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他曾是刘伯承元帅的副手,薛岳听说他当副司令,骂老蒋是自掘坟墓

说起韩德勤,可能很多人没啥印象,但这家伙在民国军界还真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早年当过刘伯承的副手,后来在淮海战役里被蒋介

说起韩德勤,可能很多人没啥印象,但这家伙在民国军界还真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早年当过刘伯承的副手,后来在淮海战役里被蒋介石任命为副司令,结果这事儿让抗日名将薛岳气得跳脚,直骂老蒋是自掘坟墓。

韩德勤1892年10月8日生在江苏泗阳一个普通农户家。家里不富裕,老爹是个晚清秀才,靠教书糊口。他有个叔叔叫韩恢,是同盟会的老革命,参加过黄花岗起义,最后牺牲了。这事儿对韩德勤影响挺大,小时候听多了这些故事,心里就埋下了从军的念头。1909年,17岁的他被选送到南京江苏陆军小学,开始接触军事。几年后,他考进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那可是当时挺有名的军校,培养了不少人才。

在保定军校,他认识了顾祝同,两人关系好得跟兄弟似的。这段交情对他后来的路子帮助不小。1918年毕业后,韩德勤先在北洋军阀部队混了几年,从见习官干到少尉排长,慢慢有点儿带兵的经验。1920年,他调到四川,进了川军第一混成旅,担任参谋,后来当上副团长。那时候的团长就是刘伯承,没错,就是后来成了共和国元帅那位。

在川军这段日子,韩德勤算是正式当了刘伯承的副手。刘伯承那会儿已经是军中硬角色,带兵打仗有一套,战术眼光毒得很。韩德勤跟着他,主要是干些参谋活儿,帮着处理部队调动、后勤安排啥的。不过说实话,韩德勤这人能力一般,没能从刘伯承那儿学到啥真本事。他性子不算突出,干活儿中规中矩,执行命令还行,但自己拿主意的时候不多。刘伯承手下人才济济,韩德勤的表现也就没啥亮眼的地方。

1925年,军阀混战打得凶,韩德勤在一次战斗里受了重伤,右胳膊差点废了。他回老家养伤,整天躺着,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那时候他真动过念头,想干脆不干军人了,去当个教书匠啥的。但顾祝同这时候已经在国民革命军混得不错,给他写信催他南下,说革命军才是出路。刘伯承也听说他受伤,特意在上海跟他碰了面,劝他别放弃,还掏钱给他当路费。这份情谊让韩德勤挺感动,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干下去。

1926年,韩德勤到了广州,投奔国民党。顾祝同带着他四处拜访,拉关系,帮他在军中站稳脚跟。靠着这层关系,他先是当了个中校副官处长,后来一步步升上去,参谋、旅长、副师长啥的都干过。到1930年,他当上了52师师长,算是国军里的高级将领了。可惜,他的升迁更多是靠顾祝同的提携,自己的军事才能真不咋地。

1931年,蒋介石搞第三次“围剿”红军,韩德勤带着52师上了江西战场。结果这一仗打得稀烂,红军早有准备,他的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3000人被干掉,5000人被俘。他自己差点没跑掉,最后靠着装成普通士兵才逃回来。这事儿在军中传得挺广,大家都觉得他指挥太菜了。不过顾祝同罩着他,他没受啥大处分,还被调到江苏当了保安处处长,日子过得照样舒坦。

抗日战争爆发后,韩德勤的职位又往上蹿。1938年,他当上2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89军军长,参加了徐州会战。1939年,他升到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手握军政大权。按理说,这时候他应该有点真本事了吧?可惜没有。1940年黄桥战役,他跟新四军交手,带着好几万人,结果被打得全线崩溃,丢了1.1万人,自己灰溜溜跑了。

1943年,他又跟新四军干了一仗,想联合别的部队攻打淮北根据地。结果新四军先下手为强,在山子头把他围了,3000多人被歼,他又一次被俘。这回新四军挺厚道,陈毅还亲自见了他,放了他和几百个部下回去。他嘴上答应不再反共,可回去后还是老样子,继续跟共产党对着干。这两次被俘的经历,算是把他军事无能的名声彻底坐实了。

1948年,淮海战役前,蒋介石在徐州设了个“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是刘峙,副司令里有韩德勤。这仗还没开打,任命就先炸了锅。刘峙这人打仗不行,抗战时丢过保定,守重庆时还贪污防空经费,名声早就臭了。韩德勤也好不到哪儿去,两次被俘,战绩一塌糊涂。这俩人凑一块儿管80万大军,谁看了都觉得悬。

国军内部不少将领听到这消息都傻眼了。薛岳那时候在广州,听说韩德勤当副司令,气得不得了。他觉得蒋介石这是在瞎搞,韩德勤这种人压根儿没能力管这么大的仗。薛岳自己是打过硬仗的,指挥过长沙会战,干掉过不少日军,对国军内部的派系问题看得透彻。他知道韩德勤能上位,全靠顾祝同的关系,跟本事没半毛钱关系。蒋介石用人老是看忠诚不看能力,薛岳早就看不惯了,这回算是彻底爆发,直接说老蒋这是在给自己挖坑。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打,国军80万对解放军60万,按兵力看是有优势的。韩德勤在徐州副司令部,管后勤和部队调度。这活儿听着挺重要,但他干得乱七八糟。有一次增兵碾庄,他判断错了,建议多派一个军过去,结果部队撞上解放军埋伏,白白损失好几千人。还有一次,黄伯韬兵团被围,他跟刘峙瞎指挥,援军拖拖拉拉没到位,最后黄伯韬全军覆没。

整个战役,国军的毛病暴露得一清二楚。蒋介石重用刘峙、韩德勤这种人,别的能打的将领反而靠边站。韩德勤自己没啥主见,基本就是刘峙说啥他干啥,后勤还老出问题,粮食弹药送不上前线。解放军这边步步为营,打得有章法,国军这边乱成一锅粥。到1949年1月10日仗打完,国军丢了55.5万人,徐州丢了,南京也保不住了。

仗打输后,韩德勤被调到国防部当了个副总司令,管空投物资,可那时候大局已定,干啥都没用了。1949年3月,他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在那儿他日子过得挺低调,先是当战略顾问,1952年退役,后来还当过“国民大会”代表。1988年8月15日,他在台北去世,活了96岁,算是个长寿的结局。

韩德勤这一生,起点不高,靠着顾祝同的关系爬到高位,可惜能力跟不上。他当过刘伯承副手,却没学到啥真东西;打仗老是输,却总能保住官位。淮海战役那次任命,算是把他推到风口浪尖,薛岳骂得对,这人真没本事担大任。他的经历,其实挺能反映民国军界的毛病——派系多、关系重、本事轻。蒋介石用人老看忠诚,韩德勤这种人就能混上去,可最后坑的是整个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