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07年,反清义士徐锡麟,被处决前留下的一张罕见老照片 徐锡麟出生在1873年

1907年,反清义士徐锡麟,被处决前留下的一张罕见老照片 徐锡麟出生在1873年的浙江绍兴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清朝已经摇摇晃晃。他从小就聪明,1893年考中秀才,但没走老路子,而是开始接触新思想。1901年,他当上绍兴府学堂的老师,教学生不光是四书五经,还加了些算学和几何,让年轻人脑子活络起来。两年后,他自费去日本考察,亲眼看到列强怎么欺负中国,那趟旅行让他下定决心要干点大事。回国后,他跟陶成章他们办了大通学堂,表面上是学校,实际在培养反清力量。1904年,在上海,蔡元培和陶成章介绍他加入光复会,这是个秘密组织,目标直指推翻清廷。他还拉了表妹秋瑾入伙,两人成了革命伙伴。 徐锡麟这人精明,他知道光喊口号不行,得混进体制里。1905年,他捐钱买了个道员的官衔,分到安徽做事。恩铭是安徽巡抚,满人,对他挺信任,先让他管武备学校副总办,后来升到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这职位关键,能接触武器和训练学生。他利用这个,暗中买枪支弹药,从上海运来五十支后膛枪和两万发子弹,藏在学堂仓库,说是教学用。学生有二百八十多人,他挑可靠的灌输排满思想,准备起义。光复会的同志陈伯平和马宗汉也混进来帮忙。徐锡麟的想法简单直接:先杀恩铭这个满族大员,其他官员就会乱套,然后直取南京。 1907年7月6日,机会来了。巡警学堂办毕业典礼,恩铭带官员出席。徐锡麟在台上,突然拔枪射击恩铭,先中胸部,再中腹部。恩铭倒地重伤,现场大乱。徐锡麟、陈伯平和马宗汉三人指挥,强迫二十来个学生跟他们去军械所,说是保护那里免遭刺客。实际那些学生大多被枪逼着走,不从的还挨打。军械所是清军弹药库,他们想占下来当据点。清兵很快围上来,双方对射四个小时。陈伯平先被打死,徐锡麟和马宗汉弹药用完,被抓。其他学生和夫役二十一人也落网,但审问后发现他们不知情,大多释放。 被捕后,徐锡麟关在布政使衙门。两江总督端方下令严审,他供词里直说起义就是为了杀满人,恩铭是头一个,后面还有名单。他恨满族人,认为杀了他们革命就成。端方按张汶祥刺马案的例子,决定剖心祭恩铭。7月7日,处决执行,徐锡麟和马宗汉遭凌迟,刽子手挖出心脏和肝,恩铭的卫兵还吃了。照片就是在刑场拍的,那张脸没一丝惧色。恩铭次日死掉,他的幕僚张仲忻写了遗折上报朝廷。张仲忻带兵镇压,确认起义就三人核心,没更多同党。 起义失败,但影响不小。清廷慌了,派兵到处搜革命党。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被抓,几天后斩首。徐锡麟的兄弟徐锡麒逃亡,徐锡驥帮家属去日本避难。他的儿子徐学文才一岁,按清律要阉割当太监,但辛亥革命后没执行。徐学文长大娶了德国女人,他们的女儿后来嫁给蒋经国的儿子。杭州西湖边有三烈士墓,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埋一起,徐的墓在中间。 徐锡麟这事在历史上挺特别,因为起义就三人干,却震动了全国。孙中山后来去杭州祭拜,说他的行动功劳大,激励了革命党人斗志。清廷的满汉矛盾暴露无遗,恩铭信任徐锡麟,却死在他手上,端方他们处置残酷,吃人心肝这事听着都渗人。革命不是浪漫的事,徐锡麟的排满思想极端,但反映了当时汉人积怨。档案里记录清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光绪三十三年的电文和供单,证明一切不是传说。 回想那时候,清朝末年,列强瓜分中国,民众苦不堪言。徐锡麟从秀才到革命者,路径典型,很多知识分子都这样醒悟。他去日本学军事和警察制度,回国就行动,不拖泥带水。光复会跟同盟会有分歧,他没加入孙中山那边,坚持自己的路。这起义虽败,却像火种,点燃了辛亥革命。章太炎说它震动全局,立懦夫之志,启义军之心。确实,1907年后,反清起义越来越多,到1911年武昌一声枪响,王朝就倒了。 徐锡麟的照片流传下来,不光是历史资料,还提醒人革命的代价。清廷拍照可能是炫耀武力,但现在看,它成了义士的见证。恩铭作为巡抚,管理安徽时推行新政,但满人身份让他成了靶子。他的死让清廷更警觉,加快立宪步伐,可惜太晚。端方、张仲忻这些官员,镇压时铁腕,事后上报朝廷,保住位置。张仲忻还帮恩铭写遗折,里面夸大其词,说徐锡麟有大阴谋。 徐锡麟的行动暴露了清军弱点,军械所四个小时才拿下,说明训练不足。那些被捕学生后来释放,证明起义没群众基础,就靠三人冒险。徐在供词里说,三人够杀恩铭,其他人会顺势倒戈,这想法太天真。革命需要组织和时机,他急了点。但历史就是这样,一步步积累。孙中山拜祭时,强调他的功绩见于天下,影响了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