元,这意味着它既能防空反导,又能反舰反潜,简直像个海上多面手。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低调”,虽然排水量达到1.3万吨,接近巡洋舰的体格,但得益于隐身设计,它在雷达上看起来可能只有个小渔船那么大,美国海军甚至特意把它归类为“巡洋舰”,这个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为什么是16艘?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数字,按照现代海军的作战需求,一个航母编队通常需要4-6艘驱逐舰护航。如果我们设想中国拥有两个航母战斗群,再加上需要独立执行任务的机动兵力,16艘就能很好地满足“双航母+机动部署”的需求。对比一下全球现状,美国虽然有70艘左右的伯克级驱逐舰,但大多都服役了20年以上,日韩也有先进战舰,但数量有限,16艘055意味着中国在尖端驱逐舰领域,既能保证质量,又拥有了可观的数量优势。其实055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它单独有多强,而在于它如何融入整个作战体系。想象一下,当055与歼-35舰载机、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联动时,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攻防网络,特别是鹰击-21,射程1500公里,末端速度超过10倍音速,这个组合让传统海战模式彻底过时。有位军事专家说得挺形象,现代威慑的精髓,是让对手觉得“打起来太不划算”,16艘055支撑起的海上力量,配合其他武器系统,确实能让潜在对手在采取行动前得好好掂量掂量。055的出现,其实改变的是游戏规则,过去大家比的是谁船多、谁吨位大,现在更看重的是“体系作战”能力,055就像个海上信息枢纽,能把卫星、无人机、潜艇的数据整合起来,这种“智能海战”的新模式,可能比单纯增加舰艇数量更有意义。不过有意思的是,中国发展海军一直强调“防御性”,就像新加坡学者说的,中国追求的是区域内的海上安全,而不是要取代谁,这种克制的战略,反而让它的威慑显得更加可信。055给我的最大启发是,现代军事竞争真的不能光看表面数据,中国没有盲目跟着别人走“航母数量竞赛”的老路,而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有点像“田忌赛马”的智慧,用驱逐舰+高超音速导弹的非对称组合,来实现战略目标,这种思路很务实,既保证了战斗力,又控制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的是整体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从雷达技术到特种钢材,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让055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从图纸到服役的快速转化。但我们也得清醒,再先进的装备也只是工具,真正的关键是怎么运用这些工具来维护和平,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一直在强调“积极防御”,这个定位很重要,说白了,这些“大国重器”的价值,更应该体现在“止战”而非“求战”上。未来看055,它或许会成为一个标志,既展示着中国走向深蓝的决心,也提醒着大家,真正的安全不是靠压倒别人,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艺术,可能才是055留给世界最值得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