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冯德莱恩刚和中方谈完,识时务的欧盟,立刻对美开出千亿罚单

冯德莱恩刚与中国完成会谈,欧盟立刻对美国宣布了千亿美元的惩罚性关税。这份精准直击共和党票仓的“反击清单”,是否意味着欧盟终于摆脱了美国的“附庸”角色,开始在中美博弈中寻求一条独立自主的路线呢?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这次访华的态度,与她以往的作风显然大为不同。她不仅在公开场合对中国在脱贫攻坚领域的成绩表示高度赞赏,而且还在社交媒体上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对未来五十年中欧合作的期待。这一番言辞,显然与以往欧盟对中国的一贯敌视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外界读出了欧盟正在寻求重新调整对华政策的信号。

在中欧会谈中,中方提出的三项主张显得十分直接且有力:相互尊重、开放合作和多边主义。乍一看,这些似乎只是常见的外交术语,但其中透露出的深意却不容小觑。中方实际上是在提醒欧盟,中欧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冲突与分歧,双方合作的空间依然很广泛,而这种合作不应受到任何第三方的干扰。至于这个“第三方”是谁,大家心里自然都有数。

有趣的是,和中国进行过谈判后,欧盟似乎瞬间恢复了些许底气。据德国新闻社的报道,欧盟国家已批准了一项重量级的反制方案:如果与美国的谈判破裂,欧盟将对价值930亿欧元(约合1094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份“报复清单”的设计极具针对性,210亿欧元的关税主要针对大豆、摩托车等传统商品,直击共和党的选民基础;而720亿欧元则针对飞机、汽车等高端工业品,特别是美国摇摆州的经济。更巧妙的是,这份清单避免了那些欧盟依赖度较高的美国产品,堪称“打蛇打七寸”。

尽管如此,欧盟仍然留有谈判空间。反制措施的生效日期定在8月7日,并且可以酌情延迟执行。这种“亮剑但不轻易出鞘”的策略,既表现出欧盟在面对美国时想要强硬表态,又不希望彻底撕破脸的复杂心态。

与此同时,冯德莱恩访华期间,彭博社也透露了一则消息:美欧之间的贸易谈判已接近尾声,欧盟的多数商品可能仅需面临15%的关税。特朗普也在一次人工智能活动中放话称,只要欧盟进一步开放市场,美国愿意考虑进一步下调关税。这一系列的动作背后,其实是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博弈。冯德莱恩借此访华之际,意在向美国展示“欧盟还有中国这个选项”,而特朗普则试图通过提前敲定关税方案,打乱欧盟的谈判节奏,削弱其谈判筹码。这种所谓的“先发制人”做法,实际上暴露了美国对中欧日益接近的焦虑。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一度让许多人感到不寒而栗,认为美国正在通过关税手段试图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对欧盟加税,一方面是迫使欧洲市场进一步向美国商品开放,另一方面也借此对中国形成侧面的威慑,算是“一箭双雕”。特别是在中欧合作有了新进展的情况下,特朗普此举明显是想打乱这一趋势,令欧盟在与中国交往时保持谨慎和退缩。

然而,美国的算盘恐怕打得太响。中国作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其重要性与日俱增。欧盟此次访问中国,正是希望扩大对华出口,借此对冲美国关税带来的压力。而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反而可能会促使中欧关系进一步加深,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的态度则显得从容不迫。中方明确表示,所有与他国的合作都应基于平等和互利原则,拒绝任何形式的胁迫。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最终只会让国际社会更加看清其真实面目,但并无法阻止与中国合作的大潮流。

美国媒体也坦言,欧盟的“骑墙”策略已经不再能蒙混过关。试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中国显然不会为那些摇摆不定的伙伴提供核心支持。如果欧盟真心想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就必须拿出更多的诚意,以更为独立的姿态推进与中国的合作。那种既想从中国市场获利,又又怕得罪美国的态度,注定难以实现长远发展。

在当今单边主义肆虐的背景下,中欧作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加强合作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更是全球经贸秩序得以稳定的重要保障。

总的来说,冯德莱恩此次访华释放的信号颇具深意。欧盟似乎正在调整其外交战略,力图在中美之间找到更加平衡的立场。而中国提出的三大主张,为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互尊重为基础,开放合作为路径,多边主义为共识。

眼下这场中欧美三方的博弈进入了关键阶段。欧盟是否能够顶住美国的压力,坚持战略自主?中欧合作是否能突破美国设置的障碍?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未来全球经济格局的走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单边主义与霸凌行径并非长久之计,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