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东风海外工厂布局】在一众中国车企的出海故事里,东风走的是一条“慢火稳炖”的路子

【东风海外工厂布局】

在一众中国车企的出海故事里,东风走的是一条“慢火稳炖”的路子。它不是一味追求销量数字的漂亮,而是悄悄把工厂一点点铺到全球。

 

先看亚洲:越南顺化工厂去年刚投产,年产 8 万根车桥零部件,算是东风在东南亚扎下的第一个制造点;马来西亚森美兰州的 KD 厂,预计 2025 年投产,产品是 Nano 01 等新能源车,规划产能 3–5 万辆;

巴基斯坦拉合尔的 CKD 工厂则更接地气,2018 年就投产了东风小康的 Super Cab 和 M415 轻卡,每年 5000–1 万辆,完全对准本地商用车市场需求;印尼的项目更有意思,PT Sokonindo Automobile 合资厂 2017 年就开始生产微卡,年产能 5 万辆,在东南亚“拉货神车”的定位很明确。

甚至在伊朗,东风也通过与 Zamyad 的合作,把重卡、中卡的产线建了起来,早在 2009 年就落地。

 

欧洲这边,东风选择了俄罗斯。利佩茨克州的 CKD 工厂在 2024 年投产,生产 Evolute I-Pro(其实就是换标的东风风神 E70 电动车),规划产能最高可达 24.2 万辆,算是一次规模化的新能源尝试。

 

非洲市场也没落下。突尼斯的 SKD 工厂 2019 年就投产,生产东风 S50、AX4、SX3 等车型;埃及则在 2022 年与国企 El Nasr 合作上马 CKD 电动车工厂,初期年产能 2.5 万辆,主要对接网约车市场。

 

这些工厂分布看似分散,其实有一个共性:东风更倾向于通过 合资 + CKD/KD 模式,用相对轻资产的方式逐步深入。它没有比亚迪那样大手笔砸整车基地,但胜在稳扎稳打,能快速适配当地市场的消费和政策环境。

 

这种打法的好处是灵活:投资不算太重,本地伙伴负责渠道和落地,东风输出技术和产品,风险被分散开来;缺点也很明显,话语权有限,品牌影响力不容易积累。未来要想在海外真正做大,还得看它愿不愿意在关键市场下重注。

电车出海汽场全开新能源汽车东风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