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帅的孙子被执行枪决的第二天,他的夫人康克清正常外出工作,上班路上,她平静地对司机说:“刘师傅,我孙子犯了罪,昨天被枪毙了。” 1983年的秋天,一个让人震惊和迷惑的死刑判决标志着一段特殊而不寻常的故事落下帷幕。 被处决的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然而他非同一般的身份却让人难以置信——他竟然是开国元勋朱德元帅最小的孙子朱国华。 朱国华是朱德的儿子朱琦和赵力平最小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小小的朱国华就来到北京,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朱老总对这个最疼爱的小孙子也是管教十分严格,绝不允许他有任何特权意识和优越感。 在这样的熏陶下,朱国华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优异,顺利考入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天津工作。 临行前家人再三嘱咐,要他谨记祖父的教诲,勤恳工作,不辜负众望。朱国华带着这些期望和叮嘱开始了工作。 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朱国华确实十分本分,工作努力,业余时间大多用在了绘画上。领导们对他赞不绝口,觉得这个年轻人前途无可限量。 然而好景不长,渐渐地,朱国华开始频频旷工,工作也越来越不用心。 原来他竟是迷失在了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中,整日里沉湎于酗酒、泡妞、赌博等声色犬马的生活。 领导们一次次想要规劝,都被他用冷嘲热讽的态度无情回绝。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间被掉包,眼里再也看不到当初的光芒。 其实对朱国华来说,这种转变并非毫无征兆,就在被分配到天津工作后不久,一些鼓吹特权思想、追求糜烂生活的“狐朋狗友”就盯上了他。 他们对朱国华的身份趋之若鹜,时刻奉承迎合,渐渐地就把他带入了歧途。朱国华对这种眼前的富贵荣华欣然接受,把爷爷的谆谆教诲和家里的严格要求彻底丢到了脑后。 他迷失了自我,把自己看做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贵族子弟”,认为有朱德的光环在,就可以为所欲为。 他开始滥施淫威,利用家庭背景逼迫女子就范。在他的胁迫之下,无数弱女子成了玩物一般被他蹂躏。 直到1983年的那个秋天,人们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朱国华终于在这场声色犬马中被绳之以法。 调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朱国华玷污的无辜女子多达十余人,而被他骚扰、猥亵的,更是有几十人之多。 铁证如山,朱国华百口莫辩,可他似乎并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依然振振有词地搬出祖父的名头,妄图逃脱惩罚。
当这份沉甸甸的罪证和判决书递到了朱德夫人康克清手上时,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着她的决定。 出乎意料的是,面对最疼爱的孙子犯下的滔天大罪,康克清居然毫不犹豫地批示了“同意死刑”的决定。 她用铿锵有力的言语和果敢的行动向世人宣告: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任何人,哪怕是王子,只要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没有任何例外。 朱国华被执行枪决的第二天,康克清照常出门工作,车上,她平静地对司机说:“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我的孙子犯了罪,昨天被枪毙了。” 面对司机惊愕的表情,她重申了自己的态度:“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康克清的大义凛然令所有人肃然起敬,这个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革命,对党性原则的坚守和对法律尊严的捍卫,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丰碑。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任何背景都不是违法乱纪的护身符。 每个人,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基石,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