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的麦克阿瑟,那可是西点军校的超级学霸,根正苗红的军人世家子弟,长得又高又帅,往那一站,绝对是少女杀手。他爹就是个将军,所以他从小就活在光环和巨大的期望里。这种人,通常都有点自命不凡,甚至可以说是自恋。 一战后,他被派到菲律宾当差。那地方,气候湿热,人心浮躁,对于一个精力旺盛的年轻军官来说,既是建功立业的战场,也是放纵欲望的天堂。据一些传记,比如威廉曼彻斯特写的《美国凯撒》里提到的,麦克阿瑟在马尼拉的私生活相当放浪。他不是那种只会待在军营里啃条令的木头脑袋,反而经常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和风月场所。 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让他栽了跟头的女人,一个叫伊莎贝尔库珀的欧亚混血女演员。这姑娘年轻漂亮,还会来事儿,很快就把麦克阿瑟迷得神魂颠倒。麦克阿瑟对她也确实上了心,甚至在1930年自己要回调华盛顿出任陆军参谋长这么重要的职位时,还把她偷偷带回了美国,在酒店给她租了个套房,玩起了“地下情”。 这事儿在当时要是曝光,绝对是超级大丑闻。美国军队的最高长官,在外面养着个情妇,这还了得?所以麦克阿瑟一直提心吊胆。伊莎贝尔也不是省油的灯,花钱如流水,还想得到名分。俩人的关系很快就从蜜月期变成了战争期。据说,当时有政敌抓住了这个把柄,差点让他身败名裂。最后,麦克阿瑟只能掏了一大笔钱,才把这位“姑奶奶”打发走,了结了这段风流债。 晚期的梅毒,特别是神经性梅毒,它的症状之一就是会影响人的大脑。具体表现有:判断力严重下降、夸大妄想、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把这些症状记下来,再回头看看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后期的表现,是不是觉得后背有点发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他一出手,就搞了个石破天惊的“仁川登陆”,直接把战局给扭转了,声望达到了顶点。这时候的他,可以说是自信心爆棚,感觉自己就是上帝派来拯救世界的。 但随着战线的北移,特别是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咱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麦克阿瑟的判断开始变得越来越激进,越来越疯狂。他完全不把国内的杜鲁门总统放在眼里,一门心思想扩大战争。他最疯狂的计划,就是用几十枚原子弹,直接轰炸中国东北的工业基地,并且炸毁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 这个想法把杜鲁门吓坏了。在华盛顿的政客们看来,跟中国全面开战,很可能把苏联也拖下水,那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节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杜鲁门三令五申,让他悠着点,千万别惹中国。 可麦克阿瑟呢?他根本听不进去。他觉得华盛顿那帮政客都是胆小鬼,不懂军事。他公开跟总统唱反调,甚至绕过白宫,直接跟媒体和外国使节发表自己的战争狂想。这种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美国“文官治军”的根本原则。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杜鲁门忍无可忍,一道命令把他给撤了。一个五星上将,在战时被总统当众“炒鱿鱼”,这在美国历史上也是头一遭。 现在,咱们再把那个“梅毒司令”的传闻和神经性梅毒的症状对一对: 夸大妄想:麦克阿瑟晚年坚信自己是天选之子,能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格局,这是不是有点像? 判断力下降:他完全误判了中国出兵的决心和能力,也无视了全面战争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行为冲动:不顾总统禁令,执意要把战争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