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货币政策

金价破2000了,不是因为谁多聪明,是全世界都在偷偷买金条。美联储嘴上说不降息

金价破2000了,不是因为谁多聪明,是全世界都在偷偷买金条。美联储嘴上说不降息,心里早盘算着怎么放水。央行们不听美国话了,中国、土耳其、波兰,一车车往库里拉黄金,美元不香了,真金白银才踏实。矿挖不动了,南非矿工工资涨不起,黄金产量三年没长一克。可印度人不买了,金价太高,新娘子的项链都缩水了。中国人还在买,婚庆、压箱底、送礼,金条比理财靠谱。技术面卡在1900到2050之间,像极了打麻将——胡不了大牌,也输不起小牌。高盛说冲2150,可要是美国经济突然不崩了,黄金立马哑火。别追高,别梭哈。黄金不是暴富工具,是保命的压舱石。五到十个点的仓位,睡得着觉,才是真玩家。

历史不会重演,但惊人的相似,遇到美联储降息的年份,A股就会开启一轮很长的牛市行情

历史不会重演,但惊人的相似,遇到美联储降息的年份,A股就会开启一轮很长的牛市行情1995-1996年:美联储降息75个基点A股涨幅:100%,开启了长达6年的牛市1998年:美联储降息75个基点A股涨幅:30%,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也强于其他年份2001-2003年:美联储降息550个基点A股:最大跌幅40%,随后反弹收回,处于平盘2007-2008年:美联储降息500个基点A股:历史最高点6124点得出现2019年:美联储降息75个基点A股:处于平盘的状态。从以上可以看出,几乎遇到美联储降息的年份A股都会有所表现,主要还是因为降息会引起全球流动性增加,美联储降息会对中国央行的降息预期大大增加。本轮牛市已经开启,目前刚刚起步,后面还有很大一段时间的牛市。
美联储降息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全球资金格局正在重构,也意味着中

美联储降息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全球资金格局正在重构,也意味着中

美联储降息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全球资金格局正在重构,也意味着中国即将迎来更宽松的货币环境、更活跃的市场机会。去年第四季度,深圳楼市行情为什么得以猛烈反弹?一方面是因为在那之前,深圳市场信心低迷,各种房产价格一顿乱杀;另一方面就是美联储大幅降息,搭配国内一揽子楼市刺激政策的结果。接下来我们的应对策略与政策支持力度,对市场信心的修复尤为关键。目前深圳房贷利率为3.05%,即便是小幅降息,也能减轻部分房贷压力,缓和市场焦虑,避免恐慌性抛售。美联储打开我们的降息空间,始终有助于平衡人民币升值压力,整体上仍是一项稳健的利好。楼市第一线
美国不能再用降息这件事来讹诈我们了。美国去年的第1轮降息,如果没有我们的支持,那

美国不能再用降息这件事来讹诈我们了。美国去年的第1轮降息,如果没有我们的支持,那

美国不能再用降息这件事来讹诈我们了。美国去年的第1轮降息,如果没有我们的支持,那全世界可能都已经因为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而陷入一场新的世纪大萧条之中。所以这一轮降息,必须由欧洲充当肉垫。说起美联储的降息节奏,2024年9月18日那次50个基点的猛砍,简直是开闸放水,直接把联邦基金利率从5.25%拉到4.75%。当时美国就业数据一塌糊涂,通胀刚稳住点,鲍威尔就带头行动,市场以为这是转折,谁知后面11月和12月各再切25个基点,利率滑到4.25%到4.50%。这波操作,本意是刺激增长,避免衰退,可实际呢?美元开始外流,新兴市场资金链绷紧,中国作为大买家,外汇储备超3万亿美元,硬是帮着吸了部分冲击。要不然,华尔街那帮人早慌了神,全球股市得跟着跳水。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总强调数据驱动,可谁看不出这背后有政治影子,特朗普阵营天天嚷嚷要更狠的降息。转到2025年,美联储没停手。9月17日会议上,又是25个基点下调,利率定在4.00%到4.25%。点阵图显示,全年还计划两次25个基点的切口,到年底可能落到3.50%到3.75%。鲍威尔发布会后,股市小反弹,道琼斯涨了点,但欧洲Stoxx600直接跌1.2%,德国DAX更惨,掉1.8%。这不光是技术调整,说白了,美国经济软着陆靠全球买单。中国去年那轮支持,不是白给的,我们的储备注入流动性,稳住了亚洲链条,避免了多米诺倒闭潮。可现在,美国财政部副手斯科特·贝森特在马德里谈判时,就想用这张牌压中国开放电动车和半导体市场。中美贸易谈判选在2025年9月14到15日马德里开,表面谈关税,骨子里掺着美联储的影子。贝森特带队,甩出提案:中国顺差超1万亿,必须让步,不然10月1日加25%关税。王文涛商务部长坐镇,摊开数据反击,强调互利原则。结果呢?只敲定TikTok初步框架,关税悬着没动。中国立场硬气,不再单方面接盘。贝森特是凯雷集团老将,2025年1月刚上任财长,作风强势,推并购案时总爱用数字砸人。这次谈判,他多次提美联储信号,想借美元贬值逼宫。可中国团队更新实时汇率,美元指数下滑0.3%,我们汇率小强,反倒让美国出口吃亏。欧洲这边,ECB的反应慢半拍。9月11日会议,拉加德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主存款利率还挂在3.50%。他们上调2025年增长预期到1.2%,从6月的0.9%拉高点,可这数字听着乐观,实际藏着猫腻。俄乌冲突拖到2025年,欧盟能源进口从俄罗斯降89%,账单堆成山,制造业PMI跌到48以下,德国经济季度缩0.2%。法国CAC40股市跟着美联储降息晃荡,跌1.8%。ECB说通胀稳在1.8%,但进口价格推高,工厂开工率才78%。拉加德在新闻会上强调观察数据,可市场知道,这是在等美联储多切几刀,自己再跟进当缓冲。美联储降息的全球溢出效应,欧洲尝得最苦。美元一松绑,欧元贬5%,美国出口竞争力上去了,我们欧洲车企订单滑20%。中国呢?人行9月18日直接保持政策利率不变,7天逆回购还1.70%。这聪明啊,避免资金外逃,稳住房地产和股市。去年2024年金融紧张时,中国GDP涨5.0%,超预期拉动全球需求,美国经济反弹全靠这股劲。要是没我们外汇支持,那场硅谷银行风波早扩散,失业率飙20%以上。鲍威尔决策总优先本土就业,忽略外部,可现实是,全球资产震荡,谁都跑不掉。回看历史,美国用美元地位甩锅不是头一回了。2022到2023年加息11次,利率从零飙到5.50%,新兴市场债市崩,中国资本外流压力山大。我们咬牙稳汇率,注入流动性,才没让危机升级。2024年转降息,第一轮50基点大动作,市场解读为恐慌信号,道指一度闪崩。中国作为最大债权国,持美债超8000亿,帮着压住收益率曲线。要不然,世纪大萧条2.0真不是吓唬人。鲍威尔作风谨慎,发布会总避开政治,可特朗普公开怼他独立性弱,这压力谁扛?
别以为美联储降息跟你没关系,今天的日子你以为难,这可能是未来5年最好的一年说

别以为美联储降息跟你没关系,今天的日子你以为难,这可能是未来5年最好的一年说

别以为美联储降息跟你没关系,今天的日子你以为难,这可能是未来5年最好的一年说白了美联储降息,就是开着直升机给富人撒钱(因为钱会流进金融市场和资产领域),而穷人只能接到一张“物价上涨”的账单这游戏规则就是,谁离央行印钞机近,谁就发财,谁离得远,谁就倒霉富人靠着资产站在印钞机口接钱,穷人靠着工资站在末尾吃灰,降息,就是把印钞机的功率又调大了
很多人担心我们会再次配合美国,承担美国降息的代价,我个人觉得不用太过担心。从战略

很多人担心我们会再次配合美国,承担美国降息的代价,我个人觉得不用太过担心。从战略

很多人担心我们会再次配合美国,承担美国降息的代价,我个人觉得不用太过担心。从战略层面来讲,《我们和美国,有个交易?》这个是总逻辑,而在金融层面,《美元降息,A股上行,这次谁来买单?》,这个是次逻辑。总体上而言,金融层面还是要服从于最终的战略层面。美国9月突然降息,金融圈一片哗然,不少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又被“绑上美联储的战车”,为美国的经济问题埋单?但其实,没必要太慌。从战略的高度来看,中美之间的金融互动,根本不是“谁听谁”的关系,而更像是一场有来有回的“交易”。而在金融市场的层面,A股这次的走强,也并不单纯是因为美元降息,更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算盘,说到底,美国降息是它的事,中国买不买单,看的是我们自己的战略节奏。看上去,美国降息是“放水”,但背后的盘算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债务高企、经济疲软、选情焦灼,这些才是美联储出手的真正原因。别忘了,美国现在债务已经飙到37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都快赶上它的军费了,在这种背景下,不降不行,降了才能缓一口气。可问题是,美国一降,全世界都得跟着“感冒”?不一定,中国其实早就看透这套戏码,我们这边的货币政策,核心不是“跟”,而是“稳”,讲白了,就是你美国降你的,我们有我们的节奏。潘功胜早前发的那篇文章,虽然字不多,但信号很明确:中国不会当“跟班”,我们要的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的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要的是在全球金融体系里有一席之地,美国是想维持美元霸权,我们则是想走出自己的路。说得再直白点儿,这是你出招,我拆招,不是你降我就降,而是你降,我看你下一步怎么走,再决定我该不该应。中美利差这事儿,看似是数字游戏,实则是心理博弈,美联储一降息,利差就变窄了,以前是3个百分点,现在差不多只有2.5%。这听起来不大,但对资本来说,这点差价就是他们“跑不跑”的风向标,这时候大家又开始担心了,利差一变,钱是不是又得跑出去了?但现实是,资本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轰”一下就流出中国,反而是,7月份还有200多亿美元的顺差,外资还在加仓A股,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的资本,没那么容易被利差牵着鼻子走了,以前是“美联储一动、全球齐抖”,现在是“你降你的,我看我的”。特别是欧洲那边,这次欧元涨得比人民币还猛,资金还真不少流向了欧元区,反而给了中国一个喘息的窗口。换句话说,利差在变,资本的流动逻辑也在变,它已经不再是纯粹看谁利息高,而是看谁更安全、谁更有前景,而这一点,中国的吸引力,其实正在慢慢回归。不少人看到美联储降息后,A股开始走强,就觉得我们是不是又在“接盘”,但讲真,这种看法有点低估A股了。现在的A股,确实受到外部利好影响没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在发力,政策工具箱早就准备好了。5000亿的养老再贷款、8000亿的科技再贷款,哪个不是精准滴灌?8月份的成交额高达3万亿,说明市场并不是“靠消息炒作”,而是真的开始活跃了。再说估值,现在A股的估值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性价比之王”,海外资金不是看情怀进来的,他们是看得见实打实回报的,人民币稳住了,政策也稳住了,那自然会有人进来抄底。当然,也别太乐观,银行的净息差已经缩到只有1.42%,这意味着我们也没太多降息空间了,而且外部不确定性还是在的,出口的压力也会继续传导进来,市场的韧性是有,但挑战也不是纸上谈兵。所以说,A股的表现,不是“接美国的锅”,而是“借势谋自强”,我们不是在为美联储的政策买单,而是在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市场修炼得更有吸引力。表面上看,好像中国每次都要配合美国的节奏,但其实,这不是配合,而是“拿捏”,就像下棋一样,美国走一步,我们不一定跟,而是看清大局后再动。从货币政策到资本流动,再到股市表现,我们其实都在做一件事:掌控节奏,不是谁出牌快,就赢了,而是谁能稳住局面,等到对方露出破绽,再出手。美国现在的问题,不只是降息那么简单,它的债务、选情、通胀,全都捆在一起,像个随时可能爆炸的“金融大包袱”,而中国这边,至少目前还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这本身就是一种战略优势。所以,不要以为我们是在“买单”,实际上,我们是在“谈判”,美元降息的背后,是一场全球金融秩序的重新洗牌,而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应对的角色。我们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不是短期的股市涨跌,而是长期的货币主权和金融安全。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不是怕穷,是怕被套牢。2023年美联储加息周期中,新兴市场资本外流超1200亿美元,阿根廷、土耳其等国美元债务违约风险攀升,本币汇率跌幅超20%,印证“收割”效应。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中国央行累计增持黄金412吨,黄金储备达2330吨,占外汇储备比例从3.2%升至4.5%,对冲美元资产波动风险。同期全球央行增持黄金超1136吨,创历史新高,印度、巴西等国同步跟进。美联储加息推高全球融资成本,欧元区2024年一季度GDP增速仅0.2%,经济承压明显。增持黄金是全球央行分散风险的理性选择,既对冲美元霸权下的政策冲击,也反映去美元化的渐进趋势。但美元仍占全球外汇储备58%以上,多元化储备需长期布局,平衡安全与收益方能应对全球金融波动。

美联储重启降息通道后,会发生什么?钱是最聪明的,它总是会积极地流向价值洼地。之前

美联储重启降息通道后,会发生什么?钱是最聪明的,它总是会积极地流向价值洼地。之前美元走强,很多国人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存海外吃高息,或者投资海外资产。而现在反过来了:美元利率持续下降,人民币资产反而更有吸引力。随着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这些钱中就会有相当一部分流回国内,去寻找收益更高的资产。你可能会问:钱回来,会去哪?一般来说,无非两样:股与楼。股市体量小、反应快,更容易快速反弹;楼市体量大、流转慢,更利好真正稀缺的核心资产。结合9月15日外汇局发布的新政:境外个人凭购房合同就可办理结汇。节奏把握的简直不要太巧。这就是在降低外资进场买房的流程门槛,欢迎热钱进来,也欢迎他们投资中国资产。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不是怕穷,是怕被套牢。俄罗斯早就把美元换成金条和粮票,真到断电那天,至少能换两袋面粉。斯里兰卡破产了,不是因为懒,是因为借了美元债,还的时候美元涨了三倍——你赚的卢比,不够还利息。巴西和中国干起了本币结算,不走SWIFT,不碰美元,像两个老邻居直接拿米换油。东盟内部贸易五年长了五个点,不是靠美国施舍,是自己人抱团取暖。金砖搞自己的支付系统,不是要取代美元,是不想再当提款机。这些话听着特解气,像把窗户纸捅破了似的,但真要往深了琢磨,全球钱袋子的事儿可比这绕多了。就说斯里兰卡破产,美元债确实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你细想,它自己的日子本就过得悬。这国家大半外汇靠旅游业挣,疫情一来游客全没了,手里的美元瞬间见底;偏偏国内没什么像样的产业,日常用品多半得进口,美元一紧物价就疯涨,老百姓扛不住了,才出了大乱子。总不能把所有锅都扣给美元,自家经济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也是实打实的问题。再看中国买黄金,连续16个月加仓,说“怕被套牢”没毛病,但更像给外汇储备“上保险”。这些年全球局势一会儿一个变数,美元说加息就加息,欧元、英镑也跟着晃,唯独黄金几千年来都是硬通货,不管谁家货币出问题,它的价值都稳得住。咱们这么大的经济体,外汇储备不能只盯一种货币,多配点黄金,就像家里多存点应急粮,心里踏实。而且这也不是咱们一家的选择,去年全球央行买黄金的量创了历史新高,大家都在给自家钱袋子加道安全锁。俄罗斯把美元换成金条和粮票,这招够实在。黄金能避险,粮食是活命的根本,尤其被制裁后,手里有这两样,腰杆就硬。可你别觉得这样就万事大吉,俄罗斯卖石油天然气,以前大多收美元,现在要换成人民币、卢布,中间得磨合。跟欧洲做买卖,人家以前习惯用欧元,改过来得有过程;而且粮票再管用,也得有足够的粮食产量撑着,俄罗斯能这么硬气,也是因为自己是粮食出口大国,换个粮食不够吃的国家,想学也学不来。巴西和中国搞本币结算,像老邻居拿米换油,听着亲切,其实是两国贸易量撑起来的底气。去年咱们跟巴西的贸易额破了1500亿美元,你买我的机电产品,我买你的铁矿石、大豆,钱来往多了,直接用人民币和雷亚尔结算,省了换美元的手续费,还不用看美元汇率的脸色。但这事儿不是随便俩国家就能复制的,得双方都信得过对方的货币,贸易还得差不多平衡,不然一方手里攒太多对方货币花不出去,也麻烦——就像邻居换东西,总不能老拿白菜换人家的肉,时间长了谁也不愿意。东盟内部贸易五年涨五个点,“自己人抱团取暖”说得对。这些年东盟十国把自贸区理顺了,泰国的大米、马来西亚的棕榈油、越南的电子产品,内部卖不用交那么多关税,成本降了生意自然好做。可也别以为他们完全不靠外面,中国现在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他们卖的好多东西最终还是要卖到中国来,只是不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毕竟美国市场远,还总搞贸易保护,自家门口的生意做顺了,才更稳妥。金砖搞自己的支付系统,说“不想再当提款机”,这话戳中了不少国家的心思。以前做买卖、借钱都得走SWIFT,美元说了算,美国想制裁谁就把谁踢出系统,太被动了。但要说这系统能马上替代美元,不现实。现在全球贸易里美元占比还近60%,石油、大宗商品大多还得用美元结算,这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改的。金砖搞这个系统,更像多开了条路,以后大家做买卖多个选择,不用在一棵树上吊死。说到底,这些事儿都指向一个趋势:以前美元一家独大的日子,慢慢要变了。不是说美元要完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想再被美元牵着走,想给自家经济多留点主动权。但这个过程肯定不顺利,中间会有摩擦,比如本币结算怎么应对汇率波动,金砖支付系统怎么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可不管怎么说,大家都在试着找一条更公平、更安全的路。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外部掣肘减弱 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姿态更从容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施策将由此“松解”一些外部约束。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美联储开启降息,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承压,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减轻,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逐渐减轻、政策空间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