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东南亚光伏产业下死手,最高加税超3500%。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四国的光伏企业,出口美国市场的路基本被堵死了。东南亚国家的光伏产业,究竟是怎么来的?为啥特朗普要下这么重的手,大搞关税制裁?中国光伏又该如何应对?

表面上看,美国是在打压东南亚的光伏产业,实际就是冲着中国来的。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四国,本身并没有什么光伏技术。当地光伏产业能发展起来,几乎全靠中资企业投资建厂,手把手扶持。那为啥咱们要去东南亚建厂呢,这事还得从中美两国光伏产业逆转说起。
别看现在我们是全球光伏产业的绝对龙头。时间回到20多年前,最早掌握行业绝对话语权的,其实是美国。光伏技术是美国人发明的,所以美国起步最早,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前期都处于垄断地位。
2000年左右,国产光伏发展起步,但几乎所有东西都得从美国进口。美国企业为了赚更多钱,扎堆来中国建厂,避开关税,利润空间直接拉爆。原本咱们市场换技术也很正常,可美国企业要的不是做生意,而是直接明抢。

他们先是哄抬供应链价格,然后以垄断地位威逼利诱,让中企签下至少10年的采购合同。白纸黑字签完后,美企立马放开市场供应,中企损失惨重。比如合同规定,硅片采购价40美元一片。合同一落地,市场价瞬间回归正常,只要两美元一片。可按照合同,中企接下来10年,都要多花20倍的冤枉钱,让美国白白赚走。中国光伏企业吃了大亏,纷纷交了天价违约金,终止合同。
正所谓知耻而后勇,从2010年开始,中国企业开始潜心搞技术,不愿再受制于人。我们很快在原材料、零部件、核心电池等多个关键环节全面逆袭,反超美国。在美国霸权思维下,中国只配给美国代工,干点低端活。中国光伏逆袭,就是倒反天罡。可正面竞争,美国已经打不过了,只能关税制裁了。2011年开始,美国通过关税壁垒,几乎堵死了中国光伏的对美出口渠道。
于是中企纷纷涌向东南亚建厂,通过转出口继续打通美国市场。比如晶科能源在越南投资20多亿,建起了太阳能组件和电池片的生产线。海钜星新能源把光伏电池生产基地,落户到了泰国等等。美国光伏市场80%的进口产品,都来自于东南亚国家了。背后的供货商,实际还是中企。如今,美国巨幅加税制裁东南亚,就是想要进一步与中国光伏脱钩。
可这么干,美国自己的光伏产业也得停滞。特朗普肯定清楚后果,可他压根就不在乎。因为他要讨好的是石油财团,根本就不想发展新能源。你看他就任第一天,就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让美国能源发展重心,彻底倒向石油、天然气了。

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已经被美国制裁了14年,早已脱敏了。2024年,中国光伏组件整体出口中,美国市场份额只剩0.77%了。也就是说,超过99%的出口份额,是中东、欧洲、拉美等全球各大市场支撑起来的。
最亮眼的就是中东。2024年,沙特、阿联酋、阿曼等国,花了260亿美元采购中国光伏项目。中东对中国光伏出口的贡献度,从2023年的8%,暴涨到了2024年的13.1%,而且未来还会更高。
比如沙特要砸下5000亿美元建超级城市,全部采用光伏、风能等新能源。阳光电源、远景能源等中国光伏企业,早已参与其中了。光是这项超级工程,就能为中国光伏提供一个巨大的合作市场。
可以说,美国在光伏产业上的“小院高墙”策略,很难再影响中国光伏的全球化进程。美国对东南亚砸下的光伏关税大棒,只会让美国自己,自绝于全球新能源浪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