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正杰:大陆已在做解放台湾的思想动员。 9月13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一段军歌视频,标题直接亮明立场——《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 视频中,歌词点到台湾多个地标,从“驻泊基隆港”到“击水日月潭”,再到“俯瞰阿里山”,每一句都像是在进行作战路线预演,三天后,前台湾“立法委员”栗正杰在中天新闻节目上发声,他把这首歌定性为“战前思想动员”,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实质性的战略步骤。 他点出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节奏:大陆军事行动一贯讲究“先做心理动员,再进行物理部署”,这不是情绪表演,而是为行动做系统化铺垫,更重要的是,这首军歌已不只是文艺作品,而是正在融入军队训练体系,属于战备流程的一环。 如果把这首歌看成一次情绪抒发,那就是误判。栗正杰的提醒已经讲得够明白,大陆在做的,不止是军事准备,而是全民心理层面的统一预设。从军人到普通人,从组织到情感层面,全链条在启动。那接下来的问题来了:你觉得,台湾真的准备好面对这样的对手了吗? 看完这个事件,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紧张,也有人觉得大陆不过是打打嘴炮,但回头看看历史,大陆过去出手前从来都不是靠喊话,都是靠一点点行动把底线逼近。 抗美援朝开打前,《跨过鸭绿江》唱了一年,79年对越还没开枪,军歌已经灌进兵营,现在军歌又一次出现,这背后要传达的意思早就不藏了,这不是“我们在想打”,而是“我们准备好赢了”和这个态度对应的,是台湾社会内部的“反向动员”。 军官提前退役、志愿役流失、年轻人逃兵役、当局砸钱也留不住人,这不是战力问题,这是信念崩了,台军不是没武器,是没人信仰,更大的问题是,台当局还在抱幻想,觉得只要嘴上喊两句“感谢美国”,就能挡住解放军,可问题是,嘴炮是不会挡子弹的。 美国打代理人战争几十年,什么时候为谁流过血?乌克兰已经给出了答案,指望美军出兵,那不是天真,是自毁,现在大陆动员的方式也变了,不是直接开战,而是先做情感统一,让每个大陆人都对“统一台湾”有情绪有共鸣。 当这件事从国家战略变成全民情绪,那就不是谈判能解决的,而是整个社会在倒数,“澎湖湾”、“基隆港”、“日月潭”,歌词里的这些地名已经不是地图坐标,而是心中欠下的使命。 这种动员比演习还可怕,它是要建立一种不可逆的集体认知,这才是台当局最怕的东西,不是飞机,不是导弹,而是连普通百姓都准备好了的那股心气,大家都在问会不会打,其实应该问:等他们觉得思想准备好了,动作还会等什么?节奏已经摆在那了,看懂的人已经动起来了,还在装睡的,是不是打算睡到被端走? 所有战争的起点都不是第一颗子弹,而是第一句“我们该动手了”,你觉得台湾民众真的看懂大陆这波动员的意思了吗?欢迎评论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东部战区陆军发布军营原创曲目《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