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仇不报,我绝不罢休。
在1946年,毛主席收到了来自傅作义的挑衅性电报。对此,他坚定地表示,必须回应这次兵败的挫折,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之前,六月底那会儿,国共两党内战全面打响了。晋察冀军区的头儿聂荣臻,还有晋绥军区的司令贺龙,他们一块儿调动了五十个团,加起来差不多有十万人,朝着大同那边发动了进攻。
现在,蒋介石在华北那边只有7万多兵马,相比之下,咱们这边的兵力那可是压倒性的多。
跟之前粟裕带着华中野战军,就三万多人,打了七仗全赢了,还把蒋介石的亲信李默庵给打败了那次比起来,这场战斗咱们的优势那是明摆着的。
真没想到,聂荣臻和贺龙这两位大将,在指挥的时候居然出了两个大问题,结果我军一路败退。别说大同没拿下,就连之前好不容易打下的集宁也丢了。
而且还让蒋介石的亲信胡宗南有了攻打延安的时机,这让中共中央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说起来解放战争那会儿,要说最憋屈的,晋察冀战役绝对算一个。明明兵力比傅作义多出不少,还都挺能打,结果一来就在大同集宁栽了跟头,二次又在张家口吃了败仗,搞得中共中央都差点陷入困境。
到了1947年4月,毛主席没辙了,只好请已经六十多岁的朱德总司令重新出山。他从陕北跑到晋察冀,亲自给那里的高级将领们当教练,教他们怎么指挥打仗。
朱德老总亲自坐镇指挥,晋察冀那边儿,只用了短短仨月,就从一直被追着打变成了势如破竹,整个华北战场的形势都被彻底翻盘了。
聂荣臻和贺龙这两位大将军到底出了啥岔子?朱德老总又使了啥高招,把华北战场的局面给翻了过来?
【大同城与平汉路】
1947年刚开始那会儿,周恩来代理总参谋长在小河会上,把1946年以来各军区的打仗成绩排了排座次。结果是这样的:华东军区排第一,接着是晋冀鲁豫军区,然后是东北军区,晋绥陕甘宁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分别排在后面。
就是说,原本以为从抗日老根据地走出来的晋察冀,表现应该会很好,但没想到,它竟然比不上被数倍敌人包围、处境超难的陕甘宁,这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毛主席那时候特别留心晋察冀军区的战斗情况,毕竟晋察冀这块地方,不光是抗战时咱们在敌人后方的第一个立足点,还是连接关里关外的关键要道,它的每一丝动静,都跟整个国家的战局紧紧绑在一起。
他为了这事,专门连续发了好几份电报,催着晋察冀军区说:“得好好干几场漂亮的歼灭战”,他对晋察冀军区可是充满了期待。
不过,晋察冀军区并未能如主席所期望的那样取得佳绩,在与傅作义的交锋中,他们一步步后退,接连失去了大同、集宁、张家口这些关键的战略位置。
这也让晋察冀军区的头儿聂荣臻和晋绥军区的老大贺龙都受到了相当大的波及。
这事儿得聊聊华北战场栽跟头那会儿。1946年6月,蒋介石那家伙不顾停战协议,直接动手挑起了全面内战。战争一爆发,各个战场立马就动了起来,局势很快就变得特别紧张,打得不可开交。
一开始,毛主席就给华北战区定了个目标,那就是要拿下“三条路四个城”的战斗计划。
三路四城其实就是说三条主要的路线和四座重要的城市。路线分别是河北正定通往山西太原的那条,还有山西大同一直到蒲州镇的这一路,再加上北平到石家庄的那条路。而那四座城呢,就是大同、太原、保定和石家庄。
中央为了这次行动,想了个大方向:晋绥军区的贺龙部队先去晋北那边开打,算是给战斗开个头。接着,晋察冀军区的聂荣臻部队就带着人马去攻平汉路,计划是要快打快结束。
平汉路这场仗打得特别关键,对国民党来说,这条路不光关乎经济命脉,还跟军事战略挂钩。
拿下平汉路之后,两队人马汇聚一处,合力进攻山西,打算把那边变成解放区。这样一来,晋绥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就能连在一起了。
这样不仅能让中央军委更方便地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还能保证关内关外的通信顺畅,没有任何阻碍。
可以说,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对两个军区的任务安排,那是相当明白。只要这两个军区能照着中央的吩咐,快点把平汉路这个头等大事给解决了,那解放山西的事儿,就离得不远了。
那时候,晋察冀和晋绥军区碰上的头等大事,就是傅作义和阎锡山的手下军队。这两股势力在蒋介石的点头下,正朝着绥东那边逼近,情况紧急得很。
所以,中央军区要求晋绥地区得赶紧启动晋北战役,大同那边可以缓一缓,不过聂荣臻司令的想法跟中央可不一样。
1946年7月4号,晋北那边一开打,聂荣臻立马给中央军委拍了封电报。他说平汉战役打得不太顺,琢磨着要不先用半个月,集中精力把大同给啃下来。
7月6号那天,毛主席给聂荣臻司令打了电话,着重讲了平汉战役的关键性。又过了大概十来天,到了7月22日,毛主席又给聂荣臻司令拍了封电报。
期望晋察冀军区能在9月份之前拿下平汉路,要不然局势可能会有变动。
不过,到了7月24号,聂荣臻司令员还是回电说,咱得先打大同。从大同战役打响那一刻起,晋察冀军区就跟敌人陷入了苦战,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
【接连失利】
大同一直是个军事争夺的重点,因为它正处在平绥铁路和同蒲铁路的交汇点上,城中的防卫工作由国民党第8集团军副头头楚春溪负责领导。
大同城外,国民党那边安排了暂编的第38师,还有马占山带着的两个骑兵师,再加上一些炮兵营、特务营、自卫队等七七八八的队伍,人数加起来大概有一万八千人左右。
大同那边的敌军,人员组成挺乱的,战斗力也就普普通通。但说实话,真正让我们头疼的,还是大同的防御工事。
大同的城墙又高又厚,这些年不断修修补补,变得特别结实。而且啊,城墙底下还建了三排堡垒和深深的战壕,周围三面都是山挡着,想要攻打进来,那可真是难上加难。
而且,国民党在北平的那个行辕头头李宗仁,还有战区的大领导阎锡山,前不久亲自跑到大同去了。他们给大同送去了粮食、武器这些急需的东西,还严令守在那儿的军队,一定要拼死守住大同。
8月14日那天,大同的战斗正式开始了,咱们部队迎来了一场特别不容易的攻打城市战斗。
攻打大同这仗挺棘手,主要是因为大同的防御设施太坚固了,我军想快速打赢不容易。再者,要是打成持久战,大同那边的守军补给挺足,我军在这方面可没啥优势。
另外,因为我军没能迅速拿下城东南的机场,所以包头的交警第十六中队第三大队很轻松地就进了大同城里。这样一来,大同的防守力量就壮大了,给我军攻打大同添了不少麻烦。
在我军攻打大同城外围的时候,没能迅速把守在那的敌军干掉,结果让他们有了逃跑的机会。他们退到城外的碉堡里,这样一来,我军进攻时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得说一下,阎锡山在大同城外面,留下了八百多名日本侵略军的炮兵,阻挡我军行进。
到了9月4号那天,咱们队伍还没拿下战斗的上风。就在这时,傅作义带着他的部队往大同那边开拔了。
傅作义心里一直琢磨着要把大同这块地方给收过来。蒋介石为了让他出兵帮忙,就把原本阎锡山管着的大同,划给了他来管。
傅作义心里头那个美呀,他一边假装跟我军在前线谈和,一边偷偷下令,让所有部队一股脑儿地往我军那边冲。
傅作义把手下的三万多人马分成了三股力量。其中,一路人马从陶林动身,目标是攻打集宁;另一路则从归绥出发,直逼凉城。
傅作义把全部心思都扑在了中路大军上,这支队伍是他的进攻尖兵。他们的核心使命,就是顺着平绥线一路猛冲,直取卓资山。
9月5号那天,傅作义只用了短短一天,就把卓资山战场给拿下了,咱们这边没打赢。
那时候,咱们军队在大同前线的指挥部门琢磨了一下,觉得傅作义要想拿下卓资山,怎么着也得三天功夫。这样一来,咱们还是掌握着主动权,到时候再去帮忙也赶趟儿。
真没想到,傅作义那边行动起来竟然这么快,完全打乱了我军的计划。
卓资山被敌军占领后,我军处境变得挺棘手。中央军委迅速反应,拍了封电报过来,指明了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中央军委分析,傅作义拿下卓资山后,他大概会走三条路。第一条,就是死守卓资山,啥也不干;第二条,去帮南路军,一块儿打凉城;第三条,去支援北路军,攻打集宁。这里面,最有可能的还是他会去打集宁。
大同的前线指挥所收到中央军委的研判后,觉得敌人可能会加强集宁的兵力,或者打算攻打丰镇,给大同解围。鉴于此情况,我军计划先让主要战斗力躲起来,埋伏在敌军可能进攻的路上,瞅准时机再行动。
然而,挺遗憾的,咱们军队还是没能把敌人全部消灭掉。
9月7号那天,敌军那边暂编的第三军头头董其武,带着他手下的三个师,悄悄地从火石坝北边绕过去,直奔集宁去了。
9月8号那天,敌人偷偷摸摸地躲到了集宁的西北边。这时候,集宁城里头就只剩下两个从游击队壮大起来的新团队,跟敌人那庞大的队伍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9月8号晚上,我军前线指挥的人才晓得敌军已经悄悄摸到集宁了。他们二话不说,赶紧下令让部队火速赶去增援集宁。守城的兄弟们和赶来的增援部队一块儿使劲儿,这战场上的形势才慢慢有了点好转。
可傅作义动作迅速,我军正死守阵地时,国军的增援部队,101师和新编的第32师,也已经投入到了战斗中。
9月13号中午时分,傅作义手下的新32师、新骑兵四师,还有第101师都赶到了战场上。加上之前就已经在那儿的敌军,傅作义在集宁城外一共摆了六个师的兵力。
我军完全陷入了被动状态,那天晚上,根据中央军委的指导,我军只能选择撤退,结果集宁没能守住。
9月16号那天,打大同的军队因为攻了太久都没攻下来,实在没办法,也只能撤退了。这场仗打了一个半月,结果是咱们这边没打赢。
10月11号那天,国民党军队瞅准时机,突然攻打张家口。因为之前打仗我们损失太重,没办法只能下令撤退,结果张家口就被他们占领了。
【朱德出山】
所有地方都乱得一塌糊涂。
这是说起刚从张家口撤回来的晋察冀军区部队的情况,一连串的战败让士兵们心里头怨气冲天,完全就是打了败仗的队伍模样。
这时候乱得一塌糊涂,但朱德总司令一来,这支抗日队伍又重新有了活力。
1947年4月27号,朱德老总一来,立马就安排听了晋察冀指挥部的报告。他没批评晋察冀军区打了败仗,反倒是表扬了他们做出的成绩。
朱德老总用他那平和的语气说道:“你们最近取得了一些战斗的胜利,不过这些仗打得有点分散。”
得到他的认可后,晋察冀军区的那些将领们都安定下来了。
后来,朱德老总深入琢磨了几次战斗为啥没打赢,接着他就根据这些情况,把军区存在的问题给梳理了一遍,主要就是这么几个方面。
一、说说组织上的事儿。晋察冀野战军啊,其实都是从抗战那时候的游击队、地方军变过来的。这组织结构有点臃肿,不够利索,结果十二万人的大军,出征的时候只能拉出七万人。
二、领导指挥能力不行。张家口那仗打输了后,领导没迅速把队伍重新整编起来,结果整个组织乱成一锅粥。
三、物资供应出了问题。部队要的给养标准太高了,结果弄得上面没钱可调拨,这样一来,纪律就松散了,还滋生了一些不正之风。
四、战斗策略不足。虽说有过一些打仗的经历,但就是没碰过那种大规模的消灭战。
晋察冀军区碰到的那些麻烦,说白了就是因为大裁员和战备工作没做到位。根据那些数据,那边复员和转业的人数加起来有十多万人呢,再加上平时训练也不咋上心,问题就这么来了。
战斗一开始,军区那边还没从和平日子里缓过神来,结果就让敌人钻了空子。
朱德老总打算先从改变大家对歼灭战的认识开始,他给大家讲了四个关于歼灭战的想法。
一、要主动出击,弄清楚哪些是重点,挑着打,把兵力都集中起来打关键仗。
二、得学会拿政治思想去压敌人一头。多搞点战场宣传,多给敌人上上政治课,这样一来,既能鼓舞咱自己军队的斗志,也能让敌军心里犯嘀咕。
三、要好好利用周围的有利地势,多瞅瞅四周,多动动脑子,能少死人就少死人,要打就打那种咱们占便宜的仗。
四、打歼灭战,最关键的就是要搞突然袭击加上包围抄后路,得学会从不同地方冲进战场,让敌人完全没有防备,打个他们手忙脚乱。
朱德总司令说:“咱们得想办法在运动战中干掉敌人。”他强调的是,部队在路上走、扎营休息的时候,眼睛都得瞪大点,多瞅瞅四周。要走得快、反应灵,随时准备跟敌人干一架。
朱德提出的歼灭战策略真的很给力,让我军在短短5个多月里就重新组建了队伍,把后勤、指挥系统都搞得井井有条。这样一来,晋察冀军区的情况就好转多了。
1947年10月份,晋察冀的野战军瞅准时机,向清风店发起了攻击,仅仅用了三天,就干掉了敌军1.7万人,成功打了个漂亮的逆袭战。
朱德老总在这里头可是立下了大功。他六十多岁了还亲自跑到战场上看战况,甚至亲自教指挥员们怎么打仗,对我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功劳可大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