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少有志气的年轻人,在我党的带领下,都踏上了抗击日寇、拯救国家的征途。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满腔热血,都献给了追求民主的革命事业,最终,他们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来自商人家庭的李又兰,是许多有志向的年轻人里的一个佼佼者。
那么,她经历过啥样的事儿呢?
李又兰,老家在浙江镇海,她是在1919年11月来到这个世界的。
李善祥老爸是个很有正义感也爱国的实业大佬。早年时候,他看不惯南京政府那腐败样,干脆带着全家搬到了东北,一门心思搞实业,想着这样能救国。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人想方设法想让李善祥站到他们那边,给他安排了个很重要的职位,但李善祥硬是没答应。没过多久,他就说自己身体不好,回老家去了。回到家乡后,他自己掏钱,张罗着建了个支持抗日的组织,还有救护队啥的。
抗战一开始,李善祥就主动掏钱帮忙打仗,还搞了个救助的地方,专门照顾受伤的人和受灾的老百姓。
受到老爸的影响和教育,他的几个娃也都积极参加了抗日救国的活动,走上了革命的路子。李又兰在家里排行老二,18岁那年,她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新四军,干起了速记的活儿。
那时候,我们军队里没有打字机,也没有录音机,因此,不管是领导做报告,还是会议的内容记录,都只能靠手写。李又兰她以前在上海上过中学,所以这些手写工作对她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刚开始工作时,她确实觉得有点难上手,但她愿意学,也愿意干。多练了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1938年6月份,李又兰工作干得特别棒,党组织就让她入了党。后来,她还升了官,当了速记班的班长,还有新四军政治部的巡视员这些职位。
在李又兰为新四军工作期间,她碰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那就是当时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和政委的项英。
可谁也没料到,他俩刚凑一块儿没多久,蒋介石就搞出了个大动静,“皖南事变”轰动全国。
好在事变发生前,李又兰和军里的一些不搞战斗的人被安全送走了,这才躲过了一劫。但不幸的是,她那刚结婚的老公项英,在这次事情里被叛徒给狠心地杀了,那时候他才43岁。
李又兰离开皖南后,先是奔向了上海,接着又辗转去了苏北。在那里,她被安排进了华中党校,开始新的工作。
1942年年初的时候,华中局跑到苏北的单家港,开了一次人员更多的会议。因为李又兰速记特别厉害,所以就被安排到会议上去负责记笔记了。
就是在那次会议上,她邂逅了生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他就是当时新四军第三师的副师长张爱萍。
那时候,张爱萍坐在观众席里,而张又兰呢,她就坐在主席台边上的小桌旁,一丝不苟地记录着会议内容。
李又兰长得清秀可人,而且写东西时特别认真,那股子专注劲儿,让张爱萍一眼就被吸引住了。
后来,张爱萍将军聊起那段往事,直接了当地讲:
……我觉得这个女同志模样挺清秀,脑袋也灵光,做事稳稳当当的,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子大方劲儿。我瞅着她挺顺眼,心里头就给她打了个高分,留下了挺好的印象!
那简直就是“难忘的印象”,而非仅仅是“良好的印象”。会议一完事儿,张爱萍就毫不犹豫地对李又兰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那时候,张爱萍虽然才32岁,但已经是我们军队里的大官了,未来的发展不可小觑。而且,他那成熟稳重又帅气的风度,让不少年轻女同志都注意到了他,李又兰也是这些姑娘里的一个。
没多久,两人就坠入了爱河!张爱萍将军给了她一份“特别”的礼物,里头有把闪亮的不锈钢匕首,还有军鸽脚上的银环,当然啦,最重要的是张爱萍将军那颗热腾腾、充满爱意的心。
1942年8月8号,他们俩正式结为了夫妻,结婚后生了3个儿子和1个女儿,每个孩子都特别出色。
大儿子张翔,他年轻时候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上过学,毕业后就去当兵了。他一步步干起来,当过第二炮兵装备技术部的部长,还有副司令员。到了2001年,他被提拔成了中将。
张胜是老二,他也选择了当兵这条路。一开始,他只是个普通士兵,但靠着自己的打拼,一步步升到了总参谋部作战部的战役局长,还戴上了大校军衔。退役以后,他又干起了军事写作,写了本书叫《从战火中走来:两代军人的聊天》,讲的是两代军人的故事。
张品也是家里的老三,他同样选择了军旅生涯,不过和老爸还有哥哥不同,他脑子里装满了生意经。因为这个特长,他在国防工办下面的新时代公司里当上了副总,那可是央企的大领导,军衔都是大校级别的。
得说一下,他们家闺女张志凯,嫁给了以前的政协头儿俞正声,现在两位都已经不在工作岗位上,安享晚年了。
2003年7月5日那天,张爱萍老将军在北京安静地离开了我们,他那时93岁。从1942年开始算起,他和夫人一起度过了六十多个年头,风风雨雨都一起走过。
2012年2月2号,李又兰老人在北京安详离世,走完了她93岁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