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5年北京军区副司令空缺,毛主席:那个违抗军令的王疯子在哪? “1943年

1955年北京军区副司令空缺,毛主席:那个违抗军令的王疯子在哪?

“1943年,山西韩略村。‘报告师长,是伙鬼子!看装备,是军官!’王近山一拍大腿,眼睛放光:‘打!’身边的参谋急了:‘师长,陈赓司令可交代了,不许恋战,要尽快赶到延安!’” 这一声“打”,在当时的情况下,无异于一场豪赌。赌注,是整个部队的安危,更是他王近山自己的政治前途。要知道,他此行的任务是率部护送一批干部去延安,出发前,顶头上司陈赓大将千叮咛万嘱咐,路上绝对不能节外生枝。可王近山是谁?他是战场上出了名的“王疯子”。送到嘴边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

他看准了。这支日军小部队,压根不是普通的作战单位,而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精心组织的“战地观摩团”,里头全是些佐级军官,甚至还有一名少将旅团长。这些人是来学习“扫荡”经验的,戒备心自然松懈。王近山把心一横,命令部队在韩略村附近迅速设伏。机会稍纵即逝。短短两个小时,一场干净利落的伏击战结束,一百二十多名日军军官,包括那名少将,一个没跑掉,全部报销。 这一仗,打得冈村宁次暴跳如雷,捶胸顿足。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听完战报,非但没有批评他违抗军令,反而高兴地连声称赞:“这个王近山,有勇有谋,打了个大大的漂亮仗!”也正是这一次“疯狂”的违令,让毛主席深深记住了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猛将。 时间一晃,就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全军正在进行历史性的授衔,各大军区领导班子也在紧锣密鼓地搭建。作为拱卫京师的北京军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偏偏,副司令员的位子空了出来,由谁来担当此重任,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名单报上去,毛主席看过后,似乎都不太满意。他沉思片刻,忽然抬起头问身边的人:“当年在太岳打鬼子观摩团,那个违抗军令的王疯子,现在在哪里?”

主席口中的“王疯子”,正是王近山。这一问,不仅是对王近山军事才能的最高肯定,也道出了一代领袖知人善任、不拘一格的用人智慧。在毛主席看来,和平时期需要稳重的将领,但关键岗位上,更需要一个敢打敢拼、关键时刻能拿出“疯劲儿”的悍将。王近山,无疑是最佳人选。 说起“王疯子”这个外号,那可不是韩略村一战才得来的,而是他从十五岁参加红军起,就用命拼出来的。那是一次战斗,红军和敌人陷入残酷的肉搏战。年纪轻轻、身材瘦小的王近山,对上了一个人高马大的敌人。他二话不说,猛地扑上去,死死抱住对方,连撕带咬。最后,两人一起滚下山崖。敌人当场摔死,王近山却奇迹般地挂在树上活了下来,只是头上多了个碗大的伤疤。从此,“王疯子”的名号就在红四方面军传开了。 他的“疯”,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血性。长征路上,部队断粮,他带的那个师饿得走不动路。他明知有纪律,还是没管住下面的人抢了藏民的粮食,结果被从师长一撸到底,直接降为营长。可这并没有磨掉他的棱角,反而让他更清楚战争的残酷。不得不说,这种性格,让他成了战场上最让敌人胆寒的对手。 有意思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王近山,唯独对一个人是又敬又怕,这个人就是他的老上级陈赓。陈赓爱才,也深知王近山的脾性,对他时常敲打。可王近山骨子里的冒险精神,总会在闻到战机时压过一切。韩略村伏击战,就是最典型的一次。试想一下,如果那一仗打输了,或者让敌人跑了,那王近山面临的,恐怕就不是嘉奖,而是严厉的处分了。他赌赢了。

然而,战场的“疯”成就了他一世英名,可生活中的“疯”,却几乎将他彻底摧毁。建国后,这位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因为家庭矛盾,爱上了妻子的亲妹妹,并执意要和共同经历过枪林弹雨的发妻韩岫岩离婚。这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的。组织上多次找他谈话,苦口婆心,他却铁了心,甚至说出“大不了这个官我不当了”的狠话。 最终,组织上虽然无奈批准了他的离婚请求,但也给了他最严厉的处罚:开除党籍,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撤销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一切职务,下放到河南周口一个国营农场当副场长。从云端跌落谷底,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场职工。这一去,就是好几年。 直到六十年代末,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同为猛将的许世友将军见到了毛主席,壮着胆子替自己的老战友求情:“主席,王近山打仗是把好手,现在他认错了,能不能让他出来,再给他个工作?”毛主席对王近山印象很深,他吸了口烟,缓缓说道:“王近山打仗确实是‘疯’得有水平,可要是放他出来,是放虎归山啊。”许世友一听有门,赶紧接话:“主席,老虎放出来,我看着他!他要是不听话,我枪毙他!”

一番话,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毛主席也笑了,他欣赏这种老部下之间的袍泽情谊。不久后,一纸调令,王近山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虽然职务不高,但对他而言,这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他又能穿上心爱的军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