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荔枝新闻
[编者按]
一寸山河一寸血,浴血奋战十四载!
铮铮铁骨战强敌,血肉之躯筑长城!
这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
这是人民的战争!
这是属于人民的胜利!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江苏新闻广播携手全国新闻广播联合推出特别报道《人民的力量》。7月7日起,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inJiangsu我苏、大蓝鲸客户端,以及江苏新闻广播、全国新闻广播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80位讲述人带您穿越历史长河,讲述抗日战争中的人民力量。
1944年前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华北、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发起对日伪军的局部反攻,扩大原有的根据地,开辟新的根据地。琼崖抗战也呈现出新气象,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的“蚕食”“扫荡”,形成了对敌反包围的战略态势。同年,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
这座具有南洋骑楼风格的宅院是儋州市南丰镇南路49号的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独立纵队总部旧址,是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重要实物见证。如今,正通过遗迹展示、人物塑像和历史展览等形式,生动地再现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在长达6年的琼崖抗战中,发生在1943年的迈格战斗是战绩最为辉煌的一次。
(国画《大王岭保卫战》,图片来自《东江纵队图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1943年6月8日傍晚,驻扎在木排抗日根据地的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四支队得知,驻守兴贤乡的日军要到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据点里只留下40多名伪军。于是,时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四支队第二大队的大队长符志行,带领第四、第五中队150名指战员,从东成乡走小路长途奔袭,打算攻打兴贤乡日伪军据点。然而,深夜下起了暴雨,部队偏离了方向、行踪暴露,凌晨5点多,被迫进入迈格村。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二处处长陈宇聪介绍,“面对突发情况,符志行沉着应变,将队伍紧急集合作战斗动员,强调村后的高地是关系到部队存亡之地。当时我军的子弹有限,所以准则是:敌人不近不打,瞄不准不打!尽量做到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一挺机枪要顶几挺用!”
不出所料,上午8时左右,数倍于我的日军向村背后的高地发动进攻。来势汹汹的日军盲目地开枪,符志行一直命令部队不予还击。日军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将跃进式改为匍匐式前进。150米、100米、70米……30米,日伪军见没有还击,便直着腰走上山路。
“打!”符志行一声令下,第五中队的步枪一起响了起来。紧接着,四中队的机枪和手榴弹也一起响了起来。战斗中,机枪班班长李桂美由于一时找不到架机枪的地方,而敌人又近在眼前,他急忙把机枪架在肩上,大喝一声:“符必荣,快打!”机枪手符必荣一阵连射,击毙了日军指挥官谷川松本八郎!
从清晨苦战至深夜,二大队共击退日军20多次猛烈进攻,以伤亡20多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伪军200多人。主力部队趁着夜色全部秘密突围,撤出了日军在迈格村四周布下的包围圈。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二处处长陈宇聪说:“这次战斗打出了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的军威,符志行和二大队经此一役也打出了威名。在总部评奖时,符志行还被授予了‘抗战特别奖章’。”
(1945年,琼崖人民挑粮送交抗日民主政府,支援反攻)
1945年春夏之际,为配合盟军对日军在琼崖沿海军事设施的轰炸,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四面出击,使日军内部厌战反战情绪滋长,士气低落。同时,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和各地抗日民主政府抓紧补充兵员,培养干部,改善军需供给,进一步提高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二处处长陈宇聪介绍:“1945年在挺进支队解放白沙县的同时,活跃在琼文地区的第一支队,解放了琼山、文昌、澄迈3个县的一半以上地区。第二支队在昌感地区解放了大片土地。第三支队向陵水、保亭、崖县挺进,解放了这些县的三分之二土地。第四支队在临高、儋县积极打击日伪军,扩大解放区。”
(“日本投降矣!”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向全国人民宣告这一重大消息)
1945年8月23日,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刚改编不久的挺进支队,奉命消灭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开往鹦哥岭进行反扑作战的保安六团。战斗结束后,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一份重要电报。一时间,全队上下欢欣鼓舞!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二处处长陈宇聪说:“原来,这是一份关于日军无条件投降的通电,上面写着:日本国裕仁天皇于8月15日公开广播了‘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琼崖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旗帜,英勇奋战,在孤悬海外的海南岛上,建立起一个接一个的抗日根据地。80年后的今天,琼崖纵队“孤岛奋战”的精神,正激励着新时代琼崖儿女以敢闯敢试的勇气,在对外开放前沿续写新的传奇。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徐仁飞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