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新能源时代电价将走向何方?

证券时报记者刘灿邦

未来,电价是上行还是下行?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高雨禾表示,观察未来电价的变化,应置于一个明确的框架下看待,即中国新增电力需求将全部被新能源满足,新能源将逐步替代煤成为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在新能源发电的技术成本进一步下降、新能源电价进入市场后,电价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025年‘136号文’的落地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保量保价’的时代已经结束。”高雨禾指出,今年以来,央国企新能源投资战略已从分布式与集中式并重,转向侧重大规模集中式项目。从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入市的执行细则来看,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光伏项目全额上网可能性极低,户用光伏面临并网容量限制,分布式项目普遍存在消纳难、现货价格低等问题。相比之下,集中式项目凭借规模化效应和跨省交易进一步放开的利好趋势,成为投资项目的“香饽饽”。

另外,由于新能源项目不再“保量保价”,发电企业的业务重点正从发电能力向营销能力转变,逐步向“售电+”等业务方向拓展。同时,也应该看到,各省136号文的细则和落地将深刻影响未来新能源,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发展。以山东和江苏两省为例,2025年以来,两个省光伏现货市场的结算均价都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跌到“地板价”。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斌也表达了电价应进一步下降的观点。在他看来,电力、能源、交通等行业被定义为“保姆行业”,而制造业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保姆行业”的成本降下来就能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成本,为制造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全社会经济发展。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对电价变化持不同观点。

“我是主张涨电价的。”一位不愿具名,但在业内拥有广泛影响力的专家向记者明确表示。在这位专家看来,涨电价取决于政策制定者、行业从业者等相关方的“决心”,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记者也注意到,业内有观点指出,中国的用户电价在全球范围内属于中低水平。考虑到能源转型成本、电网建设投入等因素,适度调整电价在长期看来有利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进而保障居民用电安全可靠。该观点主张,上网电价长期来看,能与其他商品一样,随CPI的上涨而“温和”上涨,给予投资者可预期的投资回报,是电力投资增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这一派的观点,过高、过低的电力价格都不利于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电价平稳、理性、有序的上涨预期,不仅是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应成为政策制定和市场机制设计的核心共识。

山东省机制电价出炉之后,业内出现担忧的声音,高雨禾也表达了类似关切——迈向“十五五”阶段,作为中国光伏发展的先锋省份,山东和江苏都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负荷需求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其新能源入市的细则,尤其应保障发电企业对工商业和户用分布式项目的投资信心。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判断,未来,虽然政府部门在电价议题上仍有话语权,但会更多地把电力交易推向市场,发电企业要始终敬畏市场,不断学习,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