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王震

1955年,大授衔前,杨宗胜认为,他会被授予中将军衔,再不济也是少将,谁知授衔结

1955年,大授衔前,杨宗胜认为,他会被授予中将军衔,再不济也是少将,谁知授衔结

1955年,大授衔前,杨宗胜认为,他会被授予中将军衔,再不济也是少将,谁知授衔结果一出来,他却愣住了,满脸不可置信!杨宗胜的资历并不浅。早在1930年,杨宗胜就参加了红军,他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说他是一个“老革命”,丝毫不为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杨宗胜长期负责部队的后勤供应工作,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抗战中,杨宗胜突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成功为陕甘宁边区筹集了物资。359旅南下时,中原突围中,杨宗胜都是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期间,他解决了大量的物资供应问题,其贡献之大,自然是不必多说的。除此之外,1945年,杨宗胜还短暂担任过湘北军分区的司令员兼政委,并且成功策反了国军起义。1952年,在评级时,杨宗胜达到了副兵团级。而副兵团级的将领,大部分是中将军衔。1955年,在正式授衔前,许多将领根据自己的资历、战功、评级,大概就知道自己是什么军衔。大部分将领的军衔,和他们事先预料的差不多,只有极少数有变动。当有老战友问杨宗胜,他会被授予什么军衔时,杨宗胜就说,他可能会被授予中将军衔,再不济也是少将。对于杨宗胜的回答,战友们并不意外。以杨宗胜的资历和贡献,哪怕不是中将,保底也是少将。然而,授衔的结果一出来,杨宗胜却愣住了。因为他既不是中将,也不是少将,而是大校军衔。杨宗胜对此十分失落,他参军的时间不短,贡献不小,也没有犯过什么错误,杨宗胜就是不明白,他怎么被授予大校军衔了?杨宗胜就去找了总干部部的相关人员询问情况。相关人员解释,一开始,是打算给杨宗胜评少将军衔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改授大校了。杨宗胜后来才知道,是他“犯错误”了。在授衔前,有人举报,杨宗胜犯了错误。杨宗胜是湖南湘阴人。土改期间,一位地主找到了杨宗胜,说他不反对土改,也愿意交出家产,但他希望我党网开一面,保留他祖上流传下来的宅院。杨宗胜认识这个地主,和地主还是同乡,而且他知道,这个地主在抗战中资助过革命队伍。杨宗胜念在地主对革命有功,且和他是同乡,就动用了关系,替这个地主求情,这才保住了地主的祖宅。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杨宗胜的这一行为,被认为是犯了“原则性错误”。有人举报他“阶级立场动摇”、“包庇土豪劣绅”,其行为是“袒护地主”、“任人唯亲”。授衔前夕,有人就此事写信举报,这才导致军委最终将杨宗胜的军衔降到了大校。对于这个军衔,杨宗胜有些失望、委屈和难以接受。所以他就拒绝出席授衔仪式,并且还把大校的礼服锁进了柜子中,不愿意穿这件礼服,以此默默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抗议。老首长王震知道杨宗胜的情况后,就在1956年把他调到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到了新疆以后,杨宗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兵团的建设和开发中,为新疆的生产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因为是在地方工作,也避免了穿军装的情况。王震也安慰他:“别太在意,时间会证明一切。”杨宗胜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革命者的贡献和价值并非仅仅由肩上的星徽来衡量。
1979年,我军战士巡逻时,意外发现一个手脚溃烂之人,他身上有一支枪和300发子

1979年,我军战士巡逻时,意外发现一个手脚溃烂之人,他身上有一支枪和300发子

1979年,我军战士巡逻时,意外发现一个手脚溃烂之人,他身上有一支枪和300发子弹,战士走过去,对方却说:“我是中国军人!肖家喜1958年出生在四川开县一个农村家庭,那地方山多地少,家里靠种地过日子。他从小帮父母干农活,没读多少书,但人老实肯吃苦。1978年,20岁的他应征入伍,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150师448团1营机枪连,当给养员。给养员就是炊事班的采购员,每天骑小三轮车去市场买菜买粮,保证部队吃饱饭。他还得背热水壶和干粮包,跟队伍走,偶尔带支老步枪防身。部队驻扎边境时,他学着适应山地环境,练习辨方向和简单包扎,这些后来都用上了。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开打,他随部队进入越南高平省,负责后勤保障。战场上炮火不断,他运送物资到前沿,见过不少伤亡,但一直坚持岗位。部队推进高平地区时,肖家喜每天跟在队伍后头,分发热水和压缩饼干。高平那边地形复杂,山林密布,河流多,部队行军得小心地雷和伏击。他还参与过临时营地搭建,挖壕沟固定帐篷。3月,主力开始撤退,150师负责掩护,肖家喜也编入战斗序列,第一次真正扛枪上阵。撤退路上,部队多次遭遇敌军,伤亡大,他帮着收敛遗体,运送伤员。那段时间,部队通信不畅,容易走散。3月23日下午,448团在谷口被敌军包抄,激战几小时后,连队只剩21人突出重围。之后又分散,肖家喜和指导员等7人单独行动。他们藏在丛林,避免敌军,晚上赶路,白天休息。7人小组在深山里行进,缺少补给,只剩野草和水田水维持。肖家喜臀部中枪,伤口10厘米长、6厘米宽、3厘米深,鲜血直流。他简单包扎,继续走,但失血多,意识模糊。找到一个山洞藏身,擦掉血迹,检查枪械和弹药。醒来后,敌军走远,他独自北行。白天看太阳定位,晚上靠北斗星。伤口感染化脓,腿肿得走不动,他用树枝挑蛆虫,撕衣袖裹伤。第四天后,双腿无力,只能爬行,每天晕倒几次。装备重几十斤,包括步枪和300发子弹,他没丢一件。吃马齿苋、鱼腥草等野草,喝山沟咸水,坚持8个昼夜。3月31日下午,爬到玉米地,看到“封山育林”牌子,知道回国了,然后滚下山坡。边防战士发现他时,他已虚弱极点,送往野战医院。医生剪开衣裤,清理伤口,挑腐肉和蛆虫,缝合植皮。高烧反复,感染严重,医院用抗生素和营养液救治。部队核实身份,确认是失踪的肖家喜。治疗半个月,他逐步恢复,下床活动。军区上报事迹,中央军委授予“钢铁战士”称号,荣立一等功。王震率慰问团看望,军内广泛宣传。他的经历成部队教育材料,强调后勤岗位也能立功。康复后,他回部队,继续服役,1980年升副连长、副指导员。进昆明陆军学院学习一年半后,肖家喜调到13集团军坦克旅,任后勤部副部长、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局长。他注重后勤训练,建议加强保障能力,避免拖后腿。1986年,当选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参与会议。军旅生涯中,他从士兵升到上校副旅长,专注本职,没提过多要求。2004年转业,以正团职去成都市金牛区国税局,任调研员,后晋副处级。在税务局,他组织学习军纪,处理日常调研,生活低调。家庭方面,他有妻子和孩子,孙子出生后,日子过得平稳。事迹见诸报端,如《解放军报》,影响一代军人。
十大猛将成名之战,韩先楚成功入选,皮定均属于是战如其名“1951年初冬的列车上

十大猛将成名之战,韩先楚成功入选,皮定均属于是战如其名“1951年初冬的列车上

十大猛将成名之战,韩先楚成功入选,皮定均属于是战如其名“1951年初冬的列车上,一名复员干部叹了口气:‘要不是韩先楚那一穿插,咱们今天恐怕坐不上这趟车。’”一句随口而出的感慨,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那场硝烟弥漫的年代。胜利的光环往往照在统帅身上,然而在连天炮火背后,还有一批勇猛而诡谲的指挥官,他们用一次又一次漂亮得手的战斗,为整场战争奠定胜局。十位猛将的名字,看似零散,却几乎串起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完整时间轴。1946年六月夜幕,中原大地一片闷雷。国民党刘峙调集三十万大军合围中原,想一口吞下李先念、王震部队。危急关头,皮定均奉命带一个旅断后。他没有硬拼,而是分散成百余股小分队,白天潜伏、夜里快袭,足足拖了整整十八天。主力安全突围后,这支孤军又从敌缝里挤出一条生路。同行者至今感慨:“皮旅长那招猫爪子功,挠得敌人心里发毛。”中原突围,自此与皮定均并名,属于典型的“战如其名”。一年之后,1947年五月,蒙蒙细雨掩住鲁南群山。华东野战军对阵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整编七十四师。王必成率队夜攀孟良崮,攻心战术先撕开缺口,再把山头变成近身格斗场。张灵甫被击毙,七十四师全军覆没。前线电报只有一句:“王部已达崮顶。”短短七字,标注了一位虎将的成名门票。紧跟着的1948年九月,济南外城炮声不断。许世友指挥九个纵队从东南西北多点渗透,仅八昼夜便夺下这座号称“固若金汤”的重城。敌守军两万余人,有人妄图从城墙缝隙撤退,结果被许部预伏火力乱枪截断。济南战役成为我军首次强攻大城市并全歼守敌的范例,从此“济南攻坚”几乎等同许世友。辽沈决战同样在这一年爆发。九月下旬,秦皇岛通向锦州的要道塔山被敌军死死咬住,攻锦州的全部希望都绑在这一个山头。吴克华在塔山布下纵深火网,三十天之内顶住海陆空立体轰炸,战例至今写进多所军校教材。“塔山不失,锦州必克”成为辽沈胜负手,也让吴克华赢得塔山名将的称号。辽西黑山阻击战紧接而来,1948年十月初,梁兴初仅以一个师挡住廖耀湘九个师的突围,硬是拖到东野主力合围。敌军炮火把山包削矮了一米,梁兴初却守到最后一人最后一颗子弹。黑山阻击成功,辽沈大局定型,梁兴初自此被友军称作“拼命三郎”,西方舆论也第一次注意到这位“东方的罗马人”。同月中旬,北宁线靠山屯战斗爆发。钟伟明知林彪“不准生事”,仍抢占有利地形突袭敌运输线。三昼夜后,敌军两个团全线溃退,二十余列军列被截获。战后林彪见他,半真半假地说:“违令也得给个司令干干。”钟伟当即升任十二纵司令员。靠山屯虽是小仗,却在东野内部流传至今,成为部队敢拼敢创的教材。与东北炮火同时喷薄的,还有华中襄、樊两座古城。1948年年底,王近山率二纵穿插鄂西北,奔袭百余公里,一天连克八县。待敌军反应过来,襄樊外围已被割裂;再想收缩,后路又被王近山掐得死死。襄樊战役之后,这位“王疯子”在部队的威名与日俱涨,连友军都说他“行踪比电报还快”。战火并未随着北平和平解放熄灭。1950年三月,李作鹏指挥四十三军跨海渡琼。船只简陋,敌机昼夜扫射,他索性把海上分段运输变成近岸夜渡,“白天藏滩涂,晚上甩大网”。三天后,东野主力在琼北登陆成功,海南岛守敌土崩瓦解。这是我军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海上登陆作战,李作鹏凭此进入大规模海战研究的序列。同年十一月,鸭绿江已被寒风封冻。韩先楚率四十军参加第二次战役,说穿插就穿插,一夜深入敌后七十余公里,将美军骑一师和南韩七师切成两段。次日清晨,他的电话接入志司:“敌骑兵第八团已成包饺子,是否可加佐料?”彭德怀哈哈大笑。德川、宁远地区敌军覆灭,第二次战役胜局就此锁定。1952年十月,上甘岭的群山响彻震耳欲聋的轰鸣。秦基伟以“坑道—小分队—反冲击”三板斧坚守三十四天,对手投弹量接近二战诺曼底水平,却始终无法跨越不足五平方公里的阵地。一次夜里,秦基伟巡视坑道,战士递给他仅剩半壶凉水,他摆摆手:“留给火线兄弟,我不能多喝。”战后各国军事刊物密集研究此役,秦基伟之名被写进参谋学院案例。这十场战斗横跨中原、华东、东北、海南、朝鲜两线,时间自1946延伸至1952。倘若把地点标在地图上,会发现它们像一把弯刀,自中原一路劈向东海,再从鸭绿江倒卷回来。刀锋所及,正是新中国诞生前后最险峻、最关键的关口。猛将之“猛”不只在敢冲锋,更在擅选时机、敢担风险。他们有的违令突袭,有的死守到底,有的长途奔袭;手法各异,却均以胜利为唯一尺度。遗憾的是,时过境迁,许多名字被重叠的光环遮住。研究那段历史,如果忽略这些大胆而精细的操作,就难以解释某些战役为何突然失衡,亦难以理解战略决策的底气源自何处。
1979年,我军战士巡逻时,意外发现一个手脚溃烂之人,他身上有一支枪和300发子

1979年,我军战士巡逻时,意外发现一个手脚溃烂之人,他身上有一支枪和300发子

1979年,我军战士巡逻时,意外发现一个手脚溃烂之人,他身上有一支枪和300发子弹,战士走过去,对方却说:“我是中国军人!”1979年3月23日清晨,云南马关县12号界碑西侧,边境巡逻队发现一名男子:衣衫破烂、四肢溃烂都能看见骨头,正趴在泥地里,身后拖出30米长的血痕,怀里紧抱着一支完好的56式半自动步枪。战士们举枪戒备时,他用尽最后力气喊道“我是中国军人”,然后晕了过去。巡逻班长后来回忆:“他手掌皮肤裂开,膝盖露着白骨,可那支枪攥得死死的。这个人叫肖家喜,已经在越南深山里爬了九天八夜。”肖家喜战前是50军的一名炊事兵,日常就是蹬三轮车给战友运送粮草。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他三次请战上前线,休息时还跟着侦察班练爬山、学基础越语,甚至磨亮炊事刀以备不时之需。炊事班长还记得,他攥着没洗的锅铲恳求:“让我去前线吧,就算抬伤员也行!”3月初,部队承担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前线缺人,他终于获准编进入了重机枪连。3月12日,448团在越南班英地区遭遇越军伏击,部队被打散了,肖家喜与指导员失联。第二天傍晚,肖家喜小分队在公路附近撞见12人的越军巡逻队,眼看就要暴露,肖家喜突然冲出草丛,用越语大喊“这里有中国军人”,朝着反方向奔跑吸引火力。他右臀中弹,滚下斜坡,战友们趁机躲进深山脱险。肖家喜滚下斜坡后,躲进了一个废弃越军弹药库。这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山洞,成了他接下来几天的“避难所”。他用刺刀割下军衣,蘸着仅剩的半壶水擦拭伤口,才发现子弹打在了右臀靠上的位置,虽然没有伤及骨头,但击穿了肌肉。当时的越南高平地区,正值3月雨季,白天最高气温达28℃,山洞里潮湿闷热,伤口很快开始发炎化脓。肖家喜后来在采访中提到:“每天醒来,我都会先摸一下伤口,要是还能感觉到疼,就说明我还活着。”从3月中旬开始,肖家喜彻底站不起来了,只能用双手撑地爬行。“饿了就嚼野草,一开始不知道哪些能吃,吃错了好几次,上吐下泻。”肖家喜回忆,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想过卸下身上近20公斤的武器装备减轻负担,“可我一摸到那支枪,就想起班长说的‘武器是战士的第二生命’,就算死,我也不能把枪丢在国外。”他爬到一条小溪边喝水时,突然眼前一黑昏了过去。醒来时,发现一只野猪正在离他不到十米的地方喝水,他下意识地摸向怀里的步枪,直到野猪慢悠悠地离开,他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冷汗。“那一刻,我更坚定了要爬回祖国的念头,我不能死在这里,我要带着枪回去。”肖家喜被巡逻队发现后,立即被送往附近的野战医院。经过三次清创手术,医生才彻底清理干净肖家喜伤口里的坏死组织。在医院治疗的三个月里,他从未喊过一声疼,甚至还主动帮护士照顾其他伤员。“他说自己当过炊事兵,会熬粥,每天都帮我们给重伤员喂饭。”主治医生说,肖家喜的坚韧,让医院里的所有人都深受感动。1979年9月,肖家喜被授予“钢铁战士”荣誉称号,记一等功。副总理王震亲自为他颁奖时说:“你用九天八夜的爬行,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军人的骨气,你的事迹,比任何战功都更动人。”1995年,肖家喜升任某边防旅副旅长,2003年转业后,被分配到四川开县民政局,负责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依然保持着战场上的“较真”劲。“有一次,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来申请待遇补助,因为年代久远,证明材料不全,按规定无法办理。”肖家喜的同事回忆,他顶着烈日跑了三个乡镇,找到五位与老兵同期入伍的战友取证,还去县档案馆查阅了当年的征兵记录,最后为老兵争取到了应有的补助。“他说‘这些老兵在战场上流过血,我们不能让他们在晚年受委屈’。”有人问他,都这么大年纪了,何必这么拼?肖家喜总是笑着说:“我在越南深山里爬了九天八夜,知道活着不容易,能为战友们多做一点事,心里踏实。”肖家喜的故事早已超越战争记忆,军人的“钢铁”从来不是肉体的坚硬,而是信念的坚定;英雄的“传奇”也从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凡岁月里始终坚守的初心。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肖家喜文|黑子编辑|南风意史
1951年,原马家军改编的解放军7师,部分官兵发动叛乱。王震叫来7师师长,质问:

1951年,原马家军改编的解放军7师,部分官兵发动叛乱。王震叫来7师师长,质问:

1951年,原马家军改编的解放军7师,部分官兵发动叛乱。王震叫来7师师长,质问:“你的部队叛变了,打算怎么处理?”1951年,新疆阜康的解放军骑兵第七师驻地骤起枪声。特务连排长马占林一刀劈碎油灯,嘶吼着“横竖是死,不如反了!”,数百名叛军持械冲出营房,血洗指导员营帐,夺走百余支步枪、六十匹战马,裹挟上千官兵向天山深处狂奔而去!三百公里外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灯火通明,王震将军一掌拍裂桌案:“让韩有文跑步过来!”骑兵第七师代师长韩有文踉跄进门,汗透重衫。王震目光如炬:“韩师长,你的部队在阜康叛乱了!叛变是死路,你亲自去平叛!”这支叛乱的骑兵第七师,原是西北军阀马步芳的王牌骑五军。时间回到1937年,马步青靠河西商道暴富,砸重金从天津购捷克机枪、上海运德式马刀,装备碾压青海马步芳的82军。他得意放话:“我哥窝在青海,凭什么跟我比?”这话传到西宁,马步芳捏着旧步枪冷笑:“走着瞧。”1942年,蒋介石一纸调令将骑五军调往青海,马步芳在温泉浴室设下鸿门宴。他拍着弟弟马步青的肩膀:“子云啊,军长太辛苦,队伍交给我吧?”四周卫士手按枪套,马步青咬牙挤出一个“好”字。浴袍未干,兵权已失。1949年兰州城破,马步芳之子马呈祥卷黄金南逃,将骑五军残部甩给旅长韩有文。这支残军穿越戈壁抵迪化时,陶峙岳已宣布起义,韩有文只得率部接受改编。换装仪式上,官兵摸着解放军军装神情恍惚——马家军的魂,从未真正屈服!1951年初剿匪命令下达,副连长马忠孝当众摔碎瓷碗:“要我们打自己人?西路军的血仇还没报!”昔日红军西路军与马家军的血债被翻出,谣言疯传:“剿匪就是送死,共产党迟早清算旧账!”而部队中回族、撒拉族官兵占七成,习惯旧军阀松散管理,对解放军“官兵平等”、政治学习极度抵触。政工干部要求劳动改造,被视作羞辱;清真餐食供应不足,更激化矛盾。悍匪乌斯满暗中串联旧部,许诺“反了给黄金牧场”。马占林等顽固军官被拉拢,油灯下密谋:“今夜动手,进山当王爷!”面对叛军控制乌鲁木齐至北疆要道,王震双管齐下。调战车团45辆装甲车横推戈壁,12门迫击炮封锁巴里坤湖。叛军凿冰取水时,伏击骑兵马蹄裹红布、拖树枝扬起沙暴,刀光闪过处血染冰面。马占林饿毙荒野,头颅悬于辕门示众。韩有文率忠诚官兵阵前喊话,孔雀河边,他扯开衣领露出刀疤,高举《共同纲领》:“共产党说各民族平等!放下枪,回家种地!”追击队伍中,回族战士高举星月水壶、“民族团结”标语,2300余叛军愣怔片刻,弃械跪倒叛乱五日即平,王震却敲杯定音:“处理不是目的,改造才是!”他连下四道军令:撤销骑兵第七师番号,战马全数充公换耕牛;收缴马刀铸为锄头,整编为“农业建设师”;官兵开赴塔克拉玛干沙漠,屯垦戍边;修营房、供清真餐、办双语夜校,解心结于陇亩之间。昔日马背精锐在开荒中脱胎换骨,韩有文因功改任农六师副师长,1980年当选新疆政协副主席;王震骨灰撒落天山,守望这片用铁与血重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