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徐海东

1920年春,15岁的贺文掌被土匪五花大绑,丢进了蒸笼中。随即整个山谷中都回荡着

1920年春,15岁的贺文掌被土匪五花大绑,丢进了蒸笼中。随即整个山谷中都回荡着

1920年春,15岁的贺文掌被土匪五花大绑,丢进了蒸笼中。随即整个山谷中都回荡着贺文掌撕心裂肺的声音,数个小时连绵不绝。贺文掌活活被蒸死,骨肉分离,惨不忍睹。1920年的春天,湖南桑植县。当时贺龙正在拉队伍,闹革命。革命最缺的是什么?是枪。他好不容易通过关系,搞到了300条枪和300箱子弹,这在当时可是能决定一支队伍生死的家当。为了把这批宝贝疙瘩安全运回来,贺龙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人——57岁的父亲贺士道和年仅15岁的亲弟弟贺文掌。让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和还没成年的弟弟去冒这个险,贺龙心里该有多看重这批军火。为了保险起见,还特意安排了几十个商人跟他们同行,想着人多目标杂,能安全点。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贺龙的死对头谷膏如早就盯上了他,联合了一帮土匪,在必经之路三声潭峡谷布下了天罗地网。那天,贺士道一行人走进峡谷,枪声毫无征兆地响了。贺士道腰上中了一枪,当场从马上摔下来。这位老拳师反应极快,顾不上自己,冲着护兵大喊,让他们赶紧带军火走。他自己忍着剧痛跳进河里,想游到对岸去。可就在他抓住岸边草根的时候,土匪的刀就砍了下来。老人家的血,瞬间染红了澧水的支流。枪林弹雨里,15岁的贺文掌因为年纪小,跑不快,被土匪给抓住了。土匪抓了贺龙的弟弟,以为抓到了个天大的筹码,立马派人给贺龙送了封信,开口就要五万大洋。贺龙当时是什么反应?他把桌子都拍碎了。他太清楚土匪的德性,今天给了钱,明天他们就会更猖狂,拿这个钱去买更多枪,害更多的人。他对着送信的人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有本事冲我贺龙来!”土匪看敲诈不成,就把气全撒在了这个15岁的孩子身上。他们用尽了各种法子折磨贺文掌,想从他嘴里问出点什么。但这孩子骨头硬得出奇,不管怎么打,怎么骂,他愣是一声不吭,反而把土匪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下彻底激怒了这帮没人性的东西。他们想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都罕见的、最恶毒的酷刑,蒸刑。他们把贺文掌五花大绑,像个粽子一样结结实实地捆起来,然后,扔进了一口巨大的蒸笼里。底下架起干柴,点上火,就这么开始活活地蒸。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整个山谷里都回荡着一个少年撕心裂肺的惨叫。那声音,从一开始的凄厉,到后来的微弱,最后彻底消失。一个15岁的生命,就这样在极致的痛苦中,被活活蒸熟,骨肉分离。贺文掌的牺牲,只是贺龙家族为革命付出代价的一个缩影。后来有过统计,贺氏宗亲里,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这是个什么概念?毛主席一家牺牲了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了70多人,已经让我们无比敬佩和心痛。而贺龙元帅一家,两千多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是一个沉重到让人无法呼吸的数字。再把视角放大到贺龙的家乡桑植县。当时全县只有10万多人,跟着贺龙出去闹革命的,就有两万多。当年长征出发时,浩浩荡荡的4000多桑植儿女,最后活着回到家乡的,不到50人。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这句话用在桑植,一点都不夸张。回头看100多年前那个15岁少年的惨死,心里除了悲痛,更应该看到点别的。我们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仇恨和残忍。我们应该看到,在那样的黑暗岁月里,我们的前辈为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一个15岁的孩子,面对酷刑,宁死不屈,这背后是一种怎样的信仰和骨气?我们今天能安稳地坐在这里,这份安稳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它是贺文掌的惨叫声、是贺士道染红的河水、是两千多贺家英烈和无数革命先辈用命换回来的。记住这些,不是为了让我们活在过去,活在仇恨里。恰恰相反,是为了让我们更清醒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今天我们每一次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乡村的振兴、为了国家的富强所做的努力,都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金龙村的向东说得对,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把他们为之牺牲的土地,建设得更美好,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得更幸福。
徐嗨东你最棒[吐舌头眯眼睛笑]​​​

徐嗨东你最棒[吐舌头眯眼睛笑]​​​

徐嗨东你最棒[吐舌头眯眼睛笑]​​​
☁1933年,红25军军长吴焕先率部途经家乡,路上遇到一具女尸,有人翻转身

☁1933年,红25军军长吴焕先率部途经家乡,路上遇到一具女尸,有人翻转身

☁1933年,红25军军长吴焕先率部途经家乡,路上遇到一具女尸,有人翻转身尸体,他走近一看,脸色大变,因为这具女尸,竟是他的妻子。1933年,吴焕先率领红25军途经家乡附近的一条荒沟,前方战士的惊呼让他停下了脚步,一具女尸半掩在枯草下,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吴焕先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他去年托人带给妻子曹干先的,袖口的补丁还是他熟悉的针脚。接着,他冲上前,颤抖着拨开覆在脸上的乱发,那张脸颧骨凹陷,嘴唇青紫,但眉眼轮廓分明,正是他日夜思念的妻子。吴焕先瞬间如遭雷击,周围的战士大气都不敢出,他没哭,只是伸手去摸妻子冰冷的手,那刺骨的温度让他心头发颤。更让人心碎的是,她腹中怀着四个月的胎儿,嘴里还含着半根麦穗。在国民党残酷的封锁下,她是被活活饿死、迫害死的,这幅惨景,正是那个年代革命者巨大牺牲的缩影。谁能想到,吴焕先本是富农出身,1907年,他生于湖北曹门村一个殷实之家,有田有地,若不是1923年在麻城蚕业学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他的人生或许是另一番光景。1924年寒假,吴焕先把马克思的画像挂在了堂屋供桌上,气得父亲暴跳如雷。吴焕先却激昂地宣称,马克思是穷人的救星,他要为革命奋斗终生,次年,他加入共产党,回家乡点燃了革命烈火,不到一年就发展了三千多名农会会员。然而,革命的代价是惨烈的,地主恶霸对他恨之入骨。1926年冬,趁他外出,反动派血洗了他家,父亲、大哥、二哥在逃亡中被射杀,弟弟被砍死在水塘边,嫂子抱着六个月大的孩子跳塘自尽。面对家破人亡的惨状,吴焕先安顿好幸存的母亲后,立下血誓:革命到底,绝不回头!这声承诺,是用全家的鲜血写下的。在革命的烽火中,他与曹干先相识相爱,他们的婚礼简单到只有向长辈和马克思像鞠躬,却让乡亲们觉得新奇,新婚仅五日,吴焕先便返回部队,从此聚少离多。曹干先温厚贤良,独自撑起家庭,照顾婆婆,还秘密为红军送粮送情报。吴焕先一直记得她那句“你放心打仗,家里有我”,还有那张歪歪扭扭写着“平安归来”的小纸条,成了他冲锋陷阵时最珍贵的慰藉。1933年,苏区被围困得水泄不通,怀有身孕的曹干先竟和婆婆四处乞讨,只为给部队凑点鸡蛋和粮食,当时忙于军务的吴焕先还曾误解她添乱,得知真相后愧疚万分。没过多久,吴焕先就听闻妻子因拒绝供出红军下落,被还乡团毒打,之后便发生了开头那悲惨的一幕,他的母亲,最终也在老宅里冻饿而亡。1931年红25军成立,吴焕先就是政委,虽在张国焘的肃反中被降职,但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迁后,他临危受命,两度重建红25军,战士们都说:“跟着吴政委打仗,准能赢!”1934年11月,他率领这支部队从何家冲出发,开始掩护主力长征,庾家河一战,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双双重伤,吴焕先扛起指挥重任,带队冲锋二十多次,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吴焕先是红25军当之无愧的灵魂,这支部队后来成为第一支走完长征到达陕北的队伍,而且全程不仅没有减员,反而壮大了。1935年8月21日,部队在泾河渡河时突遇山洪,军部被洪水围困。为掩护机关和战友突围,吴焕先带领百余人直插敌阵,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一个半月后,红25军抵达陕北,可他们的领路人,却永远倒在了胜利前夜。徐海东将军亲自为他清洗遗体,将他安葬在陇东高原。主要信源:(黑龙江新闻网——鄂豫陕苏区创建人吴焕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