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8年,志愿军撤军前,黄继光弟弟当逃兵被抓回,他含泪承认:黄继光是我哥。 黄

1958年,志愿军撤军前,黄继光弟弟当逃兵被抓回,他含泪承认:黄继光是我哥。 黄继光出生在1930年代的四川中江县农村,黄家日子过得紧巴巴。兄弟俩从小玩在一块儿,黄继光是老大,总护着弟弟黄继恕。母亲邓芳芝常给他们讲岳飞抗金的事,黄继光听着听着就说要当英雄。黄继恕小时候就跟哥哥学样,俩人院子里追鸡赶狗,闹腾得不行。家境本来一般,可到1949年,地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黄家穷得叮当响。邓芳芝没法子,只好让黄继光去参军。他走那天,母亲给了块手帕,让他活着回来。黄继恕那时12岁,眼睁睁看着哥哥走远,心头肯定不是滋味。 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得火热,黄继光在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服役。他们团的任务是拿下597.9高地。那天晚上,他带两个战友扛着手雷往前冲,敌人的火力太猛,弹药很快就打光了。地堡还在吐火,黄继光直接扑上去,用身体堵住了枪眼。部队借这机会冲上去,赢了仗。他牺牲时才21岁,消息传回家,邓芳芝哭得死去活来。黄继恕听到后,下决心要当兵,接哥哥的班。这事让他长大了不少,从小男孩变成有担当的年轻人。 1954年,黄继恕顺利入伍,分到志愿军23军73师。他长得跟哥哥挺像,方脸宽额,右眉上有道疤。战友一看就议论,说这小子像黄继光。等知道他真是弟弟,大家眼神就变了,有的佩服,有的总盯着看。黄继恕知道自己不是英雄,就埋头苦干。训练时扛炮弹、爬战壕,他总抢着干,汗流浃背也不吭声。可总有战友嘀咕,说英雄弟弟就这水平。他听了也不争辩,就更卖力干活,想证明自己不是靠哥哥名声混日子。 1958年,抗美援朝结束,志愿军开始撤离朝鲜。部队纪律铁板一块,不准拿群众东西。黄继恕听说597.9高地成了管制区,以后普通人上不去。他想去抓把土带给母亲,可没敢请假,怕领导不批。结果他夜里溜出营地,往高地去。巡逻兵发现他,抓回去当成逃兵。连长训他时,他忍不住哭了,说黄继光是我哥,我就是想带点土回去。帐篷里一下安静了,大家没想到他藏着这身份。他平时不提哥哥,就是怕别人说他蹭光。连长听完,自责地说错怪他了,还带他回去捡了捧土。回营后,连长给邓芳芝写了信,说黄继恕是好兵,没给哥哥丢人。 黄继恕为什么藏身份?因为他知道哥哥是全国英雄,自己只是个新兵蛋子。入伍后,他努力训练,但总觉得别人眼光不对劲。有些战友敬佩英雄家属,可也有人觉得他该更出色点。他就低调做事,不想靠哥哥出风头。这次“逃兵”事,其实是想完成母亲心愿。邓芳芝一直盼着儿子们孝顺,黄继光回不来,黄继恕就得顶上。他带土回去,就是想让母亲有点安慰。这事传开后,部队里对他看法变了,大家知道他不是逃兵,而是有情有义的汉子。 连长带他重返高地捡土,这举动挺暖的。黄继恕平时不爱说话,这次哭着承认哥哥身份,也算解开心结。他藏着秘密四年,怕说出来别人觉得他装。可事实证明,他是真心想当好兵。撤军前这事,让人看到英雄家属的压力。黄继光牺牲后,弟弟活在哥哥影子里,得加倍努力才能站稳脚。黄继恕做到了,没让家里失望。这段经历接地气,普通人也能懂那种兄弟情和家庭担子。 1958年底,黄继恕随部队回国,带着那捧土回家。他给邓芳芝递上手帕,说哥的土带回来了。母亲哭了,说兄弟俩都是她的骄傲。她没怪儿子那次风波,就觉得儿子懂事。黄继恕后来转业,在中江县物资站干活,一直干到退休。他没大出息,但以哥哥为榜样,参与了不少事。1970年,他帮黄继光纪念馆设计塑像,还捐了哥哥的遗物,一个7.62mm弹壳,编号1952-HJG-07。那弹壳是从高地捡的,代表哥哥精神延续。 黄继恕一生低调,退休后住在中江县,偶尔讲讲哥哥故事。2010年,他给新生做报告,讲参军经历和上甘岭事。听众挺多,他讲得实打实,没添油加醋。黄继光的事迹全国都知道,黄继恕作为弟弟,活得踏实,没靠名声捞好处。他2014年10月去世,80岁。家人整理遗物,手帕和弹壳还在。纪念馆继续展出那些东西,让人记住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