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91团因为没有收到总部撤退的命令被美军团团包围,就在进退两难时,团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最终保住了全团所有人的性命! 1947年,大别山脚下,国民党军队正在清点战场,他们发现了一具浑身是血的尸体,那是八路军91团团长李长林。 敌人把他扔进棺材,准备第二天再来收尸,谁知第二天一早,棺材板被掀开,李长林活生生地站在了阳光下。 李长林,这个在羊山战役中带领全团死死扛住国民党30多次反扑的硬汉,身中数弹却奇迹般生还。 那一战,他率部攻下羊山,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打开了通道,这段经历,就像一把淬火的钢刀,将他的意志锻造得无比坚韧。 1951年5月,朝鲜半岛上空乌云密布,志愿军第31师91团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腹地,然而,好景不长,美军调动三个师加上韩军,总兵力超过三万,将91团团团围住。 敌我兵力悬殊,更糟的是,由于通讯中断,91团没有接到撤退命令,成了孤军深入。 团部帐篷里,气氛凝重得能掐出水来,参谋们的脸上写满了绝望,就在这时,作为师长的李长林却很平静。 当作战科长枫亭冒险穿过火线,把撤退命令送到他手里时,李长林已经在思考突围路线, 他的计划精妙绝伦:全团分三股行动,尖刀排打头阵,专挑会说韩语的战士,换上缴获的韩军制服,后面两个营悄悄跟进,遇到小股敌人就地解决,继续伪装前进。 突围那天,老天爷都帮了他们一把,天空突然飘起大雾,能见度不足十米,美军的飞机无法起飞,坦克也被泥泞困住。 战士们饿着肚子,但个个斗志昂扬,他们知道,这是一场生死之战,容不得半点闪失。 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突破韩军防线时,一支尖刀小分队装扮成韩军,大摇大摆地走到敌人阵地前。 韩军哨兵刚要盘问,我方会韩语的战士立即用流利的韩语应对,趁敌人不备,一举拿下了前哨,主力部队随即发起猛攻,对准韩军防线最薄弱的环节,像尖刀一样刺了进去! 他们翻山越岭,蹚过冰冷的河流,行程超过300公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91团不仅全团安全突围,还押回了119名俘虏,扛回了23挺机枪! 连那个负责断后的排,也全须全尾地归队了,一个人都没少,当李长林带领91团回到志愿军阵地时,彭德怀司令员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朝鲜战场上,他不仅指挥91团成功突围,还参与了上甘岭等重要战役,战后,他一路晋升,从团长到师长、军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如今,91团的突围战例已被收入军事院校教材,成为经典案例,军事专家们反复研究李长林的"灯下黑"战术,从中提炼出"出奇制胜"和"避实就虚"的战术思想。 李长林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绝境中,冷静的头脑比热血的冲动更重要,在劣势下,智慧的谋划比蛮力的对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