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市区遇见的问界 M9 和 M8,亮蓝灯的比例实在是非常高。刚刚上午开了十分钟车,遇见三台问界 M 系列,两台都是开着小蓝灯。问界 M8/9 这种车的数量在路面上肯定不属于最多的,但开启蓝灯的比例我敢说是目前见到最大的一个品牌或者说车系。所以,又想聊聊关于用户心智。
专业领域的人周而复始在抠这个品牌那个系统的差异,从技术路线抠到一些极限场景的体验,从当初高精地图到逐个开城到全国都能开的无限 ODD,到了现在人均 E2E 再到世界模型和 VLA 等等等等。每次在肯定新技术加持新版本的同时,其实潜台词就是贬低老版本。这是正常而正确的,肯定越新的技术产品体验越好。当然还有一个同时产生的潜台词就是贬低同期的其他友商,当你说眼前这个如何封神的时候,那确实意味着其他的就不如这个,甚至是不堪用的。
但是最终是得看真正的用户,究竟是哪些在用,哪些品牌哪些产品被使用比例最大,哪些是真正在实用场景里面被它拥有的受众开启。例如前些时段被技术控高度评价的园区漫游,有多少开特斯拉而且买了 FSD 的用户,日常没事儿让它在园区里面瞎逛,最后系统它找到一个心仪的随机车位安稳停好,然后司机可以安心扬长而去?
其实从最早逐个开城的年代,就已经有品牌的产品被用户真正开始深度使用。具体要说到华为的 ADS,那早在 ADS 2.0 时期,就我身边都诞生了无论高速还是城区都全程极度深度使用的用户。当然,后续我们车圈各路人马在表扬 ADS 3 和 4 的时候,显得 ADS 2 好像挺不堪的。实际上 ADS 2 已经足矣俘虏很多用户的心智,产生高度的信任感,甚至令某些人产生依赖。这种话,一直以来都是受批判的,特别是 ADS,因为掌舵人一些“狂言”以及某些在网络上过度炫耀“无人驾驶”的极端人士,而屡屡被拉到公众对立面。
但当现在着着实实看到街上越来越常见的蓝灯开启率,其实对于很多品牌的行内人士来讲,那又是遥不可及,其实还是羡慕的。因为现在也有无数品牌日复一日在自己产品发布会上发布相同性质而且强调能力无异甚至超越的产品,但最终自家用户的实际开启率很低。
用得少,负面少,但其实同时反馈得少,迭代得少,看不见能进入正循环的希望,永远仅仅处于“人有我有”的状态。点亮我的小蓝灯问界m9问界m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