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715团打了胜仗,团长看中了一支手枪,想留着,政委却坚持上交,几天后,团长发现,这支手枪被政委送给了一个女学生! 1939年,715团在冀中击毙击伤了700多名日军,经此一役,还缴获了大量物资。这本应该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可战后,715团却发生了件不和谐的事情。 时任715团团长的李文清和政委一度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李文清拔枪指着政委,声称要枪毙他。而政委见状不妙,撒腿就跑。 两人就这样在大街上你追我赶,让八路军战士们目睹了这场闹剧,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最终,这场闹剧传到了贺龙的耳朵里,他大发雷霆,怒斥李文清道:“李瞎子想要干啥?把他绑过来,我要枪毙他!” 其实这不是贺老总第一次想要“枪毙”李文清了,李文清确实是名悍将,在战场上不惧牺牲,面对危险的任务总是身先士卒,但他也有一些缺点,组织性稍弱,面对一些情况时意气用事。 1929年,李文清的老家来了一支红军,这支红军帮当地人打土豪、分田地。李文清看着地主将曾经霸占自己家土地毕恭毕敬的还了回来,这让他萌生了参加红军的想法。 之后,他知道这支红军的领导人叫贺龙,而贺龙也会在之后国军的“围剿”中知道李文清这名战士。 1931年,贺龙实施运动歼灭战,攻打秭归县。在这场战斗中,李文清一马当先,不要命的向前猛冲,仿佛眼里只有城门。 可在进攻的过程中,一颗炮弹正好落在他旁边,将他炸翻在地。根本顾不及庆幸,李文清便想站起来继续进攻,可此时他发现衣服已经被血染红,肚子上被弹片划出了一道大口子。 他赶紧对伤口进行简单的处理,之后他就因失血过多晕倒了。 战斗完毕后,贺龙带领士兵来清理战场,将牺牲的战士尸体统一埋葬。好巧不巧,贺龙注意到李文清的手指动了一下,遂即让战士好好检查一下他。 可以说,是贺龙将李文清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养好伤之后,李文清马上回到了前线,因为之前表现勇猛,他也晋升成为团长。 在之后红二军走松潘草地时,李文清的团负责执行断后工作。因松潘草地自然条件恶劣,唯一能吃的就是地上长出来的一点野菜,所以在部队尾部的李文清团这一路走来缺少粮食,战士们都饿的面黄肌瘦,作战能力大大降低。 可一天晚上,李文清突闻周边传来枪声,他料定这是周边部队遭遇了敌人。他身为断后部队理应前去支援,可战士们这几日都已草根充饥,根本无力气作战,李文清只好按兵不动。 走出松潘草原后,李文清被叫去开会,刚到团部,贺龙就怒气冲冲地质问道:“你知不知道有支部队被围困?为什么见死不救?给我拉出去毙了!” 话音刚落,两名战士便架着李文清往门口走去。李文清看见贺龙是认真的,急忙开口解释,可贺龙已经铁了心,根本不听其辩解。 好在这时刘伯承前来,帮李文清解了围,他在听完李文清的解释后,认为情有可原,可以宽大处理,这才让贺龙消了气。 李文清最后被撤了职,成为了前线的一名战士。 不过这正合他心意,因为他只想上阵杀敌。在1932年一场战斗中,他依旧身先士卒,提拔为715团的团长。但不幸的是,他的右眼被弹片划伤,几乎失去了视力,这也让他有了“李瞎子”的称号。 至于贺龙第二次想要“毙”了李文清的原因,发生在1939年,也就是文章开头的这次战斗中。李文清在这次战斗中缴获了一把精致的手枪,便想留给自己用。 可组织有规定,所有的缴获的物资一律上交,在政委的律令下,李文清还是将这把枪交给了政委。 之后,李文清发现这把枪居然挂在延安的一位女学生腰间,他遂即便去找政委理论,于是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最终,在多方的调解下,贺龙选择了对李文清宽大处理,将他降职为营长。 信息来源: 人民网|《独目将军李文清传奇》 文|饮用纯净水 编辑|南风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