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林彪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之外,在井冈山斗争那时候,还有另外四位和林彪一同被称为毛主席手下的“五虎将”。
其中,伍中豪比较出名。在毛主席眼中,伍中豪可是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毕竟他还挽救过革命。
毛主席特别重感情,好多过去在战场上牺牲的干部,他都始终铭记于心。
1949年开国大典前,毛主席会见了各大野战军来参加庆典的代表。见到罗荣桓、粟裕这些老同志时,主席满含深意地讲:“要是伍中豪、黄公略也在,他们得多开心呐!”
井冈山那时候,毛主席手下除了有被称为“五虎将”的,还有“三骁将”。这“三骁将”里除了林彪,另外两个就是被毛主席提到过的伍中豪和黄公略。
伍中豪可是最早跟着毛主席上井冈山的。在那段特别艰难的革命时期,伍中豪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伍中豪出生于1905年,在红军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当上十二军军长,还担任红二十军军长,这就足以说明他很有实力。
毛主席极为爱惜的伍中豪可是个全才。早在1922年,伍中豪就考进了北京大学,并且在那儿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来以很棒的成绩从北大毕业。毛主席还常常对人讲:“这可是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大秀才!”
那时候,他成功考上了黄埔军校。他班上还有些比较有名的人,就像后来在孟良崮被歼灭的国民党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伍中豪在黄埔求学的时候,他的才思敏捷就已经展露无遗了。林彪跟他一样是黄埔四期的,可当时林彪还没什么名气,成绩普普通通的,也不怎么爱说话,和光彩照人的伍中豪比起来,性格上可完全不是一路人。
伍中豪的表现让许多将领都赞不绝口。就连国民党的何应钦都讲过这样的话:“等伍中豪毕了业,就把他请来做我的副官。”
伍中豪心里早就成了共产主义战士,他马上就听从组织的安排,到广州农民讲习所去工作了。就在这个地方,他见到了毛主席,这一段经历对他的一生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和毛主席共事的时光中,他俩老是谈心,常常一聊就是一整晚。让毛主席感到欣慰的是,伍中豪在那时就瞧出中国革命的前景了。伍中豪也特别钦佩毛主席能把时局分析得那么透彻,他向毛主席保证:“我这辈子就跟着您了。”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国民革命军朝着北方进军。伍中豪当时是第四军十二师的连长,就跟着部队到湖南去了。
“马日事变”过后,伍中豪就到武汉去了,跟着团长卢德铭,这个团可是湘赣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这场起义可是震动了全国。就在这样的时候,伍中豪和毛主席又碰面了。
这时候,他俩还是啥话都能聊。伍中豪,就成了毛主席麾下的一员战将,毛主席指到哪儿,他就打到哪儿,南征北战没二话。
因为敌人多我们少,9月19日的时候,毛主席就在文家市开了个干部会。会上,毛主席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还指出得放弃之前定好的攻打长沙的计划,往敌人统治力量比较弱的罗霄山脉那边进军。
打从这个时候起,哪怕只出一丁点儿差错,中国革命的火种都有熄灭的可能。
师长余洒度和副师长余贵民都不同意毛主席提出的想法,在这个事儿上两边还起了争执。看到毛主席的提议被阻拦,伍中豪噌地一下就站起来了,拿枪指着余洒度的脑袋,让他听从毛主席的指挥。
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仔细分析局势后,也认可毛主席的主张。就是卢德铭和伍某某这两个人,最后对决议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可惜,9月25日部队打下莲花县城后就被敌人围上了。卢德铭在给部队打掩护的时候,很不幸就牺牲了,然后部队就撤到三湾村去了。
在这儿,毛主席主导了大名鼎鼎的“三湾改编”。这改编,把师的编制给砍掉了,把部队重新整编成“团下面管着两个营还有特务连”。好多人心里满是怨言,不明白毛主席为啥这么做。可伍中豪,他主动跑到毛主席那儿去,提出把自己的级别降一降,这也给大家做了个榜样。
从那以后,革命的道路满是艰难险阻,可伍中豪从来就没退缩过。
秋收起义军余部在大汾战斗时遭到敌人突袭,张子清、伍中豪带领的3营在战斗突围时跟主力部队失联了,然后他们按照当时的局势自己做判断,跑到湖南桂东那块儿打游击战去了。
一直等到11月,伍中豪他们才跟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部队联系上,这样才得以返回井冈山。
当时,敌人足足有20个连的兵力,正在对着红军1营驻守的茶陵县城发起猛烈的攻击。敌人的兵力实在太多了,这时候红军1营眼看就要顶不住了。就在这紧急关头,伍中豪和张子清马上出发,带着3营迅速赶到。这一下就打到了敌人的侧面,敌人一下子就乱了阵脚,慌慌张张地都不知道往哪儿跑了。城里的部队很快就被接应出来。
这些都表明伍中豪有着极为出众的指挥才能。他拼了命才把兄弟部队救出来,可这时候却有人出岔子了。
团长陈浩、副团长徐恕、参谋长韩壮剑还有1营营长黄子吉,这几个人,早就没了革命的那股子劲头。他们居然想带着全团的人,跑到国民党13军方鼎英的部队那儿去投降。
打从那时候起,伍中豪就觉察到不太对劲儿了。他是指战员,对地形和路线记得可牢了,很快就发觉部队没往东边走,而是朝着南边去了。
井冈山在东边,部队老是朝着南面走可不行,南边是国民党的地盘。
那时候,他要是直接把陈浩他们的问题给指出来,很可能就会碰上麻烦事儿。所以,他觉得必须得找到一个特别周全的办法才行。
最后,他逮着一个机会,抓住了陈浩他们派出去的一个小啰,这小啰就是陈浩等人的信使。
他很快就在小兵身上搜到了这些叛徒们联名写给方鼎英的一封投降信。
这下证据确凿得很,陈浩他们再怎么着也没法抵赖。要是这封信真的到了方鼎英手里,革命可就麻烦。
伍中豪气得不行,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张子清、宛希先等人。这几个人可都是革命意志相当坚定的战士,然后他们一块儿去找陈浩,当面就质问起来了。
证据就明晃晃地摆在眼前,陈浩,干脆利落地就跟伍中豪他们吵起来了。这么一闹,部队也没辙,只能停在那儿不走了,就停在了通往桂东和酃县的三岔路口上。
伍中豪发觉事情严重极了,马上悄悄派人把陈浩他们的投降信送到毛主席那儿去了。
毛主席看了信件后同样极为震惊,他心里明白当下不是犹犹豫豫的时候,就赶忙过去了。
陈浩这伙人做贼心虚,在毛主席面前,还是一个劲儿地抵赖,压根不承认自己叛变的事儿。
毛主席心里都已经很明白了,不过当下可不是处理这些事儿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得让部队脱离险境。
后来,部队把敌人的追兵给甩掉了,就回到了砻市。
在暂时安全的时候,毛主席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会上,还列举了陈浩他们叛变投敌的事儿,最后把团长陈浩、副团长徐恕等4个人全都给枪毙了。
可以想象得到,要是没有伍中豪及时发现的话,那结果可就太可怕了。
过后,毛主席紧紧拉住伍中豪的手说道:“豪子,你可是救了咱们革命的火种!”
1928年,轮到伍中豪大显身手。
从1月起,伍中豪就带着3营9连去突袭大坑镇,之后还把遂川县城给占了,这可给全军解决了冬装还有过年的补给品哟。
2月攻打宁冈县新城南门的时候,伍中豪指挥3营,让排枪作掩护,用竹梯来攻城。
在这两次进攻的时候,伍中豪为了激励大家的斗志,哪怕受了伤,都亲自带着队伍往前冲。就这么的,他给全营打开了胜利的突破口,让大家赢得了井冈山时期前所未有的胜利,还把国民党对井冈山根据地的首次“进剿”给粉碎了。
实践早就表明,伍中豪在毛主席井冈山时期的表现,那绝对称得上是一员猛将。
冬天的时候,井冈山冷得厉害,这种严寒天气可是非常少见的。入了冬,还下了好几场大雪。当时,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斗争刚好消停了一会儿,蒋介石就急不可耐地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会剿”了,这次他们可是出动了3万人哪。
井冈山又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毛主席再次召集干部开联席会议,红军该往哪儿转移又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
这么重大的问题,谁都没法置身事外。大家都积极发言,不过意见分歧可不小,有说去赣北的,也有说去赣东的,并且每个人都有特别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轮到伍中豪发言了,他却提出往南去,他讲:“那边山高,树林茂密,能周旋的地方大,群众基础也比较好。”
毛主席经过慎重思考,最后还是认可了伍中豪的想法。1929年1月的时候,彭德怀指挥一部分部队留在井冈山,其余的部队都向赣南进发了。当时红四军的主力部队也就3600人。
红军经历了好多场战斗后,总算在赣南把阵地稳住了。后来推行了一系列政策,赣南的革命形势就好转起来了,这也证实了伍中豪的意见没错。
当然,这次往南进军还有一个特别深远的意义,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路线开始萌芽。
毛主席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还讲过:“红军能在赣南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伍中豪那可是要记头功的,是他极力主张到赣南来的。”
那时候,伍中豪也常常被人和另一位“战神”林彪放在一起比较。
萧克将军说过,林彪,不怎么能沉得住气,这是他的不足,林彪擅长进攻,可在固守的时候就差一些了。伍中豪在指挥部队固守这方面就比林彪厉害,他们俩各有各的长处,都被称作是红军里的两只鹰。
那时候,林彪和伍中豪的军事才能在军中那可是大家都公认的。
1929年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会上选出了11位红四军前委委员,毛主席、朱德、罗荣桓、伍中豪都在其中。这就很能看出伍中豪当时的地位不低。
受到李立三的影响,到了第二年攻打长沙的时候,红军有被围歼的危险。毛主席就给生病的伍中豪写了封信,因为要补充兵员嘛,就希望伍中豪能赶紧去做群众工作,补充兵员好支援长沙。
伍中豪都顾不上自己的身体状况了,立马就赶到江西吉安,拉起一支五千人的赤卫队,朝着长沙那边去支援。
当毛主席和伍中豪又见面的时候,毛主席难受地对伍中豪讲:“你受累了,打长沙这决定不妥当!”
伍中豪同样表示:“没错,咱们得朝着敌人薄弱之处发展。”
可惜,这么一个能文能武的猛将,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1930年10月的时候,伍中豪跟警卫排的战士们一起路过江西安福县城,结果在这儿遭到了敌人靖卫团的偷袭。伍中豪立马组织大家突围,可在两边交火的时候,他被敌人给杀害了,牺牲的时候才25岁。
这位拯救过革命的战士,到最后也没能盼来胜利的那一天。
伍中豪牺牲以后,靖卫团那帮人把他的尸体扔在荒野,还打算第二天拖到县城去。就在那天晚上,有四户人家,他们可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偷偷把伍中豪烈士的遗体抬进自家祖坟里。这个秘密,村民们一直守着,直到建国之后才被大家知道。
1930年的时候,红十二军的将士们一听到那个噩耗,全都忍不住放声大哭。毛主席,连着好几天都待在屋里,不肯出来。
10月24日,满腔怒火的彭德怀带着红三军团一下子就把安福县城给攻下来了,靖卫团被全部消灭,还活捉了谋害伍中豪的头目罗汉苟。
罗汉苟很快就被押到了伍中豪遇难的地方,当着上万军民的面,由彭德怀监斩,谭震林亲自动手行刑。
这位年轻战将及时发现叛徒,挽救了革命,却英年早逝,红军也因此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青年将领。
毛主席曾悲痛地呼喊:“苍天,折损我一条臂膀!”
很容易就能分析出来,当时有不少能和伍中豪相比的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都当上了元帅。要是伍中豪能看到新中国成立,他肯定也会大有一番作为的。
当初偷偷埋葬伍中豪烈士的村民,传到现在都已经是第三代人了。他们给衡阳市民政局写了封信,信的名字是《寻找伍中豪将军后人》。这封信转了好些地方,最后到了伍中豪的后人伍曼利手里。
当时后人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希望:争取获得江西省民政厅的支持,把伍中豪的遗骸迁到井冈山烈士陵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