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汽车产业绿色转型不变,智能化+全球化或成“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

华夏时报记者温冲于建平天津报道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一年,更是我国汽车产业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

站在关键节点,被称为中国汽车产业“风向标”和“汽车行业达沃斯”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下称“泰达论坛”)于9月11日—14日在天津召开,并邀请政、产、学、研各界精英出席,围绕“增动能、启新篇、向全球”的年度主题,共谋技术创新发展新动能、共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篇章、共促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未来。

回顾与谋篇布局,绿色低碳转型方向不会变

回顾“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效,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向《华夏时报》等媒体提供了一组数据:“十四五”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增加25%,但汽车排放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分别下降31%和13%,成功助力汽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车辆排放控制水平大幅提升,老旧车辆淘汰更新持续推进,全国重型货车国Ⅳ及以下老旧车型的占比从2020年的59%下降到2024年的30%;新能源重卡的销售量占比从2020年不足1%提升到2025年8月的18%。

保有量大幅提升背后,我国汽车产销整体实现了“量质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8月,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增长12.7%和12.6%,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核心增长极,销量达到962万辆,同比增长36.7%;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68.8%,民族品牌竞争力持续提升。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智能化电动车时代,电动汽车的完全智能化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变革。我国正在迎来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全固态电池、车网互动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能。

欧阳明高进一步表示,2025年deepseek引爆大模型热潮,L2级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厚积薄发,开启智能辅助驾驶普及时代。预计到2030年,基于先进端到端大模型的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在中高级乘用车市场将实现规模商业化。

“‘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大到强的转变,但面临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新挑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在致辞中提到,一是车规级高端芯片等技术存在攻关瓶颈,核心领域“卡脖子”风险未完全消除;二是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产业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但规模化应用和车路云协同能力仍待突破;三是国际新型贸易壁垒正在形成,汽车国际化布局遭遇阻力。

面向“十五五”时期汽车产业的发展,安铁成提出一要锻造汽车新质生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二要平稳推动汽车新旧动能转换,夯实智能网联发展基础,构建产业发展新篇章;三要深化国际化合作水平,促进产业全球化布局进程,塑造产业增效新未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坚定地认为,我国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方向不会变,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客观规律不会变。面向“十五五”,将围绕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促进汽车消费、完善管理体系及深化合作开放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全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机遇与挑战,在全球化新市场提出“中国方案”

技术创新推动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开启新篇章的同时,全球化进程也在持续加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8月,我国汽车出口429.2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大增87.3%,国际化步伐全面提速。

本届泰达论坛,围绕“全球化新市场”方向设置了两场专题论坛,汇聚国内外权威专家,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各国汽车政策动向、海外市场开拓机遇与挑战、产业链国际化协同等方向,搭建专业化交流平台,助力企业高质量出海战略走深走实。

其中,中汽研汽车检测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业务管理部国际业务室主任赵情提到,放眼全球,未来全球汽车市场有一定的增量,中国汽车出海有一定机遇。但随着全球贸易主义的抬头,中国汽车企业出海也面临挑战。

一是应对相应技术壁垒时体系认证的多维复杂性,不同国家和不同认证机构对于法规的要求方案可能会不同,这对主机厂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二是技术壁垒也面临从汽车产品到全产业链的挑战,未来将不仅针对电池产品,不仅需满足R1版法规认证,它还涉及全产业链的合规考验;三是壁垒形势从传统的技术壁垒转变为新兴壁垒,比如道德壁垒、绿色壁垒。因此,赵情认为,面对机遇与挑战,想做好汽车出海,要聚焦适应性标准制定、准确把握技术准入、做好政策合规以及强化合规监管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破局。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军雷也直言,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不少企业感受到海外市场的利润潜力,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在显著增加。例如,去年小鹏因钢板专利被诉,今年比亚迪在欧洲统一法院被起诉,吉利于7月也在欧洲遭遇诉讼,此外欣旺达近期在欧洲收到禁令。可以说,在出海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海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也要警惕他人借助知识产权手段对我国汽车出口进行遏制与打压。

对于出口形势的预判,王军雷认为,今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预计将达到700万辆,众多车企将出口视为重要增长极。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渐薄,海外市场在产品性能与性价比方面仍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因此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行业要着力构建协同联动的知识产权服务与支撑网络,实现政策统筹,共同建设中国汽车产业出海全链条保障体系。

“国际化不仅仅是市场的拓展,更是一场公司全体系走向全球的变革,它将深刻地涵盖到用户与市场洞察、技术与产品开发、质量与成本控制、制造与采购保障、营销与服务扩大、品牌与用户运营六大维度的系统性工程。”江汽集团国际事业部经营管理部副部长陈伟如是说。

关于全球化进程,安铁成认为,应加强汽车产业国际化研究,精准应对国际环境,为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同时,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标准制定,在智能网联、碳减排等领域提出“中国方案”,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实现等效互认,降低出口认证成本,提升我国在全球汽车治理中的贡献度。此外,优化国际合作布局,支持头部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与制造基地,通过“技术授权+联合研发”模式向海外输出创新技术,深度融入当地创新生态,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实现“本地化生产、本地化研发、本地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