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背68公斤发电机走完长征的“傻子”战士谢宝金,却得到毛主席称赞

【前言】1934年,红军长征时,为了能够保证队伍的通讯,他们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带走了一部电台,以及一个重达68公斤的手

【前言】

1934年,红军长征时,为了能够保证队伍的通讯,他们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带走了一部电台,以及一个重达68公斤的手摇发电机。

在当时那个后有追兵,前有堵截,路途艰险的急行军中,这个手摇发电机无疑是成为了拖延部队的累赘。

然而,却有一位红军战士担负起了这一“重任”,背着这台手摇发电机,期间曾有不少人在看到这一幕时笑他是个“傻子”。

但他对此却毫不在乎,而是坚持背着这台发电机走完了这两万五千里长征。

当红军抵达延安没多久后,毛主席便听说了他的事迹,对此毛主席是赞不绝口

那么这位背着带电台走完长征的“傻子”究竟是谁呢?他又有着怎样的事迹,能让毛主席听完连连称赞呢?后来他又怎么样了呢?

【加入红军】

谢宝金,1898年出生,生于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的一户农民人家中。

自谢宝金出生起家中的条件就十分地艰苦,家中就靠着不到一亩的田地生活。

尽管如此,父母还是对谢宝金这个家中的独子十分的疼爱,平日里家中有什么好吃的就会先紧着让谢宝金吃。

但俗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艰苦生活中长大的谢宝金深知父母的不易,于是为了帮助父母减轻家中的负担,在七岁时便到人家中帮其放牛砍柴。

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在谢宝金12岁时,那户人家的牛突发一场大病,病死在了牛棚中,因此谢宝金失业了。无奈他只好回到家中帮父母干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18岁的谢宝金已经长成了一个一米八多的壮硕汉子。与此同时,谢宝金也被一个路过的东家看上,将其带回到了家中做起了肩担的活。

后来,红军设立的公营铁山垅钨矿开始招人后,谢宝金便辞掉了肩担的工作来到铁山垅钨矿做起了矿工。

当时34岁的谢宝金,身高已经长到了一米九多,力气已经大到能够挑起上百斤的重物,不仅如此,他在工作上的表现也是相当的卖力,总是会比其他的工人多做很多的工作。

正是这样优秀的表现,让他很快便得到了厂长的重视,并在不久后,受到上级的提拔成为了工人中的小队长。

1932年,时任中华钨矿公司总经理的毛泽民来到了矿工工作地方视察,刚跟随厂长进入到其中,就身高出众,工作十分卖力的人吸引了目光。于是便径直来到了谢宝金的面前。

在看到厂长带着一个领导过来后,谢宝金便立刻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看向了那位领导。

毛泽民在上下打量了一下谢宝金后满意地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谢宝金愣了一下后便立刻站直了回答道:“报告领导,我叫谢宝金。”

听后,毛泽民又询问道:“你愿不愿意加入红军呀”。对此谢宝金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便答应了下来。

随后,谢宝金便在毛泽民的安排下去到了中革军委总情报部门中工作,自此谢宝金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当领导带着谢宝金来到情报部门的工作地方时,屋内情报人员在纸张上奋笔疾书地忙碌工作时,谢宝金面露难色地看向了上级。

上级看到谢宝金的表情后,笑着将他领到了屋子的一个角落里,指着一台手摇发电机说道:“这个才是你的工作。”

在经过上级的耐心教导后,谢宝金正式投入到了工作中。

然而,谢宝金的这份工作没能持续多久,红军便要开始一段艰难的征程。

【长征之路】

1933到1934年间,蒋介石调集了将近100万的兵力,想通过“堡垒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

与此同时,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出现在了红军领导层中,并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

不仅在会议中将毛主席边缘化,还拒不接受毛主席的正确提议,固执己见地用阵地战代替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用“硬碰硬”的方式去反抗给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随着国民党“围剿”的开始,王明的作战方式很快就让红军陷入到了被动的处境中。在经过一年的艰苦战斗后,反“围剿”失败,红军的伤亡也极其惨重,为了保留红军主力部队的有生力量,不得不踏上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长征转移前的准备。

这时一位红军首长进入到了情报部中,找到负责手摇发电机的谢宝金说道:“从现在开始,你要保护好这台发电机,它是中央军委的‘耳朵’和‘眼睛’,如果它要出了问题,我们就打不了胜仗!”

得知此项任务的艰巨后,谢宝金挺着后背严肃地对首长说道:“首长,请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长征开始后,首长深知谢宝金等人带着发电机行军一定会比正常地行军要慢,于是便派出了一支120多人的加强连,掩护保护他们运输这一设备。

由于当时长征之路可以说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天上还有轰炸机,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战士们为了保护这台手摇发电机一个接着一个地牺牲倒下,最后只剩下谢宝金等三人保护这台发电机。

后来,红军为了更好地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避免战斗对红军部队造成的损失和能够更快地结束长征,便开始了爬雪山和过草地。

首先红军需要面临的就是山顶长年积雪,天气变化无常的夹金山。

由于当时上雪山的小路极其狭窄,根本不允许多人抬着他前进,见此情况,众人不禁陷入了为难。

就当众人束手无策时,谢宝金眼神坚定地对身边的战友说道:“你们把它抬起来放在我的肩上,我一个人把它扛上去!”

战友在听到他的话后,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毕竟这个手摇发电机可不是什么轻快东西,它的重量可是高达68公斤,会给人压出事情的。

战友们本想拒绝,但最后还是在谢宝金的坚持下,答应了他的方法。

就这样,谢宝金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将这台发电机硬生生地扛出了雪山,在走出雪山后战友们可以清楚的看见谢宝金肩膀被发电机磨出血后印出衣服的血色。

度过了雪山的艰险之后,红军即将面临的是有着“陆地死亡之海”之称的草地。

在刚踏上草地时,谢宝金就深刻地感知到想要背着这台发电机走出草地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为了能够安全地将它带出草地,谢宝金特意做出了一个竹排,并将发电机放在了竹排上方,拉着它一点点地前进。

但过草地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国民党的飞机时不时地就会从他们的头顶飞过,如果被发现的话,国民党的飞机就会对他们发起猛烈的轰炸。

期间,谢宝金就曾多次为保护发电机,而在国民党的轰炸中被泥土活埋,每当战友把他从土里挖出时,他都是先看看发电机有没有事,最后再简单处理一下自己的伤势后拉起发电机继续跟着大部队前进。

最终,谢宝金经过艰难险阻之后,终于是将发电机完好无损地带到了陕北。

不久后,谢宝金的事迹便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毛主席听完后,不仅十分地感动还对他的贡献赞不绝口。

事后,谢宝金还被党中央授予了“长征模范”的称号。

【它是我一路背到陕北的】

新中国成立后,谢宝金复员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在供销社收购部当收购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日子也相比之前好了很多,但谢宝金节俭的习惯依旧没有改变,哪怕是一个大头针,一块破布他都要保存起来。

即便儿女曾多次劝他将那些东西丢掉,谢宝金还是会偷偷地将这些东西保存下来,留着以后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每到节假日时,谢宝金就总是会主动地留在岗位继续工作。

因为这事,他的老伴也是没少说他。面对老伴的责怪的话语,他总是会憨笑地说道:“公家是大家,私家是小家,先大家后小家嘛!”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宝金也在1974年退了休,退休后他身上的毛病也渐渐地多了起来,但由于家中经济条件十分的困难,子女又要供着四个孙子上学,看病的事情就只好一拖再拖。

期间也曾有人让他以自己老红军的身份向党中央写一封信,让国家帮忙解决看病的问题不就好了嘛?

对此谢宝金却是十分严肃回答道:“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就向国家伸手,要自立自强!”

到了1976年,家中的条件逐渐变好后,谢宝金便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看病。

在看完病回去时,谢宝金突然看到了一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便让儿子带着自己进去参观。

在进到展厅后,谢宝金就被里面的一件件物品勾起了曾经的那段革命历程。

然而,一个物品的出现,让谢宝金瞬间红了眼眶。

只见展览的台子上赫然放着那台谢宝金曾背过长征路的手摇式发电机,虽然已有些锈迹斑斑,但他还是一眼认出了它。

就当,谢宝金颤抖着手想要抚摸一下这台手摇式发电动机时,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幕便急忙上前制止。

事后,工作人员将二人叫到了一旁询问谢宝金为何要伸手去摸展品。

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谢宝金红着双眼激动地说道:“因为这个手摇发电机是我一路将它背到陕北的!它对我来说就像是亲人一样!”

对此,工作人员一开始是不信的,但在听谢宝金讲完自己的长征历程后,只剩满满的敬意。

【结语】

他是一位不谋私利,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毛主席的好战士,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功臣之一。

他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对于他来说,名利都是可有可无的,他更的是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切。

正是因为有了像他这样无数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革命者,党领导的红军才能够在困境中崛起,走向胜利。

我们应向这位老红军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激。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了未来,继续传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