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3年杨宝海驾机迎敌,突然被敌机从背后偷袭,杨宝海果断投副油箱战斗,结果右副

1953年杨宝海驾机迎敌,突然被敌机从背后偷袭,杨宝海果断投副油箱战斗,结果右副油箱却因为质量问题纹丝不动,飞机很快就失去了平衡,杨宝海焦急道:“飞机发生故障!”[无辜笑] 1953年7月23日上午,上海龙华机场,飞行员杨宝海登上米格—15战斗机,准备执行拦截任务。 雷达显示有四架台湾空军F—47战斗机正从东南方向逼近上海市区,杨宝海跟随长机宋中文紧急升空,两架银色的米格—15呼啸着冲向3000米高空。 当敌机进入射程时,杨宝海按下操纵杆上的红色按钮,准备抛掉两个副油箱进入空战状态,左侧油箱顺利脱离,但右侧那个重达240公斤的副油箱却纹丝不动。 飞机瞬间向右倾斜,杨宝海用力拉杆也无法保持平衡,单侧承重让米格—15像喝醉酒一样摇摆,根本无法瞄准射击,他立即通过无线电向长机报告:“长机,2号机副油箱故障,无法作战。” 宋中文下令杨宝海退出战斗,自己单机迎敌,最终击落一架F—47,其余敌机仓皇逃窜。 这次故障暴露了一个严重问题,米格—15的副油箱投放装置采用火药推进方式,通过爆炸产生的气体推力将油箱弹出,但当时国内仿制的投放器火药配比不准确,经常出现点火失败或推力不足的情况。 据航空工厂的技术人员回忆,那个年代生产一个投放器需要20多道工序,每道都可能出错,火药的硝化甘油含量稍有偏差,推力就会大打折扣,而检测设备奇缺,只能靠老师傅的经验判断,合格率不到70%。 杨宝海今年27岁,1950年从陆军第20军调入空军,在牡丹江航校训练8个月后分配到华东军区空军第2师,像他这样的飞行员,全师只有36人,飞行时间平均不到200小时。 但是台湾空军飞行员大多有二战经验,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装备的F—47虽然老旧,但维护水平很高,故障率远低于大陆这边。 当时人民空军的米格—15全部来自苏联援助,共计372架,但随机配送的技术资料都是俄文,翻译工作跟不上,许多关键的维护要点和故障排除方法,飞行员和机械师都是一知半解。 副油箱故障只是冰山一角,1953年统计显示,华东地区的米格—15平均每月发生各类故障47起,其中三分之一与仿制零件质量有关。 杨宝海后来回忆,那时最怕的不是敌人,而是装备突然罢工,每次升空前都要反复检查,但有些隐患根本发现不了。 这次副油箱事故后,航空工业部门痛定思痛,他们从苏联请来3名专家,重新设计了投放装置的火药配方和点火时序,同时建立了严格的产品检验制度,每个投放器都要经过5次模拟测试才能装机。 到1954年副油箱投放故障率下降到5%以下,但整个空军装备的可靠性提升,还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过程。 1953年的那次空战虽然惊险,却为后来者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天我们看到的强大空军,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实战检验中淬炼而成的。 网友们纷纷敬佩不已: “那个年代的飞行员真的太不容易了,装备跟不上,全靠勇气和技术硬扛,致敬!”   “副油箱扔不掉真是要命,空战时分秒必决,装备可靠性太重要了。”   “原来早期空军连副油箱都靠不住,真是心酸又真实的历史……”   “宋中文技术是真的强,一打二还能击落敌机,长机靠谱太关键了。”   “感觉当年不仅是飞机,连训练时间都紧张,能飞起来迎敌的都是英雄。”   如果当年你是杨宝海,面对副油箱故障和敌机追击,你会怎么做?是冒险继续战斗,还是果断撤离? 官方信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军史编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