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从井冈山到平江起义的交错人生 谭震林和彭德怀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的交锋,根

从井冈山到平江起义的交错人生 谭震林和彭德怀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的交锋,根子还得从他们各自的经历说起。1927年秋收起义刚打响,25岁的谭震林就带着满腔热血冲到了茶陵县。他手里攥着一杆红缨枪,枪头上的红绸子在风里飘得呼呼响,领着一帮衣衫破旧的农民,硬是在这片穷乡僻壤建起了共产党第一个县级政权。 那天,他爬上茶陵县城的城头,扯开嗓子喊“打土豪分田地”,声音粗哑却响亮,传遍了大街小巷,连躲在角落里的老乡都探出头来听。那场面干得热火朝天,茶陵的土豪劣绅被揪出来一个接一个,有的被罚跪在街头,有的家产被抄了个干净。 田地呢,一块块丈量清楚,用绳子拉着线分给穷苦人,农民们扛着锄头,踩着刚分到的地,脸上乐开了花。谭震林带着人挨家挨户查,连夜开会定规矩,没几天就把茶陵收拾得服服帖帖,他的名字也在这片井冈山下的山沟里传得响当当。 同一年,彭德怀在湖南平江干了件大事,拉起了红五军。那时候平江起义打得天昏地暗,他带着队伍跟敌人硬碰硬,枪声炮声响成一片,军装上血迹斑斑,有的还是他自己的血。起义后撤退时,湘赣边界全是悬崖峭壁,路窄得只能侧身过,有个重伤员腿上中了弹,走一步血就淌一地,眼看就要掉队。 那年头革命路上最不缺的就是生死抉择。谭震林蹲在茶陵县衙门的台阶上,蘸着口水翻账本,隔壁屋里地主家的八仙桌正被劈了当柴烧。分完田的老乡往他兜里塞煮鸡蛋,他转手就塞给饿得直哭的娃娃。听说彭德怀那边打仗打得凶,他叼着旱烟杆直嘀咕:"光会放枪顶个屁用,得让人心跟着枪杆子转才行。" 彭老总可顾不上这些弯弯绕。平江起义那会儿,他带着队伍钻山沟像穿针引线,有次被白军追得紧,愣是把重机枪拆了扛着翻过三座山头。队伍里新兵蛋子吓得尿裤子,他拎着人家后脖领子往战壕里拽:"怕死就别革命!"这话传到谭震林耳朵里,气得他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革命是给人活路,不是逼人死路!" 要说这两人的梁子,其实从根上就是土地和子弹的较劲。谭震林在茶陵搞土改,连地主家几口腌菜缸都要登记造册。有次农会多收了半斗谷子,他半夜打着火把带人退回去,临走还往门缝里塞了张收条。彭德怀那边正相反,打下个镇子先找弹药库,粮食能带就带,带不走的一把火烧个精光。有老兵回忆,彭老总常说:"子弹打光了还能抢,人心要是散了,神仙都救不回来。" 可历史就爱开玩笑。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茶陵,谭震林当年分的田地早被国民党收回去了。老农蹲在田埂上抹眼泪,彭德怀的马队正巧经过。他勒住缰绳听了半晌,突然扬起马鞭指着远处的炮楼:"老子这就去把它轰了!"那天傍晚,炮楼炸塌的烟尘还没散尽,彭老总把缴获的地契拍在农会桌上:"老谭的法子管用,你们接着分!" 五八年那场会开得火星四溅,说到底还是老问题,谭震林觉得建设新中国得像绣花,彭德怀认定该像打铁。谭震林掏出珍藏多年的土改账本,泛黄的纸页上还沾着茶陵的泥土;彭德怀"哐当"扔出把缺口大刀,刀刃上的豁口比算盘珠子还密。底下坐着的人看得直发愣,这哪是开会,分明是两本革命教科书在打架。 我倒觉得,他俩像极了老中医开的药方,一个讲究文火慢炖,一个非要猛火急煎。当年在井冈山,朱老总就说过:"老谭的算盘和老彭的大刀,少一样革命都成不了。"可等到坐江山的时候,这文武之道就成了水火不容。就像我爷爷那辈人,打仗时能啃树皮喝雪水,等日子好了反而为吃甜豆腐脑还是咸的能吵翻天。 说个真事,五九年我老家修水库,工地上的标语还是谭震林亲笔写的"精打细算"。结果彭老总来视察,抡起铁锹把标语牌下的石头砸得火星直冒:"算个球!使劲干才是硬道理!"这两句话后来成了我们村的两派口头禅,会计和工头见面就掐,其实谁都没错,就是劲使不到一块去。 如今再看那段历史,倒像看老电影里的双主角。谭震林在茶陵分的田地,后来成了合作社的试验田;彭德怀轰塌的炮楼旧址,现在立着招商引资的广告牌。当年吵得面红耳赤的那些事,放到历史长河里不过是一朵浪花。可要是没这两股拧巴劲儿,中国革命这台大戏,怕是唱不出那个味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彭德怀#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