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7年,西路军侦查部长欧阳毅,在逃回延安路上,撞上东北军。对方不光没抓他,还

1937年,西路军侦查部长欧阳毅,在逃回延安路上,撞上东北军。对方不光没抓他,还请他吃饭。欧阳毅一愣:“这该不是鸿门宴吧?” 1937 年 4 月,甘肃张掖。五个 “叫花子” 沿着官道慢慢走,衣服破得不成样子。 走在最前头的是欧阳毅,他突然停下脚。前面土丘后面,十几匹战马的影子在暮色里晃。 马鞍上的国民党的徽记,让他一下子绷紧了神经。他是西路军侦察部长,虽说侦察经验丰富,可眼前这情况,是生是死,真不好说。 三个月前,石窝山开了个会。徐向前拉着欧阳毅的手,声音哑着说:“老欧,你带一队人往东边冲,一定得把西路军的情况带回延安。” 那时候,西路军已经从两万多人变成不到三千人,马家军的骑兵像疯了一样追着打。 欧阳毅带着四个警卫员,白天躲着,晚上赶路。饿了就啃树皮,渴了就喝雪水。 军装被荆棘刮成一条一条的,身上全是伤。 4 月 12 日傍晚,他们走到张掖城外。东北军骑兵第 2 军第 3 团的岗哨,突然从沙丘后面跳出来。 “站住!干什么的?” 枪栓拉动的声音。 欧阳毅赶紧把战友护在身后,手心的汗把包着望远镜的破布都浸湿了。 这望远镜是从马家军尸体上捡的,现在倒成了可能暴露身份的麻烦。 士兵把欧阳毅他们押进团部。团长陈守信正对着地图皱眉。 他是东北军的老兵,心里清楚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的命令,其实就是想整垮东北军。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关了起来,东北军被拆开分到各处,士兵们私下里都说:“打内战不如打鬼子。” 陈守信看见欧阳毅腰间的驳壳枪,还有口袋里的军用地图,心里咯噔一下。 他故意提高声音,问道:“你们是西路军的?” 欧阳毅爽快地说:“老总,我们是被马家军打散的民夫。” 话刚落,一个士兵从他怀里掏出望远镜,很明显,这间接证明他撒谎。 吃饭的时候,气氛更紧张了。陈守信再次问道:“营长指导员?哪个营会有德国蔡司望远镜?” 欧阳毅低头扒饭的手停了,喉咙里的馒头咽不下去。 他想起三个月前在梨园口,警卫员小李为了护这份地图,被马家军骑兵砍断三根手指,那血糊糊的样子就在眼前。 桌上静得可怕,陈守信叹口气:“兄弟,咱东北军也是没办法。西安事变后,委员长把我们当炮灰用……” “上个月有个西路军连长被马家军追,是我们偷偷放他过了哨卡。” 欧阳毅抬头看他,陈守信眼里的神情挺复杂,有当兵的互相怜惜,也有对国家大事的那点共识。 吃完饭,陈守信突然掏出左轮手枪。欧阳毅下意识就想去摸枪,才发现警卫员的枪早被收了。 陈守信把枪柄对着他递过来:“别紧张。 这个给你们防身。” 他指了指墙角的布袋,“里面有大饼和盐巴,顺着黑河往东走,天亮前能出我们的防区。” 欧阳毅握住冰凉的枪身,陈守信低声说:“去年在西安,张副司令说过,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这话像锤子一样砸在欧阳毅心上。他想起西路军政委陈昌浩临走时说的:“要信,这世上总有明事理的人。” 1937 年 8 月,欧阳毅终于到了延安。毛主席握着他的手,看着他胳膊夹着的地图,还有那把旧驳壳枪。 “老欧啊,你这一路,比长征还险!” 毛主席说。 欧阳毅敬礼时,袖口破洞里露出三道刀疤,那是在张掖城外碰到马家军斥候时留下的。 后来听说,陈守信 1938 年在台儿庄打仗时牺牲了。临死前他还念叨:“不知道那个西路军的同志,回没回延安……” 1955 年,欧阳毅成了中将,他把那把左轮手枪捐给了军事博物馆。 枪托内侧,能看见陈守信刻的 “勿忘国耻” 四个字,浅浅的,却很清楚。 这段事,欧阳毅记了一辈子。那时候兵荒马乱,不同队伍的人,心里却都装着国家。 东北军放他一马,不是因为糊涂,是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该一起对付鬼子。 欧阳毅能活着回延安,靠的不光是运气,更是那份藏在人心底的民族大义。 那顿 “鸿门宴”,其实是场心照不宣的互助,是两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在民族大义面前做出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