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主席与日本首相谈完事后,看到章含之在身旁,突然话锋一转,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她:“章老师,今天我要批评你,你男人同别人好了,你为什么不离婚?你没有出息!”章含之听到后一直哭着说道:“主席,别说这事,好吗?”
章含之的人生因她的成长环境而充满传奇色彩。她被章士钊一家收养,从小接受优良的家庭教育,与当时大多数受婚姻约束的女孩不同,她顺利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专业学生。她的智慧和才华在学习期间展现无遗,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她获得了在学术和外交领域发展的机会。1963年,她成为毛泽东主席的英语辅导老师,得到了主席的信任和认可,为她后来的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 章含之的祖父陈调元出身寒微,但凭借自身的圆滑处世和机遇,攀附冯国璋,最终成为北洋政府时期的一方实力派军阀。他以“宁弯不折”的名言为人所知,在复杂的军阀混战中游刃有余,得以权衡多方势力,保全自身利益。陈调元有一妻五妾,子女众多,其中长子陈度是章含之的生父。 陈度自幼受到祖母的宠溺,形成了放纵的性格。他学业未成,却沉迷于时尚与娱乐,生活挥霍无度,成为当地有名的花花公子。尽管父亲陈调元试图管教,但陈度依然我行我素。他在外拈花惹草,不仅追求当时的名伶王熙春,还对章含之的生母谈雪卿一见钟情,发展出一段复杂的情感关系。 谈雪卿怀孕后,要求与陈度正式成婚,但陈家已由齐婉容掌权。齐婉容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子,作为陈度的正妻,她管理着陈家的事务。面对谈雪卿的逼婚,陈度陷入两难,只能求助父亲陈调元。陈调元虽然对儿子的行为感到失望,但还是出面解决问题。他邀请自己的结拜兄弟白宝山商议。白宝山以传统观点认为,谈雪卿只能以妾的身份嫁入陈家。
1972年,毛主席与日本首相谈完事后,看到章含之在身旁,突然话锋一转,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她:"章老师,今天我要批评你,你男人同别人好了,你为什么不离婚?你没有出息!"章含之听到后一直哭着说道:"主席,别说这事,好吗?"这 1971年,在毛主席的推荐下,章含之进入外交部工作。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她深知,这是一个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绝佳机会。刚进入外交部,章含之便遇到了时任外交部长乔冠华。乔冠华是一位资深的外交家,他的见识和魅力给章含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章含之感情生活陷入低谷时,一次偶然的对话,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当众对章含之的感情生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直言不讳地说:"章老师,今天我要批评你,你男人同别人好了,你为什么不离婚?你没有出息!"这番话如当头棒喝,震撼了章含之的内心。 就在这个时候,乔冠华再次出现在章含之的生活中。对于章含之来说,乔冠华不仅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者,更是一个理解她、支持她的知己。两人都有过失败的婚姻,都对感情有着独特的理解。这种共鸣,让他们的关系迅速升温。 面对感情和事业的双重选择,章含之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她放弃了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大使的机会,选择了与乔冠华结婚。这个决定,体现了她对个人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她敢于为爱情奋不顾身的一面。 章含之的父亲章士钊以其多样的经历和特立独行闻名,在段祺瑞政府中曾担任重要职务。他一生宣称自己既无动产也无不动产,虽无财富却从不缺钱。章含之虽非章士钊亲生,但她成为章家的真正继承人,晚年一直陪伴父亲身边。大病痊愈后,她全力投入为父亲编纂全集,耗时数年,独力完成了600万字的整理与注释工作。
1972年,她首次参与重要外交活动,担任美国黑格准将访华的翻译,表现出色,受到周恩来的高度评价。在1973年的中美答谢晚宴上,她虽在翻译中出了一点小差错,但通过灵活应对化解了尴尬,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职业水准。 1973年底,章含之以巨大的勇气选择与乔冠华结婚,尽管两人年龄相差悬殊,并冒着世俗非议以及拒绝毛泽东提名为驻加拿大大使的风险。这段婚姻使她承受了非凡的情感波动,也塑造了她后半生的命运。 乔冠华去世后,章含之经历了极大的痛苦,但她选择用写作来抒发情感。她的《十年风雨情》一气呵成,字字句句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为安葬乔冠华,她几经周折,最终选择了苏州作为归宿,后来在其女儿的建议下,与龚澎合葬。 她在晚年担任多次国际会议的筹备工作,表现出细致与高效的组织能力。她对细节的重视甚至延伸到茶歇食品与咖啡壶的挑选,显示了她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她的努力不仅赢得了巨大成功,还吸引了其他省份效仿,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化的进程。她加入作协,积极撰写并翻译文学作品。她接纳了女儿洪晃的生活方式,支持其离经叛道的事业。她们母女间求同存异,逐渐发现彼此在气质和精神上的相似。 2008年,章含之在北京因病去世。她的遗愿是回归养父膝下,仿佛在生命的终点,寻求一种安宁和归属。最终,她以女儿的身份告别这个世界,选择了最纯粹也最安全的角色。这一选择也许正是她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