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高铁

越南670亿高铁项目玩“三国杀”:刚和中国定下车同轨,转头想找韩国? 上个月

越南670亿高铁项目玩“三国杀”:刚和中国定下车同轨,转头想找韩国? 上个月

越南670亿高铁项目玩“三国杀”:刚和中国定下车同轨,转头想找韩国?上个月,中越两国刚签了铁路合作协议,决定采用和中国一样的标准轨距,要知道越南现在的铁路还是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窄轨",相当于要把全国铁路都"升级换代",这本来是个好事,说明两国关系更进一步。中国拥有全球70%的高铁里程,技术实力过硬,比如刚开通的雅万高铁就是明证,中老铁路通车后,越南看到老挝的火车能直达中国昆明,显然很羡慕,但出人意料的是,越南交通部长最近试乘了韩国高铁,还表示要学习韩国的投资模式。实际上,韩国高铁总里程远不及中国,其唯一海外项目延误4年才通车,最后30公里至今达不到设计时速,而且核心技术依赖法国公司。越南这波操作意图比较明显:一方面韩国报价比中国便宜15%-20%,这对资金紧张的越南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想在中日韩之间搞平衡外交,谁给的条件更优惠就倾向谁。此外越南现有铁路多采用法国标准,如果全部换成中国标准改造代价太高,所以想保留灵活性。有消息说,越南可能想"南北分治":北段用中国技术,南段用韩国技术,但专家警告说,这就像用安卓充电线给苹果手机充电,以后麻烦多着。有意思的是,以前很积极的日本这次特别安静,要知道日本之前还给越南做过高铁规划,可能是之前在印尼高铁项目上输给中国,现在学乖了,有日本网友自嘲:"我们还是去印度碰运气吧,虽然他们砍价狠,但至少不用吃闭门羹。"看越南挑高铁合作伙伴,就像看一个纠结的买家在4S店选车:第一,钱不够还要买豪车,越南全国GDP刚超过云南省,却要同时建高铁和地铁,这就像月薪5000非要贷款买宝马,后面加油保养都是问题,韩国说的"先建后付"听起来很美,但看看河内那条中国建的地铁,因为越南配套没跟上,现在还在亏本运营呢。第二,标准不统一后患无穷,要是北段用中国标准,南段用韩国标准,以后跨国货运就得在河内换车,就像坐火车到边境还得换乘拖拉机,多耽误事啊!老挝就聪明,全国铁路都用中国标准,现在火车都能直接开到昆明。第三,政治因素掺和太多,越南现在领导层正在换届,各方势力都在较劲,高铁这种大项目最容易变成政治筹码,泰国就是前车之鉴,中泰高铁谈了8年才开工,黄花菜都凉了。越南在高铁建设上应该借鉴中国当年的做法,当初中国顶着压力引进德日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才取得现在的成果,基建项目最忌讳犹豫不决,毕竟铁轨一铺就是百年大计,远超过总统任期,越南现在这样反复摇摆,很可能会把好项目拖成烂尾工程。
乘坐高铁未开封仍然密封着的白酒可以少量携带,但开了封的白酒就算易燃物品了禁止携带了。最近一个小伙在坐

乘坐高铁未开封仍然密封着的白酒可以少量携带,但开了封的白酒就算易燃物品了禁止携带了。最近一个小伙在坐

乘坐高铁未开封仍然密封着的白酒可以少量携带,但开了封的白酒就算易燃物品了禁止携带了。最近一个小伙在坐高铁之前一气喝光了一瓶已经开了封的五粮液(不常用的知识又增加了)。2025年8月9日,山东籍23岁研究生黄同学(长沙某高校研二学生)参加江苏盐城聚会后,携带一瓶已开封的52度五粮液(约400毫升/8两,价值约900元)前往大丰高铁站。过安检时因铁路规定禁止携带开封酒类被阻拦。因赶时间且无法寄送快递,他在安检口2分钟内饮完整瓶白酒,朋友递花生辅助并录制视频。上车后因酒精作用昏睡4.5小时,抵达北京南站时仍需同伴搀扶。乘坐火车高铁允许携带未开封、包装完好、酒精浓度24°-70°的白酒,单人累计≤3000毫升(约6瓶)。禁止携带开了封的酒类(属易燃品,易泄漏或引发滋事)。乘坐火车高铁前牢记健康与公共安全永远高于物品价值——正如网友所言:“平安抵达,才是对旅途最好的致敬。
都2025年了,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说白了,中国就是在赌,

都2025年了,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说白了,中国就是在赌,

都2025年了,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说白了,中国就是在赌,赌未来用电不要钱,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中国已经赢麻了。2016年的某个深夜,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会议室里还亮着灯,一份关于交通能源结构的预测报告正在传阅。其中一组数据格外刺眼:若中国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长保持7%,到2030年航油消耗将突破4000万吨,对外依存度可能攀升至90%。而隔壁另一组数据显示,当时高铁每公里能耗仅为飞机的1/6,且可完全依赖电网——那时中国风电、光伏装机量已突破5亿千瓦,正以每年1亿千瓦的速度增长。正是这份报告里的对比,让“优先发展电力驱动交通”的思路逐渐清晰。很少有人知道,2008年京津城际开通时,背后藏着一场关于“钢轨间距”的博弈。欧洲标准轨距与中国传统轨距只差6厘米,但引进技术时,中方坚持要在原始数据基础上重新测算。工程师们在零下20度的东北测试轨道热胀冷缩系数,在潮湿的南方记录钢轨锈蚀速率,最终拿出的中国标准,让高铁在温差50度的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这种对自主技术的执着,在十年后显现价值:当日本新干线因积雪导致接触网频繁故障时,中国高铁的防积雪涂层技术已能应对暴雪天气,2023年寒潮期间,京沪高铁准点率仍达98%。从地理账本看,高铁的选择更像一场精准计算。2024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化率达66.2%,但人口分布呈现“胡焕庸线”特征。东部沿海每万平方公里聚集着452人,是西部的18倍。这种高密度分布,让300-80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需求异常旺盛。以上海到杭州为例,每天有327趟高铁,最短间隔3分钟,单趟运力1200人,而两地机场日均航班量仅86架次,满座率长期维持在70%。更关键的是,虹桥高铁站到杭州市中心仅需45分钟,而萧山机场到市区的时间往往超过1小时,这种“站城一体”的优势,让高铁在短途出行中几乎无解。能源革命的加速度,正在验证当年的判断。2025年一季度,中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已达28%,特高压输电网络将新疆的风电、青海的光伏直送东部负荷中心,导致工业电价较2015年下降37%。高铁的用电成本随之走低,上海铁路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高铁单位人公里能耗成本比2010年下降52%,而同期航油价格受国际局势影响上涨了120%。更深远的是,当欧盟开始征收碳关税时,高铁的“零排放”优势凸显——中欧班列搭载的货物,通过高铁接驳比航空运输减少90%碳排放,这让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多了一张底牌。那些质疑“高铁亏损”的声音,往往忽略了隐性价值。2014年郑渝高铁重庆段通车前,巫山县城到重庆市区要6小时,通车后缩至1.5小时,带动当地旅游收入五年增长470%,民宿数量从32家增至587家。这种“时空压缩”效应在全国上演: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的GDP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长三角“1小时通勤圈”覆盖人口达7600万,催生了200多万“跨城上班族”。相比之下,廉价航空依赖的偏远机场,往往难以形成类似的经济辐射——某西部支线机场运营十年,周边产业园区入驻率仍不足30%。技术迭代正在让这场“赌局”的胜算更大。中车株洲所研发的永磁牵引电机,效率比传统电机提升3%,仅此一项,全国高铁每年可节电15亿度。2025年投入运营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能通过5G实时监测1500个部件状态,预测性维护让故障间隔延长至40万公里,比2017年提升1倍。这些技术不仅降低成本,更转化为标准输出——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都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带动了300余家中国企业出海。当然,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在新疆、西藏等地域辽阔的地区,航空仍是最优解,2024年新疆支线航空旅客量增长21%就是证明。但对于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中东部,高铁的“性价比”已形成碾压优势。当2025年全球首条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线在成都通车,时速突破600公里时,人们终于明白:中国发展高铁,从来不是赌“用电不要钱”,而是赌“技术自主+能源革命+人口红利”的乘法效应。信源:新浪——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
越南670亿高铁项目玩“三国杀”:刚和中国定下车同轨,转头想找韩国?越南南北

越南670亿高铁项目玩“三国杀”:刚和中国定下车同轨,转头想找韩国?越南南北

越南670亿高铁项目玩“三国杀”:刚和中国定下车同轨,转头想找韩国?越南南北高铁还没动工,就开始“挑花眼”了,苏林刚在首尔跟韩国谈合作,转头就被扒出韩国高铁技术“没断奶”,本土里程不足中国零头,从没实现过海外大规模输出。可越南为啥放着中老铁路的成功案例不看,非要舍近求远?原来越南心里的小九九打得精:日本是“多年白月光”,但报价太高掏不起;中国技术成熟还同意“车同轨”,却怕美国制裁;韩国送上门当“备胎”,正好用来压价。越南难不成是想拿670亿美元当诱饵,想让中日韩内讧?但越南忘了,中韩日高铁都是1435毫米标准轨,不管最后选谁,“车同轨”都是板上钉钉。中国早已借跨境铁路铺好泛亚铁路网,越南再怎么摇摆,最后还得搭上中国的基建快车。毕竟,1541公里高铁不是过家家,没金刚钻,谁敢揽这瓷器活?
越南访问韩国,另有所图:1、韩国向越南援助高铁技术;2、韩国向越南基建援助;

越南访问韩国,另有所图:1、韩国向越南援助高铁技术;2、韩国向越南基建援助;

越南访问韩国,另有所图:1、韩国向越南援助高铁技术;2、韩国向越南基建援助;3、韩国向越南转让半导体技术;4、韩国向越南加大投资!越南现在是满世界的要技术要高铁,之前越南到咱们国家来访问,也是要各种技术高铁,但是一无所获。所以现在越南不死心,又跑到韩国求帮助。但是韩国也不是那么好说话,毕竟技术无价,韩国半导体的崛起,也是日本半导体的衰落,韩国半导体崛起,也是全部听美国的话,要不然韩国早就被美国收拾惨了。半导体技术想要转移越南,那是绝不可能,但是在越南加大投资,生产建设更多工厂是可以的,毕竟在越南建工厂,也只是生产车间放在越南,并不影响韩国的主导地位,技术方面越南得不到,光有工厂也没用,顶多是挣个苦力钱。越南对此也是很不甘心,也想像韩国一样走技术路线,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有技术,也不可以轻易外传,所以越南提出的条件,都很符合越南实际,但是韩国应该不会搭理,因为这涉及到韩国的生死存亡问题,那么厉害的技术,怎么可能随便转移。
美媒采访越南,询问越南建设北南高铁的钱,从哪里来?越南这个邻国,正为一条连

美媒采访越南,询问越南建设北南高铁的钱,从哪里来?越南这个邻国,正为一条连

美媒采访越南,询问越南建设北南高铁的钱,从哪里来?越南这个邻国,正为一条连接南北的高铁忙碌着。这项目不是小打小闹,总投资670亿美元,够建好几座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我们中国人一看,就想起自家高铁从无到有、如今四通八达的历程。项目从2010年就开始琢磨,当时越南找日本谈技术援助和贷款。日本报价高,越南觉得负担重,国会直接否决。之后转全球招标,条件是技术转让和本地生产40%,欧洲企业一看不划算,就撤了。2018年左右,又和中国企业聊,中国中铁出方案投资580亿换50年运营权,越南想留控制权,谈崩了。这些事儿,说白了就是想少花钱多办事儿,结果合作伙伴都溜了。现在,项目在2024年11月30日获国会批,计划2026年动工,到2035年通车。线路1541公里,从河内直达胡志明市,能把旅行时间从30小时砍到5小时多,对经济拉动大。资金咋办?越南先靠国内,首富潘日旺旗下VinSpeed在2025年5月提610亿方案,政府初步支持。6月,Thaco集团也跟进,Siemens表态想掺和。政府还说以独立自力更生精神,不用外资贷款,优先国家预算和政府债券。这儿就说到标题那事儿。美国媒体挺关注这笔钱从哪儿来。像AP新闻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2024年11月报道项目批准时,就点出越南优先国内资金,但如果外资贷款条件好,也可能考虑。记者们采访越南官员,追问巨额投资来源,官员强调自力更生,不依赖外部,避免债务陷阱。这采访直击痛点,因为过去外资谈不拢,现在转内需,能行吗?其实,越南这步走得务实。周边国家高铁发展快,中国中老铁路已通,老挝借此连上出海通道。越南若不赶紧,交通优势就没了。转向私人投资和本土资源,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我们中国高铁经验告诉大家,起步时也靠国家主导加市场力量,逐步建起世界最大网络。越南学这个,能避开外资条件严的坑。不过,融资缺口还大,500多亿得填上。世界银行早被接触过,总理范明政在2024年7月会见行长,申请低息支持,但评估债务能力和环境影响,条件不松。越南没急着答应,转而推本土企业。像VinSpeed方案,覆盖建设到运营,政府只管监管。这模式接地气,减少风险。长远看,项目成败在执行。越南需平衡自主和合作,别再像过去反复。借鉴中国做法,技术创新加互惠,就能稳。周边互联互通,对我们“一带一路”也是好事,大家共赢。越南高铁这事儿,提醒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得靠自己主心骨。美媒问资金来源,答案其实在行动里:自强不息,加点智慧合作,就能通车那天见分晓。
广湛高铁年底前开通营运,票价出来了!粤西人民是真水鱼呀,如此高票价。省内票价居然

广湛高铁年底前开通营运,票价出来了!粤西人民是真水鱼呀,如此高票价。省内票价居然

广湛高铁年底前开通营运,票价出来了!粤西人民是真水鱼呀,如此高票价。省内票价居然比出省还贵!广州到长沙600多公里,才337元,湛江到广州400公里,居然要300元;广州到贵州才339元,简直不可思议!
铁路部门现在可能有点紧张。他们刚宣布CR450高铁试跑时速450公里,北京到上海

铁路部门现在可能有点紧张。他们刚宣布CR450高铁试跑时速450公里,北京到上海

铁路部门现在可能有点紧张。他们刚宣布CR450高铁试跑时速450公里,北京到上海只要2.5小时。用新电机和碳纤维车身,省电20%,刹车距离还和以前一样。但提速背后藏着账本问题。车体减重40吨,每根电线都重新设计,测试要跑满60万公里。中车工程师说研发成本比老型号高35%,这些钱最后可能摊进票价里。普通乘客更关心实际好处。商务座能旋转300度,行李架多放一倍东西,可京沪线票价若涨三成,多数人还是选慢车。速度刷新纪录固然提气,但通勤族要的是便宜准点。你们坐高铁更看重快还是便宜?
衡量一个地方宜不宜居,至少要看这几点。第一,房价不能太高,均价在1万左右最合适

衡量一个地方宜不宜居,至少要看这几点。第一,房价不能太高,均价在1万左右最合适

衡量一个地方宜不宜居,至少要看这几点。第一,房价不能太高,均价在1万左右最合适。第二,交通要够便利,最起码要有高铁和机场,那种穷乡僻壤的地方可不行。第三,气候要舒适宜人,不能太热或太冷。第四,美食多,消费不能太高,夜生活要够丰富。第五,医疗和教育资源要相对发达,那种落后的小县城可不在范围内。综合这几点来看,国内最宜居的地方,首推昆明。
快报,快报 泰国刚刚通报了 今天(8月9日)凌晨,一列特快列车在巴蜀府突

快报,快报 泰国刚刚通报了 今天(8月9日)凌晨,一列特快列车在巴蜀府突

快报,快报泰国刚刚通报了今天(8月9日)凌晨,一列特快列车在巴蜀府突然脱轨,37人受伤送医,这已经是今年东南亚地区第三次上热搜的铁路事故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泰国现在用的铁路还是100多年前修的!那时候中国还是清朝,这些铁轨特别窄,火车开得比电动车还慢,最快也就60公里/小时,而且很多设备早就该退休了,信号系统比我爷爷岁数都大。这种情况在东南亚很普遍,马来西亚40%的铁轨都老化了,越南火车平均时速才50公里,比中国绿皮车还慢,印尼稍微好点,但新铁路只占全国的2%左右。这条铁路如此破旧,为何不修建新的?归根结底,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资金上,修建铁路可是一项极其烧钱的工程,很多国家虽有修建的意愿,却苦于财力不足而无法付诸实践,就拿越南来说,它一直想修建南北高铁,为此讨论了整整15年,可直到现在依旧没能动工。除此之外,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和日本都积极想帮助东南亚国家修建高铁,这让泰国犯了难,在中日之间摇摆不定,这一晃就是10年,直到去年才最终确定下来,让中日共同参与修建曼谷到清迈的高铁。最让人无奈的,当属政治因素带来的影响,马来西亚的东海岸铁路项目,因为政府更迭,三届政府轮番上台,路线也被改了五次,到如今都还没修完。铁路设施的落后,已然对当地民众的生活造成了显著影响,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泰国,由于铁路老旧、运行缓慢,农民们运送水果时常常遭遇难题,许多水果还没等运到目的地,就在慢腾腾行驶的火车上腐烂变质了。马来西亚的工厂也对老旧铁路敬而远之,即便使用卡车运输成本更高,他们也不敢信赖火车那毫无准头的时间表,只能选择更稳妥却也更费钱的卡车运输方式。在印尼,上班族们深受交通不便之苦,由于地铁线路稀少,他们每天不得不花费长达3个小时在通勤路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据世界银行统计,东南亚国家因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每年都要额外支出巨额费用,经济损失占到了GDP的20%以上,实在是得不偿失!有意思的是,东南亚人对这些老火车感情很复杂,一方面觉得它们太破太慢,另一方面又舍不得,泰国人喜欢在火车上卖东西的特色,马来西亚人觉得丛林小火车很浪漫,就像有位网友说的:"我们喜欢老火车的故事,但也想要安全准时的新铁路啊!"这次泰国脱轨事故给我们提了个醒:铁路现代化不是买几列新车那么简单。首先得放下情怀,老铁路再浪漫,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日本当年也面临类似选择,最后果断发展新干线,现在成了高铁标杆。其次要量力而行,不是所有国家都要像中国一样建那么多高铁,德国就把老铁路装上智能设备,运力提升了40%,这个办法很值得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少折腾,铁路建设最怕朝令夕改,应该学瑞士把重要项目写进法律,换政府也不能停工。说到底,铁路就像国家的血管,血管堵了,整个身体都好不了,东南亚国家要想发展,真得好好解决铁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