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将军坦言,我们曾在与以色列爆发的冲突中陷入震惊。被人家打,又被人家喊停,太弱
伊朗将军坦言,我们曾在与以色列爆发的冲突中陷入震惊。被人家打,又被人家喊停,太弱了,应该再打12天,以色列的防空导弹已经空了,没有继续打就是个错误!以色列空军于6月13日凌晨对伊朗境内核设施与军事目标发起突袭,出动上百架战机包括F35隐身机,精准清除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等高层,造成935人死亡,其中含38名儿童。伊朗随即启动代号“真实承诺3”的反击,发射超过550枚弹道导弹和1000多架无人机,这是伊朗历史上首次从本土直接袭击以色列。冲突持续12天后于6月24日停火,停火由美国推动,当时美国已派出B2轰炸机轰炸伊朗核设施并动用萨德系统协助拦截。伊朗将军提及的“以色列防空导弹已空”并非虚言,以色列早期宣称拦截率85%至90%,后期因弹药消耗大、伊朗用无人机诱敌战术调整,拦截率降至50%至60%。以色列财政部长数据显示,12天冲突成本达120亿美元,日均开支1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蒸发10架F35战机。关于伊朗决策体系的疑问,其政治架构中精神领袖为最高决策者,总统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军事行动决策需经多层协调。2025年冲突停火前,伊朗导弹储备仅动用四分之一,具备持续作战能力,但受美国军事介入与国际压力影响,最终接受停火协议。伊朗新司令阿里希迪事后公开表示,冲突中因通信网使用西方设备留后门,导致情报泄露,高层损失惨重,需加强本土网络建设。中东另支力量也门胡塞武装的行动形成对比。胡塞武装长期以“非对称战略”对抗美以,用数千美元的自杀式无人机攻击目标,而美以拦截武器单枚成本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2025年8月,胡塞武装用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雅法和阿什凯隆,即便遭遇美英以轮番轰炸,仍能依托也门北部地形开展游击战术,让对手陷入消耗战。美以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多次显现。2025年以色列空袭伊朗前,借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指责伊朗核义务的决议作为导火索,行动前未释放明确信号。美国在冲突中的介入同样迅速,短短两天内对也门发动近70次空袭,却因胡塞武装不按常规出牌,难以达成预期效果。美方内部对打击胡塞武装的决策存在分歧,“聊天门”泄密事件显示部分官员缺乏坚决战略意愿。对美以的研究已成为地区力量的共识。伊朗在停火后加快本土网络建设与防御系统升级,修复核设施同时调整导弹部署。胡塞武装则持续优化非对称战术,将军事行动与支持加沙结合塑造舆论优势,即便被多数国家视为非政府武装,仍能持续困扰美以。以色列自身也在冲突后重建军事设施,加强空军基地防护,内瓦提姆基地32处弹着点的修复工作已全面展开。冲突留下的经验清晰可见,美以军事行动擅长借国际舆论铺垫、依托情报优势实施精准打击,且具备快速介入能力。伊朗将军的反思与胡塞武装的实践共同说明,应对此类对手需强化本土技术自主、优化战术策略、构建多元防御体系。中东局势中,各方均在冲突中积累经验,调整策略,这种动态平衡与务实应对,构成地区安全格局的重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