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挑起的关税战进入到四月份之后,美国的态度是一变再变,而中国始终保持初心不变。
以至于出现这么个局面,美国拿着高高在上的关税问题,等着中国主动联系,结果越等越急,因为中国的电话迟迟不来。
为什么?
中国不主动,是因为两个原因。
其一,美国想要谈判,得将平等和相互尊重放在首位。
其二,中国除了关税,可以打的牌是很多的。
比如农产品。
九百一十万吨的大豆被中国取消了,一万两千吨的猪肉订单也没了。
简简单单的两件事,就可以对美国的农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那么今天就围绕这件事来说一说。
美国其实是一个农业大国
一说到美国,很多人就会想到灯塔,再不济也会想到各种高科技。
其实美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更确切一点的说,人家是位居首位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美国有着二十八亿亩的可以耕作的土地,属于平原占比高的国家,而且气候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十分的适合耕种。
当年的印第安人能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生存,是有原因的。
当然了,如今美国带去了高科技,将农业机械化也普及开来,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的国家,这就让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
有多高呢?

可以进行航空喷洒,自动化收割等等,而且人均耕地面积达到了两千亩。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对农业进行了大量补贴,这套体系如今建立的十分的完善。
要知道美国的农业补贴早在1933年就开始了。
所以美国农业不仅有保险,而且还有低息贷款。
最关键的是农业保险,美国政府就承担了60%到80%的保费。
比如在2024年到2025年,美国政府就投入了十亿美元来应对禽流感。
而每年美国的农业保险预算就超过了一百亿美元。
所以美国的农业基础很好,不仅有地理优势,美国政府也在大力维护这个产业。
在如此条件之下,美国在2024年农产品出口额就高达一千七百五十亿美元。

其中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是油籽和谷物,比如在2023年的时候仅大豆一项就出口了二百七十几亿美元,这还是受到了巴西竞争的影响下,降低了15%之后的结果。
然后是玉米。
肉类产品,包括牛肉、猪肉、鸡肉,在美国农产品肉类出口上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那么说说其中的猪肉。
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猪肉出口国,谁是首位呢?是欧盟。
在2024年的时候,美国的猪肉出口量达到了三百零三万吨,算是历史新高。(注:这种猪肉包括,纯猪肉和猪副产品)
那么购买美国猪肉最多的是墨西哥,仅在2024年就购入美国猪肉一百一十五万吨,占美国猪肉总出口额的38%。
位居第二的是日本。
中国曾经是美国第三大猪肉出口市场,仅在2024年就进口了四十万吨。
其中纯猪肉是七万吨。
取消大豆和猪肉订单对美国的影响
粮食属于战略物资,是维护国家主权,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的一件最关键的保障品。
而且粮食的价格是直接影响民生和市场秩序的。
所以粮食的自给率是可以影响到国际博弈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作为一个科技大国,同样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原因。
当然强有时候也代表着弱。
农产品不是一件可以长期保存的产品,美国生产大量的农产品,不销售出去,就没有办法维持农业的持续性。
当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之后,中国对美国农产品也下了反制手段。

对美国大豆的关税从10%直接提升到了84%。
这让美国的大豆进入到中国市场之后,变得价格高昂。
那么中国市场就会本能的拒绝美国大豆,而改用其他国家的大豆。
毕竟大豆本身就是一件可以替换的产品,没有美国大豆,中国可以进口巴西大豆。
本来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被美国弄成这样。
当然了,美国大豆的质量确实比巴西大豆的好,比如出油率高。
但有一个问题,当然不是反制的问题,而是上文提到的粮食是战略物资,要是一直购进美国大豆,那么美国利用大豆对中国卡脖子是一定会出现的。

所以借着这次美国高关税问题,摆脱美国大豆,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这是经验,同样也是教训。
中国也在推进大豆的国产化,比如在2013年的时候国产大豆的产量为一千二百万吨,到了2022年为两千万吨。
自给率也提升到了18%。
那么在这三个方面的推进中,美国大豆在中国可以说锐减,比如在2025年四月十七号当周,中国采购的美国大豆只有一千八百吨。
要知道在前一周的时候,采购的美国大豆都有七万两千八百吨,环比下降了72%。
力度不可谓不大。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的农民收入就会收缩,要面临过剩和库存积压的问题。
美国就需要重新寻找替代市场,比如日本。
如果不然,美国的农民就要面对二百六十亿美元的损失,这是美国大豆协会估算出来的数据。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一部分农场主认为美国的关税,已经让美国的农业成为了炮灰,甚至他们都有了破产的危机感。
至于取消一万两千吨猪肉问题,造成中国采购美国猪肉量下降,与前一周的交易量相比下降了72%,这是双方交易猪肉五年来,单周最低记录。
美国的反应
事情走到这一步,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想象。
举两件事。
2025年四月二十二号,美国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承认了,对中国的关税过高,考虑要降低关税。
这是释放美国想要降温关税战的一个举措。
当然了,后期美国想要干什么,就另当别论了,毕竟美国的朝令夕改也成了常规操作。
那么到了四月二十四号的时候,《纽约时报》做了一个报道,其中就曝出美国官员在内部会议上承认,没有准确预测到中国的反应。

他们以为在美国的高关税面前,中国会请求豁免,但结果是中国的态度非常的强硬。
美国有这样的偏见,其实忽略了中国一直做的准备,中国提高产业升级,市场多元化,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如今美国的高关税对中国是有冲击,但并没有美国想象的那么大。
而中国始终如一的以静制动,方子早就开出来了,就等着美国怎么选。
打还是谈,都可以,如果谈,放低姿态,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谈。
两条路,中国必将奉陪到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