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高管破防:国产越野没核心技术!真没把比亚迪华为放在眼里
近日,一汽丰田的高管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普拉多依旧是40万以上硬派越野车的销冠。
这一言论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有人扒出该高管的数据仅为今年7月的数据,但在今年的上半年,方程豹豹8的销量均超越了普拉多,该高管明显是在“吹牛”。
最近丰田普拉多的销量确实不算理想,近半年来的平均月销量都在1700台左右,这还是在已经给出5万左右优惠的情况下。相比同价位的新能源SUV,这位曾经霸榜中大型SUV销量榜的“江湖大哥”着实有些地位不保。
而卖不好的价格,也无非就是普拉多的配置着实有些太低了。
放在现在的30-40万及以上的中大型SUV市场里,普拉多不仅座椅太硬,就连低配入门版的方向盘都是塑料材料,更别说是车机屏幕、氛围灯等配置了。
智能化、舒适化配置远不及现在的新能源产品,再加上非承载式车身和大粗胎带来的糟糕NVH静谧性表现,让很多人都开始思考,四十多万买这台车真的“划算”吗?
一汽的高管深知自家普拉多的劣势,于是把矛盾转向了技术—在同级别中,普拉多是唯一一款搭载全时四驱的车型,并表示这是核心技术,不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能比的。
普拉多的底气确实来自全时四驱,这与
不少国产SUV上的“电控四驱”或“适时四驱”完全不是一回事。
全时四驱意味着无论是在雨雪湿滑,还是在沙漠、戈壁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四个车轮始终都有动力输出,靠中央差速器来分配扭矩,让车辆在复杂工况下保持稳定性和通过性。
普拉多采用的“托森差速器”,能够通过蜗轮蜗杆的啮合特性,能够自动实现前后扭矩的动态分配。也就是说,在某一轴打滑时,普拉多能将更多扭矩传递到另一轴,无需电子系统介入,响应完全靠机械结构完成,这使它在复杂路况下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
而我们的大多数越野车型,却远没有这套系统那么可靠。
比如北京汽车BJ80,,甚至更代表传统越野的合资Jeep牧马人采用的分时四驱结构,虽然可以切换四驱两驱,但遇到非铺装路面才切换四驱,而且在铺装路面强行使用四驱会出现“打桩”的现象。
而我们最值得骄傲的越野品牌—坦克,坦克700 Hi4-T上所用的适时四驱确实在技术上更新,但是遇到打滑再通过电控离合器接入后轴,存在响应延迟的现象,而且还依赖电控系统,耐久性取决于离合器结构,可靠性不足。
更不用说方程豹豹8、猛士917上采用的电动四驱结构,动力完全依靠前后双电机分配,虽然反应快且调节灵活,但在极端越野环境下,电机散热、电控稳定性、电池续航都可能成为不可靠因素。
想要开发制造全时四驱系统,却并不容易。
首先从机械结构上看,全时四驱需要高强度的传动系统,能够承受长期四轮动力输出的负荷,不能轻易损坏。而且在差速器的设计上,既要保证过弯时的灵活,又要在打滑时锁止,避免动力浪费。在极端越野时,传动系统会承受巨大的热量和冲击,这需要极高的工程可靠性保证散热和耐久性。
这些研发时的背后成本,丰田是下了大功夫的。
一汽高管说这是核心的技术差距,确实如此。
想要打造一款足够稳定的中央差速器和全时四驱结构,我们还需要更多努力。
但问题是,除了那些硬核玩家外,我们真的需要这么硬核的结构吗?
长城魏建军在推出坦克的Hi4-Z系统时就宣称,这是为了更多的“泛越野玩家”所准备的,而更多普拉多的用户大部分时间开的仍然是城市道路。全时四驱的高油耗、普拉多的低配置在这时成为了最大的短板。
而新能源SUV确实给用户带来了很强的满足感,大屏、冰箱、按摩座椅、氛围灯,这些媲美顶尖豪华车的“家电式”配置,在沙漠深处毫无用处。
对于用户来说,根据自己的核心需求选车才是最好的做法,没必要为了偶尔的越野需求牺牲用车体验,而越野发烧友则更信任可靠的配置。
硬派越野车和现在的豪华新能源SUV在设计初衷上本身就有着根本区别,城市SUV不需要那么硬核的配置,舒适智能化配置反而更能提升用车幸福感。
对于普拉多来说,这个价格如果只靠着越野用户和技术吃老本,恐怕也只能维持现状。
但对于国产新能源来说,这些卖到三四十万的车型,我们是不是真的该反思一下,除了这些所谓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还有什么“核心技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