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下达8字命令。众将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 1951年的朝鲜战争,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中国志愿军在彭德怀指挥下,跟美军领头的联合国军硬碰硬,打了好几场硬仗。战争初期,志愿军靠着灵活机动和拼死作战,把美军从鸭绿江边撵到了三八线附近。可到了1951年,情况开始变得棘手。 那年4月,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想一鼓作气突破三八线,把战争推向胜利。可美军那边换了个新指挥官李奇微,这家伙不简单,搞了个“磁性战术”——先退后打,诱敌深入。志愿军进攻太猛,补给线拉得老长,侧翼露了空子。美军瞅准机会,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迅速包抄,把志愿军东线的主力——大概10万将士——围得死死的。 这10万人被困得没法动弹。美军飞机天天轰炸,炮火像不要钱似的砸下来,志愿军的粮食和弹药一天比一天少。伤亡越来越多,情况糟得不能再糟。彭德怀在司令部里急得团团转,他知道这10万人是志愿军的命根子,丢了就等于丢了半条命。 彭德怀不是那种轻易慌张的人,可这次他真顶不住了。他亲自写电报,把前线的惨状一五一十汇报给中央,末了还加了一句:请速指示。这封电报发出去,司令部里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大家都等着北京的回话。 在北京,毛泽东接到电报后,眉头皱成了川字。他清楚前线的危机,但也明白这不是简单派兵救人就能解决的事儿。救援10万人,得动用大部队,可美军摆明了设好圈套等着。贸然行动,很可能把更多部队搭进去,甚至全军覆没。毛泽东在屋里来回踱步,整整想了三小时,最后拿起笔,写下八个字:“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命令传到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炸开了锅。放弃救援?啥意思?眼睁睁看着10万兄弟被美军收拾?这命令听着太冷血了,大家心里都打鼓。可彭德怀听完,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猛地一拍桌子,说:“主席高明,这才是真招!” 彭德怀咋就看出门道了呢?他琢磨透了毛泽东的用意。救援看着是正道,可实际上是死路。美军围得铁桶似的,救援部队去了十有八九出不来,反而会让整个志愿军陷入被动。毛泽东这八个字,不是要放弃那10万人,而是要换个打法——主动出击,攻敌软肋,逼美军自己松手。 彭德怀马上调整策略,把部队分成小股突击队,专门挑夜里行动,摸到美军后方去捣乱。他们袭击美军的补给站、运输线,甚至指挥部,能烧的烧,能炸的炸。美军后方一乱,前线的包围圈自然就松动了。志愿军趁机组织被围部队突围,里应外合,把美军的防线撕开一道口子。 这招“以攻代守”真管用。美军没想到志愿军不按套路出牌,后方被搞得鸡飞狗跳,只好抽兵回去救火。包围圈的压力一减,10万志愿军抓紧机会突出去,跟主力会合。这仗打下来,不仅保住了人,还让美军吃了大亏。 这场仗看着是绝境,可在毛泽东的八字命令下硬是翻了盘。志愿军没全军出动救人,反而用最小的代价换了最大的回报。美军吃了亏,只能退回三八线附近喘口气。战后彭德怀感慨,说这命令看着狠,其实是大智慧,救了志愿军,也稳住了战局。 “以攻代守”这招,不是瞎想出来的。毛泽东打仗讲究个“出其不意”,不跟你硬碰硬,而是找你的弱点下手。这次他算准了美军的命门——后勤补给。只要把美军后方搅乱,前线就得跟着乱。事实证明,这决策确实高明。 第五次战役之后,朝鲜战争没再像之前那样大起大落,双方在三八线附近耗上了。1951年6月,谈判开始了,可仗还是断断续续打着。到了1952年,上甘岭战役又让志愿军扬了一次威,守住阵地不说,还把美军打得晕头转向。1953年7月,停战协定终于签了,朝鲜半岛还是三八线分开,战争算告一段落。 这场仗打下来,中国付出的代价不小,但也站住了脚跟。志愿军的表现,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新中国在国际上有了底气。抗美援朝不光是保家卫国,还给后来的和平建设争取了时间。 彭德怀回国后接着干国防部长,推动军队建设,搞训练改革,想让部队更现代化。可惜他这人太直,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说了几句大实话,得罪了人,被撤了职。后来日子不好过,1974年病逝时才76岁。1978年,中央给他平了反,说他是革命家、军事家,功劳不能抹。 毛泽东呢,战后忙着搞经济,弄了个“五年计划”,想让国家工业农业都起来。抗美援朝赢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蹭蹭上涨,他在冷战里站稳了脚。一直到1976年去世,82岁,他的影响力都没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