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4年,皮定均路过少林寺,听说少林寺有上百名武僧,还有枪,他便带着警卫员,劝

1944年,皮定均路过少林寺,听说少林寺有上百名武僧,还有枪,他便带着警卫员,劝他们下山抗日,谁知和尚们面露不善,还想绑了他! 

主要信源:(皮定钧回忆录——《铁流千里(中原东路突围纪事)》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

八路军将领皮定均奉命在河南西部开辟抗日根据地,组建抗日武装。

作为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他深知在日伪顽势力盘踞的复杂环境中,必须团结一切力量。

一次行军途经登封少林寺,这座以武术闻名的千年古刹引起了他的注意。

寺内僧人习武自卫,甚至持有枪械,形成了一支不可小觑的民间武装。

皮定均敏锐意识到,争取少林寺的支持或中立,对巩固豫西根据地意义重大,遂决定亲自入寺拜访。

此时的少林寺历经劫难,1928年军阀混战时曾遭焚毁,殿宇残破,元气大伤。

乱世之中,僧人对军人高度警惕。

当皮定均仅带副手徐子荣和一名警卫员,一行三人踏入少林寺时,迎接他们的是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氛。

接待他们的素典和尚表面客气,安排至会客室休息,但皮定均和徐子荣均从对方眼神和周围僧人姿态中,察觉到了明显的戒备甚至敌意。

经验丰富的皮定均很快注意到,寺内聚集了五六十名手持刀枪、神情戒备的武僧,绝非普通出家人。

更让他警觉的是,会客室外有僧人持武器暗中监视,气氛骤然紧张。

一行三人深入寺内,处境危险。

皮定均低声提醒徐子荣提高警惕。

为缓和气氛并试探虚实,皮定均婉拒奉茶,提出参观古迹。

素典和尚闻言略显慌乱,借口准备暂时离开。

这更让皮定均确信情况不妙,观察到外面僧人动作频繁似在部署。

他快速分析:僧人戒备是因害怕劫掠?

寺内有秘密?

还是受势力影响对八路军有敌意?

皮定均见其搪塞,猛地起身,目光如炬,语气严厉直指核心:“可还记得大雄宝殿当年如何被焚毁?指望国军保护?日本人来时他们跑得最快!日本人在寺外屠杀同胞,连出家人也不放过!你们有枪,只敢对着打鬼子的队伍,却不敢对真正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吗?”

他质问掷地有声:“想吓唬我皮定均?办不到!八路军吓不倒!”

这番话如惊雷炸响。

皮定均点破少林伤痛,揭露国军溃败无法护地方,更斥责僧人民族危亡之际对侵略者无所作为却对抗日武装持枪的矛盾。

其凛然正气与无畏气势瞬间震慑众僧。素典脸色青白,深知眼前将领非同寻常,背后代表正发展的抗日力量。

素典意识到硬碰不明智,且皮定均所言切中痛处。

他忙挥手示意武僧退下,态度转变。

尴尬解释:“将军息怒,实乃误会!久居深山,对外界尤其贵军了解不多。因近年屡遭兵匪侵扰,损失惨重,故对所有武装心怀恐惧,不得不戒备。今日之举实属无奈,万望海涵。”

皮定均见其软化,郑重阐述八路军性质纪律:“八路军是人民军队,抗日队伍。铁的纪律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不侵犯寺庙!今日来非为抢夺,是为寻求理解,团结力量共同抗日!”他环视众人坦诚道:“若有歹意,岂会只带两人深入寺内自投罗网?”

他清晰摆明立场与选择:“现摆你们面前两条路:一是与八路军站在一起,拿起武器保家卫国抗日寇!二是继续守着残破寺庙,在恐惧中苟且偷安!何去何从,你们选!”

话语铿锵,充满对抗日信念及僧人觉醒的期待。

皮定均的坦诚、正气与民族大义阐述,最终打动素典及部分僧人。

素典代表寺方表态:“将军来意与贵军宗旨,贫僧今日明白。贵军纪律严明,乃真正仁义之师,深信能在豫西开创抗日新局面。我等虽方外之人,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后八路军若有用得着少林寺处,只要不违佛门根本戒律,定当尽力相助。”

此表态意味少林寺转向理解支持八路军抗日。

皮定均闻言欣慰,郑重致谢:“大师深明大义,皮某铭记。今日承诺,八路军绝不忘。”

目的达成,气氛缓和,皮定均不再久留,随即告辞离寺。

此行虽过程惊险,充满试探对峙与说服,但结果达预期。

此经历深刻体现皮定均作为优秀指挥员的胆识、智慧及复杂局面下统战能力,成为其革命生涯中一传奇片段,载于其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