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日军入侵印度之英帕尔战役(15):鬼子确定英帕尔作战计划

书接上回,上期讲述了日军的牟田口廉也中将坚持发起进攻印度的英帕尔作战计划。本期将讲述在鬼子内部一顿纠结、争议与讨论后正式

书接上回,上期讲述了日军的牟田口廉也中将坚持发起进攻印度的英帕尔作战计划。本期将讲述在鬼子内部一顿纠结、争议与讨论后正式确定发起英帕尔作战计划……

1943年7月,南方军副总参谋长稻田少将奉命前往东京,听取大本营对南方作战的全面指导意见。自从日军败走瓜岛之后,南太平洋的战局日益恶化。稻田这一次回到东京后,与相关各部局人员的重点沟通课题,多同南太平洋有关。之前竹田宫和近藤参谋已经将英帕尔作战的兵棋演习情况报告大本营,相关当事者自然会向稻田了解该作战构思的大体情况。双方约定尽力解决需要增加的作战兵力和汽车等后方部队。大本营是否认可英帕尔作战计划,还需要日后决定,但加强缅甸防御兵力的问题则需要尽快解决。大本营在3月就已经决定将第15师团从中国战场调往缅甸,但由于船舶供应紧张,第15师团全部兵力运抵缅甸的日期还无法确定。

(上图)第18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尽管田中的部队并不会参加英帕尔作战,但在作战规划期间,他不止一次表达过反对意见,但是拗不过一意孤行的牟田口。

稻田少将坦承自己对英帕尔作战计划相当担忧,因为这是“牟田口中将单独强调勇往直前精神的作战构想,令人相当不安。如果不能对兵力动向,还有到达目标的进程进行严格监督,进行公正妥当的限制,南方军绝对不会认同这次作战”。参谋本部的当事者对稻田的这番意见表示认同。

而稻田在面见东条陆相时,也较为委婉地表达了在敌军正在准备反攻的情况下,英帕尔作战不太可能实施的意见。东条只是淡淡回应了一句:“原来不行啊。”

在稻田于8月初回到新加坡南方军总司令部前后,大本营向南方军发出了进行英帕尔作战准备工作的指示。不久,南方军正式将该项作战称为“内号”作战。

第15军司令部接到指示不久,便拿出了详细作战计划,预定在10月兵分两路入侵印度,目标直指英帕尔。8月25日,为了统一第15军内部的意见,在眉苗举行了各兵团指挥官及幕僚共同参加的兵棋演习会议。第18师团长田中新一、第15师团长山内正文、第31师团步兵指挥官宫崎繁三郎及各师团参谋参加了这次兵棋演习。方面军参谋长中永太狼与参谋北泽正一少佐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当时第15师团只有先遣部队赶到缅甸,主力还在上海待运,但这次兵棋演习事关重大,山内师团长便与参谋长冈田菊三郎少将一同先行赶到眉苗与会。

会上第15军的木下秀明高级参谋主持兵棋演习,说明了军司令部的主要作战构想。然后军后方主任参谋薄井少佐负责说明补给计划。此时,第18师团长田中突然对薄井说:“你是主任参谋,要对本次作战期间的后方补给负起责任啊。”薄井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责任我可负不起。”田中顿时怒形于色:“作战计划已经讨论到这种程度了,第一线作战兵团指挥官最担心的就是补给问题。如此困难的作战,补给责任居然无人承担,这仗还怎么打?”会议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薄井参谋无言以对。

就在此刻,牟田口霍然起立,用十分强横的语气说道:“原本这次作战就不能用一般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作战之初不可能万事俱备。粮食问题根本上就要靠掠取敌人的补给解决。各(参战)兵团都要抱着这种觉悟投入战斗!”他越说越激动,后来居然放言:“与敌军遭遇,只要对空放上三枪,敌人就必定会投降!”虽然当时牟田口的语气和神态十分认真,但即使英印军战斗力处于低谷时,都没有懦弱到这种地步,如果牟田口不是为了实施英帕尔作战已经走火入魔的话,这就只能视为玩笑而已。

会议结束后,方面军参谋长中中将与北泽参谋一起回到仰光。北泽告诉高级参谋片仓:“参谋长默认了第15军的作战方案。”片仓不禁忧然。早先中参谋长虽然不得不同意进攻英帕尔,但好歹还提出了和第15军不同的相对稳妥的具体作战方案,如今居然照单全收,片仓实在难以接受。

(上图)因为一直公开反对英帕尔作战,在1943年10月被解除南方军副总参谋长职务的稻田正纯少将。他也是继小畑信良少将之后,第二位因为不赞同英帕尔作战被调职的日军高级参谋军官。

其实中参谋长也是有苦说不出,沉默寡言的方面军司令官河边在和他谈起第15军的作战方案时,虽然从未将话挑明,但一直都在暗示将具体作战方案放手交给大胆积极的牟田口,南方军总司令部和大本营眼下也都倾向于牟田口的意见,中参谋长实在无能为力。时间一长,片仓看出了端倪,痛觉在方面军司令部已经被孤立,身心俱疲,索性提出调职请求,然而河边还是好言将他挽留。河边虽然欣赏牟田口敢做敢为的行事方式,但也非常清楚不能让他太过独断专行,所以他需要自己的幕僚能够发出不同声音,而片仓就是这样一个能直言不讳的人。

9月11日到12日,南方军召集下属各方面军和军参谋长举行碰头会,缅甸方面军参谋长中中将和第15军参谋长久野村少将同赴新加坡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中参谋长向稻田副总参谋长就英帕尔作战的准备情况进行了说明。稻田发现中参谋长提出的作战构想完全是牟田口的激进方案,便非常合理地推断出方面军司令官河边和牟田口的想法一致。随后第15军参谋长久野村少将把携带的英帕尔作战构想计划书呈交给稻田,请求他认可该计划。稻田眼看在6月下旬的仰光兵棋演习会议之后,牟田口不仅没有对自己的构想进行任何修正性的探讨,而且还得到方面军司令官的默许,不禁也有些不快,语气中自然流露了出来:“我不能认可这一作战构想,必须进行修改。”

中参谋长指出他也曾经提出过从北路进攻英帕尔和科希马的危险性,但第15军主意已定,既然这样,还是认可第15军的想法为好。稻田仍寸土不让。

牟田口从来都没有认真考虑过稻田副总参谋长的意见,但是等到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大将亲自要求他修正作战构想的时候,就不能再等闲视之了。牟田口丝毫没有改变自己构想的意思,他想到的反而是、在这种重大问题上,身为指挥官应该明确表示自己的意图。

当时日军高级指挥层对大举进攻英帕尔这一点并没有什么不同认识,分歧在于南方军仍然希望以南路为主攻方向,而牟田口坚持以北路为主攻方向。牟田口作战构想最重要的支持者就是他的老上司和老朋友,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河边其实对牟田口的构想并不是没有不同意见,为了让南方军能尽快认可英帕尔作战计划,他曾经建议牟田口放弃从北路主攻的构想,但牟田口对自己的计划非常执着,反而一再在私信中劝说河边站在他一边。

通车的缅泰铁路(泰国段)。这条铁路的贯通,使得日军在缅甸的运输不用再过于依赖仰光的港口。

缅甸的雨季到10月就将结束,交战双方都期待在旱季来临之时,能够在缅印战场取得突破。南方军上下当时最担心的,是盟军会在缅甸西南海岸和安达曼群岛发动两栖登陆行动,同时又在阿拉干方向发动地面进攻,这里是日军缅甸防御体系的软肋,如果日军在发动英帕尔作战时,盟军真在这个方向发动进攻,缅甸方面军主力在缅北和缅中都脱不开身,那么缅南的软肋就会门户洞开。正是因为对缅南防御体系的担忧,南方军总司令部在确定盟军不会在西南海岸发动攻势之前,对英帕尔作战问题仍需要三思而行。不过这一年对缅甸日军来说,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前文提过的缅泰铁路通车。

经过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施工,缅泰铁路于1943年10月25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的通车,意味着仰光港的运输压力大大减轻,日军在东南亚从陆路向缅甸调运兵力和物资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当年11月,缅泰铁路的军需品运量可以达到每天80吨,12月,由于人员运输压力较大,下降到每天50吨,到1944年1月,就已经攀上每天100吨的新高。此外,日军还修建了几条连接泰国和缅甸的汽车公路,和通车的缅泰铁路一样,尽可能改善两国之间的陆路交通。

1943年10月15日,就在缅泰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南方军负责作战的副总参谋长稻田正纯少将突然被调任第19军司令部部附,其职务由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绫部橘树少将接任(当月29日晋升中将)。稻田对自己突然被调走的原因心知肚明,正式调走之前,特地找到寺内总司令官进言:“英帕尔作战的构思问题,一定要三思,认可这一构思一定要慎重啊!”临行前,他又交待山田成利和甲斐崎三夫两位参谋,对第15军的作战构想,必须进行切实的修正。

另一方面,新任南方军副总参谋长绫部少将出发之前,面见陆相东条。东条特别叮嘱道:“英帕尔作战是否可以实施,你在到任之后,可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啊。”绫部在赴任途中,脑海里不时会回想起东条的嘱托。大本营在这个时候将与牟田口意见不合的稻田少将调离,派他这位负责作战的参谋本部第一部长接任,对英帕尔作战构想的态度已经相当明显。

就在南方军副总参谋长人选发生变动的时候,大本营参谋近藤传八中佐再度来到缅甸公干。近藤先后走访眉苗、仰光和新加坡,与牟田口、河边、新加坡的主管人员都进行了沟通,于11月中旬返回东京。

近藤在提交大本营的报告中指出,牟田口和河边迫切希望英帕尔作战计划能够得到认可,托他代为转达他俩的意见,南方军总参谋长最近会去缅甸了解具体的备战情况,对实行英帕尔作战相当有信心,但近藤本人提出了对盟军在孟加拉湾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担忧。接受这份报告的继任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真田穰一郎少将,内心的想法是:“完全不应该实行英帕尔作战。”真田在出任第二课长期间,就对缅甸问题十分关心。他认为缅甸的防御作战方针应采取柔软而强韧的持久战,进退攻防都要适宜,强硬而直接的决战是应当避免的。

到1943年末,英帕尔作战构想与作战决议仍有待日军各级责任者考虑。经过半年时间,相关人事和各责任者的心态都发生了微妙变化,大本营之外的主要指挥机构都认为英帕尔战役势在必行,但南方军总司令部和缅甸方面军司令部对是否执行牟田口的激进作战方案仍存疑虑。

在这个时候,大本营自真田第一部长以下的大部分相关人员,对英帕尔作战依然持慎重论。十二月中旬,南方军参谋栉田正夫大佐在上京期间,与大本营当事人员就英帕尔作战问题交换了意见,然后将情况电告绫部副总参谋长。

当时,缅甸方面军已经预定12月底在曼德勒让第15军进行最后一次兵棋演习,南方军会派绫部副总参谋长出席会议。绫部此行的任务,是根据这次兵棋演习的结果,对是否可以决定实施英帕尔作战做出判断,然后向寺内总司令复命。

日军对中南半岛等地的增兵行动

绫部在赴会前,收到了栉田大佐从东京发回的电报。根据大本营的测算,如果要实施英帕尔作战,那么为了同时在缅甸境内留下充足的兵力,缅甸方面军需要9个师团的兵力。然而当时缅甸方面军一共只有7个师团的兵力,预定第15军的3个师团会用于英帕尔作战,第18师团用于缅北胡康河谷方向,第56师团用于怒江正面,第55师团负责阿拉干方向,正在进入缅甸的第54师团主力负责阿拉干以南至缅南海岸线的防务,方面军手中甚至没有师团建制的战略预备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军大本营准备将第53师团和重建后的第2师团投人缅甸战场。当时大本营最担心的还是盟军可能在沿海发动的攻势,所以预定增派的2个师团届时都会部署在缅甸西南沿海地区。

12月22日至26日间,兵棋演习最终在第15军司令部所在地眉苗举行。各师团参谋长出任这次演习的演习员,南方军副总参谋长绫部橘树、后方主任参谋今冈丰、作战主任参谋山田成利,缅甸方面军参谋长中永太郎、作战主任参谋不破博、后方主任参谋上村泰藏少佐参加了会议。第5飞行师团参谋人员列席会议。

这次演习全部按照第15军的作战构想进行,一切部署和战况都照此推演。演习结束后,牟田口斗志昂扬地激励各师团参谋长道:“我从军三十年,体验过各种实战,对这次作战拥有必胜信心。这次作战方案,我考虑得非常成熟。英帕尔作战必胜,这点毋庸置疑。诸官只要坚持必胜的信念,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向这次任务的目标迈进。”提到英印军的战斗力,牟田口满口不屑:“英印军同中国军一样弱。只要果断包围,然后进行酉回穿插,英印军必然会败退。对补给应当重视,但对补给过分担心就不对了。马来作战的经验证明,果敢突进是取胜的捷径。诸官无须心存危惧,只要向目标突进便是。”

牟田口夸下海口,各师团参谋长都不好扫他的兴。方面军参谋长中中将在和牟田口面谈的时候,还是提出了慎重论调:“贵军的作战构想还是应该多考虑一下潜在的危险性。仗打起来,可就没有反思的余地了。”牟田口显得非常不耐烦,颇为失礼地回应道:“你没有实战经验,才会这样担心,担心是没用的。根据我的经验,打仗是不可能准备得面面俱到的。我有把握在天长节(裕仁天皇的诞辰,即4月29日)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话说到这份儿上,中参谋长也只有打道回府了。

(上图)稻田少将的继任者绫部橘树中将。他还是参谋本部第一部长时,牟田口就同他商议过英帕尔作战问题。绫部可以说是牟田口的知音。参谋本部派他接任南方军副总参谋长一职,对牟田口作战方案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

南方军副总参谋长绫部中将在演习结束后,对英帕尔作战是否可行已经有了腹案,但他还是希望多听取一线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的意见。第31师团长佐藤幸德中将和第33师团长柳田元三中将都没有参加这次兵棋演习,绫部无法得知他们的意见,只有先询问第15师团长山内正文中将的看法。山内师团长以自己刚从泰国到缅甸,无法急于表达意见为由,没有表态。

随后,绫部和山田作战主任参谋一起,到宿舍拜访了第15师团参谋长冈田菊三郎。面对绫部的询问,冈田直言:“参加这次演习之后,我的感受是,英帕尔作战根本行不通。”山田又先后询问了第33师团作战主任参谋掘场库三和第15军作战主任参谋平井文。掘场和平井都表达了对这次作战前景的担忧,山田内心也认同他们的看法,但是如果高级指挥官心意已决,他们的意见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绫部副总参谋长亲自询问了山田和今冈丰两位参谋的意见。山田直言应当考虑中止英帕尔作战计划,今冈则表达了对后勤问题的担忧。绫部这个时候才开口表达自己的意见:“一线军司令官的进攻意欲高涨,这是上级司令部喜闻乐见的事情啊。南方军如果扼杀这种进攻意欲,难免有掣肘之嫌,应当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牟田口司令官热切期盼的这次作战如果被中止,就可能在军内造成混乱,这是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言下之意,已经流露出认可牟田口作战方案的倾向。

山田和今冈一听这话,便揣摩出绫部的心意,既然胳膊拧不过大腿,两人便决定顺水推舟。第二天,他们便向绫部表示:

“昨日的反对意见撤回,赞成实施英帕尔作战。”

12月28日,绫部中将回到新加坡后,向寺内总司令官汇报了兵棋演习的情况,说明了自己的意见。寺内总司令官很快就发布全面认可英帕尔作战计划的指示。

1944年1月4日,回到东京的绫部,向参谋本部递交了南方军总司令关于英帕尔作战的正式意见书。在征得东条同意后,日军大本营正式颁布大本营陆军部第1776号指令,批准“南方军总司令官为防卫缅甸,可适时击破当面之敌,占领英帕尔附近的印度东北部要域”。

到了这个时候,日军内部已经统一了执行英帕尔作战,入侵印度的所有意见。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等于为盟军解决了1944年缅甸战事该如何进行的问题。当时英军战略决策层已经产生了可以绕过缅甸不打的想法,然而日军要从缅甸入侵印度,无论是为了确保盟军在南亚大后方的安全,还是为了维护英国对印度的统治,英印军都必须应战。在日军的攻势压力下,盟军很快就必须捐弃在缅甸问题上的种种分歧,投入新的战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