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阎锡山的小儿子回到山西忻州,在老宅门口老泪纵横,然而就在他抬脚准备回家时,却被一旁的工作人员拦了下来:“同志,你还没买票呢?不能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阎锡山的小儿子回到山西忻州,站在老宅门口,眼中噙满泪水。 那是他许久未曾触及的地方——曾经的家,曾经的温暖。 这个四合院,承载着父亲的记忆,也承载着他自己童年的无数片段。 今天,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心中一片柔软,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过往的时光里。 可眼前的一切,和他记忆中的那个老宅有了天壤之别。 四合院不再是家,而是变成了一个历史遗迹,被围墙和大铁门所隔开。 时间,似乎从未给这个地方留过一丝情面,反而让它变得陌生且冷漠。 阎锡山的小儿子手里紧紧握着一张发黄的照片,那是父亲当年栽种的枣树旁,他的家人围坐在一起的画面。 照片上的笑容曾经那样温暖,如今却只剩下了几分恍惚的记忆。 他小心翼翼地迈步,仿佛是走进了一段已经不存在的时光。 那一刻,他的内心充满了无言的情感,但也知道,这个家早已不再属于他。 就在他准备跨过老宅的门槛,准备再次面对往日的回忆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忽然拦住了他,语气不急不缓地说:“同志,您还没买票呢,不能进。” 阎锡山的小儿子愣住了,完全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对待。 他愣了一下,手中的照片微微颤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工作人员依旧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似乎在做一项普通的工作,提醒一个游客购买入场票。 这一瞬间,他的心头泛起了种种复杂的情绪。 他低头看了看那张照片,然后又看了看身前的工作人员,心中涌上一股酸楚。 曾经,他也许会和父亲站在这片土地上,笑谈往事; 但如今,他站在这里,却被当作一个不速之客,一名需要排队购票的游客。 他想了想,最终还是掏出钱包,买了票,默默走进了已经变得陌生的院子。 走进院子的一刹那,他站在了父亲曾经栽种的那棵枣树下,眼前是几株早已老去的枣树,枯枝残叶随风摇曳。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父亲的身影——那个曾经寡言而沉默的人,那个站在树下望着远方,似乎永远都在思乡的眼神。 阎锡山的小儿子轻轻叹了一口气,他知道,父亲早已不在,自己也不再是那个在父亲怀里撒娇的小孩子。 曾经的亲情、曾经的温暖,如今只剩下回忆,永远无法触及。 他转身走出了院子,目光依旧在四合院的每一砖一瓦之间徘徊,仿佛是在寻找着些什么。 这个曾经属于他们家的地方,如今已经被赋予了新的身份,成为了历史的遗产,供后人参观、纪念。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再也不是这里的主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不再属于他。 父亲的名字、这座宅子的记忆,已经被岁月磨得模糊不清,唯有这份不舍与哀伤,依然深深扎根在他心里。 临走时,他又一次回头望了望那座老宅。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照在古老的四合院上,显得格外孤寂。 他站在远处,默默地看着,心中充满了告别的情感——那个曾经属于自己的家,现在已经成了属于过去的记忆,未来的日子里再也无法回去。 他转身离去,脚步渐渐远去。眼中的泪水,随着他离开老宅的那一刻,悄然滑落,悄悄消失在落日余晖中。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从育才园地到红色摇篮:国民师范旧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