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1年,志愿军的一个团因为没有收到总部撤退的命令被美军包围,就在进退两难之际

1951年,志愿军的一个团因为没有收到总部撤退的命令被美军包围,就在进退两难之际,团长李长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最终保住了全团。 当时朝鲜战场正值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各部奉命北撤休整,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李长林率领的这支队伍原本担负阻击任务,掩护主力转移,却在激烈交火中与上级失去了联系。 电台被炸、通讯完全中断,他们成了孤悬敌后的一支部队,四周都是美军的坦克和重机枪阵地。战士们又冷又饿,弹药见底,伤亡不断增加,局面危在旦夕。 李长林可不是普通指挥官。这位时年33岁的团长,经历过长征、抗日和解放战争,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在战士们焦虑的目光中,他冷静分析:美军必然以为我们会向后方突围,何不反其道而行,向前穿插? 他果断下令:“全团准备,向敌纵深机动!”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但李长林胸有成竹,他亲自带领侦察班探路,选择了一条险峻的山路。 整整七天七夜,全团官兵昼伏夜出,忍着严寒饥饿,靠指北针和星斗方位辨明方向。李长林巧妙布置疑兵,派出小分队佯动诱敌,主力则悄无声息地穿越美军防线间隙。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还在途中端掉美军一个补给点,不仅缴获了大量食品弹药,更带回重要军事情报。最终全团完好无损地突出重围,与主力部队胜利会师。 这场突围战后来被列为朝鲜战争经典战例。军事专家评价说,李长林的决策体现了卓越的战场洞察力和指挥艺术,在绝境中敢于出奇兵,充分利用美军认为我军会后撤的思维定式,反而向前穿插,最终化险为夷。 每每谈及此事,李长林总是淡淡地说:“当指挥员的,最重要的不是盲目执行命令,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有利的判断。每一个战士的生命,都弥足珍贵。” 这位传奇团长后来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他的事迹至今仍在军事院校作为典型案例讲授。在战场上,有时候最大的勇气,恰恰来自于冷静的头脑和对生命的敬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信源参考:《解放军报》2021年《铁血团长李长林:突围战中的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