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杰,你这个军长怎么当的?”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彭老总在战后复盘会议上,怒斥韦杰。韦杰也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在那里立正站着,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韦杰到底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竟会让彭老总如此动怒?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也已经陆续到达指定位置。在第四次战役后期,已经有部分第二批入朝的部队亮相。
第四次战役后期,我军在砥平里遭受重大损失,同时也将我军的弱点暴露在了敌人面前。

敌人通过第四次战役后期的砥平里战斗,认识到我军严重缺乏重武器、只能打野战的缺陷。被敌人掌握了这个缺陷,对我军来说是致命的。
当时第一批入朝的六个军,已经在朝鲜战场上奋战了六个月之久,损失高达三分之一。所以第四次战役结束后,他们就要后撤休整。

当时十九兵团已经入朝,第九兵团已经休整完毕,第三兵团也正在赶来的路上。除此之外,我军还新组建了大批特种兵部队,另外还有四个炮兵师和三个高炮师。
而19兵团和第3兵团,在入朝之前都已经换了全新的苏式装备,各师都配备了不少重武器。

除了对付地面部队的重武器之外,一些对空武器也已经装备上了。这两支部队的装备,已经达到了我军的巅峰。
可以说,我军的火力从来没有这么强大过,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也翻了几番。彭老总手中能调动的兵力,已经高达七十万人。

这些部队的到来,改变了彭老总用兵捉襟见肘的尴尬情况。一直以来,彭老总和毛主席的想法都是一致的,他们想要打一场更大规模的战役,消灭更多的敌人,一举扭转朝鲜战局。
而大量新锐部队入朝,让彭老总和毛主席有了实现想法的基础。

这些新入朝的战士,也都听说了前辈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光辉事迹。在入朝之前,他们也听13兵团的老兵们传授过经验。
据老兵们说,敌人的防御一触即溃,非常适合我军穿插。这也导致这批新入朝的部队根本看不起联合国军。

入朝之后,他们最想做的就是打一场大仗,将敌人彻底赶出去。志愿军从上到下目标一致,而领袖和统帅的意见也高度一致。
在经过商议之后,大家一致认为,当时是我军打出去的最好的时候。
1951年3月,毛主席提出了第五次战役的构想。

毛主席认为,在第二批部队入朝之后,我军应该用两个半月的时间进行战役反击,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成建制消灭几万敌人。
这样一来,我军就可以向汉江以南继续推进,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结束这场战役。
然而就在第五次战役之前,志司却没能统一意见。

在战前讨论中,彭老总和麾下众将发生了分歧,分歧点主要在于战术构想上。当时我军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放进来”,一个是“打出去”。
“放进来”顾名思义,就是将敌人放到我军控制地区打,这样的好处是能达成成建制消灭敌人的目的,对我军比较有利。

洪学智提出这个想法后,将“打出去”的缺点也点明了。他说我军要是主动出击,敌人往后一缩,我军根本够不着敌人。
这样一来,根本无法完成成建制消灭敌人的目标。而且将敌人放进来,我军不管是拦腰截断敌人,还是将敌人全部包围,都比较灵活。

但他的这个想法,和彭老总的决心不符。彭老总想的是打出去,我军要主动出击。彭老总之所以下这样的决心,自然是有他的想法的。
虽然洪学智说得很有道理,但铁原、金化以南是平原地区,而且是很大的开阔地,这对敌人的坦克非常有利。

一旦将敌人放了进来,万一拦不住了怎么办。要知道,铁原这里可是西线的后勤中心,敌人要是真的打进来了,我军的物资怎么办?
最让彭老总担心的是,敌人会不会在我军侧后方再搞一次仁川登陆。要知道,从之前的情报可以得出,敌人再次登陆的可能性很大。

彭老总很担心,一旦我军将敌人放了进来,敌人就会趁机登陆。这样一来,敌人里应外合夹击我军,我军就会重复人民军的命运。
所以,彭老总坚持要在铁原、金化以南打,但他的这个决定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洪学智、邓华、解方,甚至身在前线的韩先楚也不同意。

不过彭老总心意已决,他的战术就是要粉碎美军的登陆企图,要消除我军侧后方的威胁。从后来看,彭老总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不过彭老总多年后也承认,洪学智的意见是对的。毕竟第五次战役的惨烈程度,确实远超其他战役。

在我军向朝鲜战场增兵的时候,美军也没有闲着。在李奇微的安排下,美国的飞机从1500多架增加到3000多架,用来对付我军后勤线。
第五次战役还没开始,我军的物资仓库和汽车就接连被炸,导致我军损失惨重。彭老总心里有了一个计划,成立后勤司令部。

随着时间的推进,朝鲜半岛中部战云密布,百万大军集结在三八线两段,一场巨大的军事碰撞即将开始……
1951年4月22日下午5点,随着司令部的命令发出,我军上千门大炮齐发,掀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序幕。随之而来的,是我军的全线出击。

第九兵团左翼,第三兵团中路,十九兵团右翼。三个兵团互相合作,打出了几次漂亮的战役,其中63军的表现非常优秀,全歼了英军的格罗斯特营。
然而李奇微的“礼拜攻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军长线追击导致补给线断裂,彭老总只能无奈撤军。

然而,敌人的反击也随之而来,第九兵团和第三兵团首当其冲。第三兵团的12军、15军和60军,瞬间陷入到危机中。
然而就在这时候,敌人突破了60军的防线,第三兵团的电台车也被敌机炸毁。一瞬间,王近山失去了所有下级部队的联系,他整个人焦头烂额。

当时被美军拦截的,除了第三兵团还有第九兵团。但我军久经沙场,面对这种情况马上开始了突围。
然而在这些部队中,180师却显得格格不入。他们陷入敌人包围之后,主要领导瞬间陷入了慌乱中,没办法好好指挥部队。

而韦杰在这种情况下,也并没能尽到军长的责任,没有制定完善的突围计划。他给180师的命令,和志司的命令一模一样。
志司的命令,是要求掩护伤员撤退。没有规定掩护的时间,也没有规定如何掩护。韦杰得到这个命令之后,只是将命令照发给下属部队。

180师收到命令的时候,整支部队已经被美军三面包围了。师长申请主力部队被堵汉江,但韦杰拒绝了,要求他们在汉江以南阻敌,争取五天时间让伤员撤退。
后来和王近山失去联系之后,他也没有其他部署,只一味要求180师坚决执行上级命令。

最后,180师无力突围,师长砸毁电台,让战士们分散突围。
在这场撤退中,损失最大的就是180师。很多比他们处境更糟糕的部队,都能建制完整突围,就像孤悬敌后的12军31师,他们比180师情况更危险,但他们还是顺利回来了。
只有180师,因为种种原因突围失败。

所以在战后会议上,彭老总才怒斥韦杰,说他不像个军长的样子,是个传声筒。彭老总之所以骂他这么厉害,是因为自己心痛。
他心痛这些战士们的牺牲,如果不是上级的失误,很多战士是不用牺牲的。

彭老总不仅骂了韦杰,他自己也向众人做了深刻的检讨。他承认这次战役自己“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
毛主席也做了反思,认为自己这次制定作战方针的时候忽略了美军的实力,导致这次战役出了问题。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180师师长和副师长都受了惩罚,韦杰也被调回了国内。此战之后,美军主动提出停战,战场形势进入僵持状态。
参考资料
彭德怀抗美援朝时的三次动怒 ,文摘报,2008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