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就在刚刚,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 2025年9月18日,冯德莱恩

就在刚刚,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 2025年9月18日,冯德莱恩表示欧盟迫不得已在美国压力下寻觅新贸易伙伴,以减少对美国依赖。美国对欧盟大部分商品征收15%关税,作为交换,欧盟取消对美国工业品关税,并承诺将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能源和核能产品,还将购买价值4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芯片。 冯德莱恩把这份协议称为损失控制文件。欧盟与印度希望在今年达成协议,但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过度施压盟友,往往会导致盟友另寻选择。 如今,欧盟的这番努力,一方面是对外的信号,另一方面也是对内部的安抚。欧盟最终能从印度那里获得什么,还要看后续谈判的结果。 冯德莱恩这番话,哪里是“合作”,分明是低头认账。欧盟被推到了墙角,连遮羞布都快没了。 所谓的“损失控制文件”,说白了就是打碎了牙往肚里咽。明摆着的不平等,却还得笑着签下去。 美国这一手关税大棒加订单甜头,玩得真是炉火纯青。一边抽你耳光,一边塞颗糖,欧盟还只能说谢谢。 7500亿的能源订单,400亿的AI芯片,这哪是买卖?简直是经济附庸。欧盟的市场、技术、能源命脉,一步步被攥紧。 回头看看俄乌冲突之后欧洲的能源困局,再看看如今转向美国供应的所谓“安全依赖”,历史仿佛在冷笑。 欧盟也清楚不能一条路走到黑。拉印度入局,是一步棋,更是一步险棋。莫迪政府可不是软柿子,关税、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哪一样都不是省油的灯。 欧盟一边想减少对美依赖,一边又得靠新伙伴稳住内部。企业要成本,民众要就业,政客要选票——每一方都在拉扯布鲁塞尔的神经。 说到底,这场博弈里根本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和交易。冯德莱恩的发言,不过是把无奈包装成策略。 别人制裁你你反而送订单,别人加关税你反而拆壁垒。这套操作,像极了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欧盟如果真的想“战略自主”,光靠东找西找补窟窿肯定没用。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能源独立、市场话语权,就永远只能看人脸色。 现在压力来到印度这边。但新德里可不会轻易让利。从IT到制药,从农业到数码税,双方有的是硬骨头要啃。 欧盟这一局,走得狼狈,也逼人清醒:靠别人,永远不如靠自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