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周希汉

1940年的一天,陈赓正在前线指挥战士们挖战壕,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129师师长

1940年的一天,陈赓正在前线指挥战士们挖战壕,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129师师长

1940年的一天,陈赓正在前线指挥战士们挖战壕,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129师师长刘伯承打来了电话。“你这是胡闹!战壕挖到2米深,枪都露不出来,简直不懂战术!”陈赓笑着回答:“师长,您就放心吧,这就是我的战术!”“陈赓!你小子是不是昏了头!”电话那头,129师师长刘伯承的声音跟打雷似的,隔着听筒都能感觉到那股火气。这事儿搁谁谁不急?前线战报雪片似的飞过来,说386旅旅长陈赓,正带着战士们干一件“傻事”,挖两米深的战壕。那个年代打仗,战壕就是士兵的第二条命,挖多深、多宽,那都是有军事标准的。一般来说,挖个一米多点,人蹲下去能藏身,站起来能露头开枪,这就够了。攻防兼备,经济实惠。可陈赓倒好,直接下令:“往下挖,挖到两米深!”命令一出,战士们全炸了锅。一米八的小伙子跳进去,头顶还冒不出来,这还怎么打仗?枪都伸不出去,这不是把自己活埋了吗?大家伙儿嘀嘀咕咕,觉得旅长这回是真“疯了”,甚至有人撂了挑子不干了。陈赓呢,也不生气,拍着胸脯跟大伙儿保证:“出了事,我陈赓一个人担着!你们就信我一次,只管挖!”这就是1940年发生在太岳区抗日根据地的一幕。也正是这通电话,揭开了一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鬼才战术”的序幕。这事儿啊,表面看是“胡闹”,里子却是闪着光的智慧。陈赓跟刘伯承在电话里乐呵呵地解释:“师长,您先消消气。这两米战壕,就是我给日本人准备的‘大礼’!”原来,陈赓早就盘算好了。战壕挖深了,人是够不着,但他给战士们准备了特制的小凳子。平时打仗,大家就踩在凳子上,跟常规战壕没区别。可一旦鬼子冲到跟前,情况就不一样了。几十个日本兵嗷嗷叫着冲过来,好不容易突破了火线,以为能跳进战壕里大开杀戒。结果“扑通”一声,直接掉进两米深的大坑里。这深度,不高不低,刚好能让他们摔个七荤八素,腿脚扭伤,战斗力瞬间归零。听完这个解释,电话那头的刘伯承沉默了半晌,随即哈哈大笑,连夸陈赓是“一个人才”。后来的战斗,完全按照陈赓的剧本上演。日军一个冲锋下来,掉进坑里的鬼子哭爹喊娘,被我军战士轻松解决。这场仗打得干净利落,我军伤亡极小。战后,战士们看着那些“定制版”战壕,再也没人说旅长“胡闹”了,个个竖起大拇指:“咱们旅长,神了!”陈赓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把最不起眼的常规工事,玩出花来。这种不拘一格的指挥风格,贯穿了陈赓的整个军事生涯。他不仅自己能出奇制胜,他带出来的兵,也个个都是“不听话”的猛将。就说百团大战那会儿,还有个更有意思的故事。当时陈赓派他的参谋长周希汉去执行破袭铁路的任务,这可是个硬骨头,时间、地点都卡得死死的。陈赓千叮万嘱,一定要按计划来。结果呢?周希汉走到半路,突然打电话给陈赓:“旅长,计划改了,我不去炸铁路了,我要带部队去一个叫卷屿沟的地方。”陈赓一听,火冒三丈:“周希汉,谁给你的胆子!你想干什么?立马给我滚回原定路线,不然军法处置!”谁知道周希汉也是个“犟种”,直接回了一句:“旅长,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我觉得卷屿沟有大情况,就这么定了!”说完,“啪”的一声,把电话挂了。能把旅长气得摔电话,这周希汉胆子也太肥了。可事实证明,周希汉的判断是神准的。当时,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129师前敌指挥部,正好就在卷屿沟,而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营,兵力空虚。日军已经嗅到了风声,调集重兵,准备搞一次“斩首行动”。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希汉的部队如神兵天降,从侧翼杀出,正好解了师部的围。事后,刘伯承亲自打电话给陈赓,开心地说:“陈赓啊,你给我派来的真是神兵天降啊!”陈赓这才恍然大悟,又好气又好笑。后来他对周希汉说:“你小子,打仗就得这样!我骂你是我不对,我给你道歉!”这就是陈赓的带兵之道:他要的是能独立思考、敢于决断的“活棋”,而不是只知道执行命令的“死子”。其实,陈赓对“挖工事”这件事的执着,那是有传统的。甚至在后来的淮海战役中,他还因为这事儿跟老搭档邓小平“顶过牛”。当时中原野战军围攻黄维兵团,黄维的部队装备精良,工事坚固,是块硬骨头。陈赓力主稳扎稳打,搞“近迫作业”,也就是一点一点挖交通壕,把战线推到敌人眼皮子底下再打。可当时的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希望速战速决,觉得挖壕沟太慢了,一个劲儿地打电话催。陈赓顶着压力,到后来干脆不接电话,闷头指挥部队挖。最后,还是刘伯承元帅拍了板,支持陈赓:“你在第一线,你最了解情况,按你的办法打!”事实证明,正是这种看似“笨拙”的办法,才以最小的代价啃下了黄维这块硬骨头。说到底,无论是两米深的战壕,还是“磨洋工”一样的近迫作业,这些“怪招”背后,藏着的都是一颗真正爱兵如子的心。
1940年,山西,八路军悍将陈庚、周希汉攻下日军阵地后的珍贵留影!我们的先辈我们

1940年,山西,八路军悍将陈庚、周希汉攻下日军阵地后的珍贵留影!我们的先辈我们

1940年,山西,八路军悍将陈庚、周希汉攻下日军阵地后的珍贵留影!我们的先辈我们的神,都收藏起来吧!
1987年,曾任海军参谋长的开国中将周希汉,在女儿周晓红的带领下见到了一位60多

1987年,曾任海军参谋长的开国中将周希汉,在女儿周晓红的带领下见到了一位60多

1987年,曾任海军参谋长的开国中将周希汉,在女儿周晓红的带领下见到了一位60多岁的老汉。此人自称是他的老部下,希望周希汉能给他开一纸证明,可周希汉却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这位老汉的身份。【信源】原文登载于人民网 2013年6月...
新中国成立后,周希汉将军受到毛主席接见,周希汉深情看着毛主席,热情交流。194

新中国成立后,周希汉将军受到毛主席接见,周希汉深情看着毛主席,热情交流。194

1940年,百团大战周希汉是第13军军长,战功赫赫,神奇的是他1.90米大个,他从没受过伤。周希汉是战场上英雄,也是军队中有名的高个帅哥将军。欢迎评论转发。
许世友,周希汉,杨得志,王震,陈锡联,五位猛将在做战争动员,他们不但都是身经百战

许世友,周希汉,杨得志,王震,陈锡联,五位猛将在做战争动员,他们不但都是身经百战

许世友,周希汉,杨得志,王震,陈锡联,五位猛将在做战争动员,他们不但都是身经百战的战神,而且都是天才的演说家。许世友,周希汉,杨得志,王震,陈锡联,五位猛将在做战争动员,他们不但都是身经百战 来源:冰希祖宗 发表...
抗日战争时期386旅老照片,左边吸烟者为周希汉,前面低头沉思者是谁?

抗日战争时期386旅老照片,左边吸烟者为周希汉,前面低头沉思者是谁?

抗日战争时期386旅老照片,左边吸烟者为周希汉,前面低头沉思者是谁?抗日战争时期386旅老照片,左边吸烟者为周希汉,前面低头沉思者是谁?来源:历史故事收集者 发表时间:2025/07/25 08:09:10
1955年授衔时,13军出现了一件怪事:军长周希汉是中将,两位副军长周学义、崔建功是少将,政委张力雄

1955年授衔时,13军出现了一件怪事:军长周希汉是中将,两位副军长周学义、崔建功是少将,政委张力雄

军长周希汉是中将,两位副军长周学义、崔建功是少将,政委张力雄却只是大校。一般来说,军中职位和军衔成正比,这情况着实让人好奇。13军前身是红四方面军中的第73师,番号几经更迭。首任军长周希汉后来调任海军参谋长,军长之...
开国中将周希汉,和他的夫人周璇,还有四个儿子的珍贵合影。

开国中将周希汉,和他的夫人周璇,还有四个儿子的珍贵合影。

开国中将周希汉,和他的夫人周璇,还有四个儿子的珍贵合影。开国中将周希汉,和他的夫人周璇,还有四个儿子的珍贵合影。来源:吴术说史 发表时间:2025/07/10 08:50:04
1966年3月19日,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中将,陪同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帅在广州,接

1966年3月19日,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中将,陪同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帅在广州,接

1966年3月19日,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中将,陪同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帅在广州,接见战斗英雄麦贤得。前排左四坐在徐向前旁边的是麦贤得,坐在徐向前另一边的是周希汉。
周希汉将军家风:餐桌上的节俭与原则

周希汉将军家风:餐桌上的节俭与原则

1952年,周希汉将军调至海军司令部工作,其公务员丁宝林随行至北京。在北京,周希汉家中的餐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家人围坐一桌,共享同等标准的餐食。然而,周希汉仍坚持将餐费分为三个等级:自己每日8角,妻子周璇6角,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