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俄罗斯目前只剩下一种武器是中国需求的,而且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替代的,是中国愿意大批

俄罗斯目前只剩下一种武器是中国需求的,而且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替代的,是中国愿意大批量继续向俄罗斯采购的武器。   这款武器就是米-171直升机。   90年代,那时候咱们国家直升机部队刚起步,急需能在青藏高原飞行的运输直升机,俄罗斯的米-171正好符合要求,第一笔就买了24架,官兵们都管它叫"空中公交车",虽然长得憨憨的,但特别皮实耐造。   不过刚开始可闹过笑话,这直升机在平原飞得好好的,一到高原就"喘不上气",俄罗斯工程师死活不认账,非说是中国飞行员不会开,后来咱们把飞行数据拍他们脸上,他们才老老实实回去改进,2004年专门搞出了高原特供版。   现在咱们自己都能造直-20了,为啥还要买俄罗斯货?原因其实很实在:   第一是"现货秒发",就跟网购似的,天津的组装厂直接就能提货,咱们自己的直-20现在产能有限,要优先保障重点部队,听说去年买的武装版米-171,从下单到收货才14个月。   第二是"高原王者",这货装的VK-2500发动机特别牛,在海拔5000米高空还能保持85%的动力,咱们西部边境动不动就四五千米海拔,这性能太实用了。   第三算的是"总账",单看价格2000万美元一架不便宜,但人家包教包会还终身售后,自己研发同款的话,前期投入可能更烧钱,这就跟买车似的,有时候买进口车反而省心。   现在俄罗斯工厂里,给中国造的米-171都是VIP待遇,每架都要经过零下40度的"冻刑测试",这是当年苏联留下的老规矩,不过现在咱们买的版本越来越"混血"了——航电设备都换成国产的,但关键部件还是用俄罗斯原装货。   最近听说咱们在跟俄罗斯谈,想买他们的直升机旋翼技术,这明摆着是在为将来完全国产化做准备,等咱们吃透这项技术,估计就要跟这位"老朋友"说再见了。   米-171这事儿挺有意思,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中国军工发展的聪明劲儿,咱们既不像印度那样啥都买买买,也不像某些国家闭门造车,而是边买边学,最后青出于蓝。   现在中俄军贸关系也在变,以前是咱们求着买,现在是他们求着卖,估计再过几年,就该轮到俄罗斯来买咱们的武器装备了,这个转变过程,不就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活教材吗?   说到底,买米-171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就像当年引进苏-27最终成就了歼-16一样,今天的直升机引进也是在为明天的自主创新铺路,等咱们的直-20系列完全成熟,这段"中俄直升机情缘"就会成为历史书里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