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欧洲的事,中美已经商量好了。那就是欧洲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把欧洲绑上餐桌,美国

欧洲的事,中美已经商量好了。那就是欧洲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把欧洲绑上餐桌,美国降息的条件就具备了。鲍威尔也不用那么扭扭捏捏,特朗普也不用再跟着唱双簧了。 先从欧洲的经济现状说起。欧洲央行在2024年6月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降息。降息的背后,是欧洲经济的疲软。根据欧洲央行的数据,2024年欧元区经济增速预计只有0.8%,而通胀率虽然从2022年的10%峰值降到了2.4%,但仍高于2%的目标。 更麻烦的是,欧洲的制造业PMI已经连续多月低于荣枯线,德国、法国这些核心国家的工业产出持续下滑。德国的制造业PMI甚至跌到了44.8,这意味着工厂订单在大幅减少,企业投资意愿低迷。 欧洲的债务问题也很棘手。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欧元区政府债务占GDP的88.1%,欧盟整体为81.5%。像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债务占GDP的比例分别达到了112.2%和137%。 高债务意味着政府财政空间有限,一旦经济下行,就很难通过财政刺激来救市。比利时、希腊等国的债务水平更是超过了160%,这些国家的财政状况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央行只能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但降息带来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欧元区的利率已经降到了3.75%,而美联储的利率还维持在5.25%-5.5%,美欧之间的利差超过2个百分点。 这导致欧元对美元大幅贬值,2024年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0.95,创历史新低。欧元贬值虽然能提升欧洲出口竞争力,但也推高了进口商品价格,尤其是能源和食品,这对已经饱受通胀之苦的欧洲民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欧洲的经济困境,正好给了中美博弈的机会。先说美国。特朗普政府一直想通过关税政策来保护美国产业,但高关税也推高了美国国内的通胀。2024年美国的CPI同比上涨3.4%,核心CPI更是达到3.6%,远高于美联储的目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多次表示,需要评估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才能决定是否降息。而欧洲的经济疲软,正好成了美国降息的借口。如果欧洲经济持续恶化,全球需求下降,美国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这会迫使美联储不得不降息来刺激经济。 再说中国。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占总出口的15%左右,欧洲经济疲软直接影响中国的外贸。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同比下降了8%,尤其是机电产品和纺织品。 为了稳定欧洲市场,中国在2025年7月与美国的会谈中,讨论了延长关税减免期限的问题。虽然会谈没有直接提到欧洲,但中美在贸易政策上的协调,实际上是在为欧洲经济“兜底”。中国希望通过稳定中美贸易,间接缓解欧洲市场的压力,避免欧洲经济硬着陆。 欧洲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有点像被两头拉扯的绳子。美国想让欧洲的问题成为自己降息的理由,而中国则希望欧洲保持稳定,避免拖累全球经济。 这种情况下,欧洲的政策选择变得尤为关键。欧洲央行在2024年6月的降息,虽然暂时缓解了经济压力,但也让欧洲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继续降息,可能会进一步推高通胀;如果维持高利率,经济衰退的风险又会加大。 更麻烦的是,欧洲的债务问题已经到了临界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24年全球公共债务超过100万亿美元,其中欧洲占了很大一部分。 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债务利息支出已经占GDP的4%以上,这意味着政府每年要拿出大量资金来还债,根本没钱投入到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上。如果欧洲不能有效控制债务,一旦出现债务违约,整个欧元区都可能面临解体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之间的博弈变得更加微妙。美国需要欧洲的经济问题来为自己降息铺路,而中国则需要欧洲保持稳定。2025年7月,中美在瑞典举行的会谈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欧洲,但双方讨论了延长关税减免期限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在为欧洲经济争取时间。如果中美能够达成长期关税协议,欧洲的出口压力会减轻,经济复苏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对于美联储来说,欧洲的经济状况已经成了降息的关键因素。鲍威尔在2025年7月的讲话中表示,美联储需要评估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以及欧洲经济疲软对全球市场的冲击。 如果欧洲经济持续恶化,美联储可能不得不提前降息,以防止美国经济受到拖累。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可能在2025年9月或10月开始降息,每次降息25个基点,全年累计降息75个基点。 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也很关键。特朗普一直批评鲍威尔未能及时降息,甚至暗示要更换美联储主席。这种政治压力可能会影响美联储的独立性。如果特朗普在2025年大选中获胜,他很可能会任命一位更倾向于降息的美联储主席,这将对全球货币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欧洲的经济困境,本质上是结构性问题的集中爆发。高债务、低增长、产业空心化,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而中美之间的博弈,又让欧洲的处境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