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原创(魏德龄/文)今年,有关“安卓电脑”的直播视频走红网络,随即经过一番发酵后,原本是手机操作系统名称的“安卓”成了一个形容词,甚至衍生出“安卓公司”“安卓工作”“安卓大学”等讽刺意味的说法。始作俑者给出的解释是,“安卓电脑”包括微软系统的pc,难用且体验不好,各种各样的bug和广告,ui设计低廉,代表了体验不好。
诚然,无论是安卓手机,还是所谓的“安卓电脑”,尽管可能在某些专业领域,拥有更好的软件生态,或是在玩大型游戏上占尽优势,但无论是在产品的制造工艺,还是日常使用体验,都相比苹果电脑差一截。后续如果想换新,在二手市场的保值率也有着天壤之别。
这里不妨抛开情绪问题,客观来看下多年以来“安卓电脑”体验差的根源到底出在哪儿?其中最大的问题可能源于很多的pc本质上都是“预制菜”。
“戴尔模式”的预制菜逻辑
乔布斯曾经在苹果发布会上发表过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言论,其中就包括对于戴尔模式的讽刺。他曾说:“戴尔赚钱的方式就是当电脑界的沃尔玛。但我们认为电脑不是廉价商品。”他还曾在内部讲话中提及:“戴尔的利润来自压榨供应链和组装零件,那不是创新。”
而提及供应链和组装零件,近期最点燃公众围观热情的莫过于“预制菜”事件,一家口口声声表示没有一道是预制菜的门店,当在门店厨房中展示了林林总总的供应链冷冻食品的时候,换来的正是公众的不理解。也让人似乎悟出了以往口味总是差那么点感觉的道理,毕竟再好的厨子在快手菜面前也发挥不出亮点,而反过来讲,各种成熟的供应链产品,也大大降低了厨师的业务要求,无需多强的自身硬实力,厨师证有没有也无所谓,就能端上一桌大餐。这其实与很多供货商面向oem厂商时所给出的宣传词十分相似,即降低研发成本,加快产品迭代步伐。
所谓“戴尔模式(dellmodel)”,是指戴尔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走向巅峰的一种直销、低成本、按需定制的pc商业模式。其中包括了对于供应链的极致压缩,由于只做组装,又能将零部件成本控制得极低。加之采取的直销模式,戴尔能够比竞争对手打造价格更低的电脑产品,从而赢得了大量企业客户和价格敏感型用户。但这种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正是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更加依赖低价与其他品牌进行竞争。也正是这种模式,在产品设计思路也走上了“安卓逻辑”的道路。
最终消费者会发现,所谓的“安卓电脑”往往所能打出的最大招牌莫过于“最具性价比产品”,选购过程中所比较的也往往是各式各样的硬件配置,而非在使用过程中到底如何?原因就在于用户体验的上限或问题往往被操作系统及其软件生态所束缚住了,其中的关键自然不是形容词“安卓”,而是微软windows。
好不起来的“安卓电脑”
如今正在大热的一种新型“安卓电脑”形态产品,其实很能说明微软windows的拖后腿作用,那就是游戏掌机。在原生运行基于archlinux的steamos系统的steamdeck大获成功后,一波运行windows系统的游戏掌机产品也相继面世,然而玩家们经过对比后很快发现,windows掌机尽管拥有更好的游戏兼容性,但在续航能力上存在明显短板,使其难以带来媲美steamdeck般的移动游戏体验。更有意思的是,随着valve将steamos系统开放给第三方游戏掌机,这些原本体验欠佳的windows掌机又重获新生,玩家们发现原来带来体验掣肘的主因绝非硬件,而是操作系统。
从硬件和软件的组合结构上来说,windows游戏掌机上本质上就是一台“安卓电脑”。而在如今m系列处理器带来散热与续航发生质变的年代,windows电脑有没有可能迎来转机呢?事实上,arm架构的windows远比苹果的m系列macbook推出得更早。早在2021年,微软自家便推出了surfacert产品,并配套推出了windowsrt操作系统,但厉害的是,它却无法运行传统的windows应用程序,让它成了一台比上网本还上网本的产品。最终该系列产品也迎来了夭折的命运。
但这绝非结束,2019年,微软又发布了surfaceprox,内置microsoftsq1的arm处理器。尽管在系统续航上带来了提升,但最大的软件兼容性痛点依旧不改。尽管用户可以利用模拟的方式来运行部分x86程序,但效率表现极低,并且只支持模拟x8632-bit程序,造成一些生产力软件依旧无法兼容。这一痛点甚至也延续至今,尽管处理器已经迭代至在能效表现上可以完胜intel产品的水平,但x86软件的转译效率仍然不及原生arm,并且会影响整体续航表现,无论是生产力软件,还是游戏表现,仍然难以达到可用的程度。反观本段开头所提到的steamos系统,对于大型游戏的兼容性问题,也同样通过转译的方式来运行,即便是未在steam商店中的软件,也能够通过选择打开proton转译层来运行。
说起“安卓电脑”的最大优势,莫过于软件生态的丰富程度,但也正因为于此,过度自由的软件业态,也成为了广告多、流氓软件多、全家桶多的温床。
混乱的“安卓软件”
“安卓电脑”是ui设计得没有品位吗?每一次windows的迭代,微软都能有自己的很多想法,比如什么拖垮硬件配置的磨玻璃,或是让人需要适应的metroui,但问题是第三方软件商完全可以我行我素,多么突兀的窗口都能随便弹出,多少软件都在安装页面中被诱导安装,用户往往只需安装一款软件,却一个没留神就安装了五款全家桶软件,导致进一步消耗系统有限的资源。
于是,就像一度安卓手机也在走“安卓电脑”的老路,对于硬件资源开始了无休止的攀比,目标解决的却是在同时运行多个非必要软件情况下的流畅度问题,并配之以超大容量的电池,来维持一个相对体面的续航表现。但在产品逻辑上,最终却陷入了一场罗生门。
“安卓电脑”的未来会好吗?可能依旧很难,从预制菜般的产品设计组装逻辑,再到经常拖后腿的windows系统,还有围绕其周围的“全家桶+弹窗”型软件生态,它就像是一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怪兽,绝对饿不死,但也不会有人觉得它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