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玩弄俄罗斯?美方放弃调停俄乌冲突,外媒:美乌已签署矿产协议

玩弄俄罗斯?特朗普放弃调停俄乌冲突,外媒:美乌已签署矿产协议美国的“调停”戏码终于演到了终章。5月1日,美国国务院宣布不

玩弄俄罗斯?特朗普放弃调停俄乌冲突,外媒:美乌已签署矿产协议

美国的“调停”戏码终于演到了终章。5月1日,美国国务院宣布不再担任俄乌停火谈判的调停方,声称“让俄乌自行决定命运”。然而,就在同一天,外媒曝光美乌秘密签署矿产协议,美国以“拿回3000亿美元军援成本”为由,将乌克兰的稀土、锂矿等战略资源收入囊中。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本质竟是美国精心设计的资本陷阱——一边用军火喂养战争,一边用协议收割资源,最终让乌克兰沦为“双输”的棋子。

一、调停的“画饼”与矿产的“收割”:美国的双重剧本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初便高调宣称“24小时停战”的雄心,甚至派特使与普京会晤营造和平假象。然而,这场“斡旋”本质是为矿产协议铺路。根据协议内容,美乌将设立“重建投资基金”,乌克兰需将未来50%的自然资源收益注入该基金,而美国不仅掌控基金主导权,还能优先开发稀土、锂矿等关键矿产。这些资源对美国人工智能、军事科技等战略产业至关重要,却让乌克兰丧失经济主权,沦为“资源殖民地”。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暂停对乌军援施压,一边秘密向乌克兰输送F-16战斗机零部件。据外媒披露,乌军从美国“飞机坟场”运回退役F-16部件,用于升级欧洲提供的战机。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操作,既维持了乌军战斗力以牵制俄罗斯,又为军工复合体创造了持续订单,可谓一箭双雕。

二、军火与矿产:美国“双线吸血”的阳谋

美国对乌策略始终围绕利益最大化展开。三年间,美国对乌军援总额超1240亿美元,但其中过半资金流向国内军工企业,用于更新本国装备、扩建生产线。而新签署的矿产协议,则将乌克兰的自然资源与美国资本深度绑定。以锂矿为例,乌克兰储量占全球5%,是新能源产业的“命脉”,美国通过协议攫取开采权,既削弱中国在电池供应链的优势,又为本土企业抢占未来市场。

这种“双线吸血”模式,暴露出美国地缘博弈的底层逻辑:战争是生意,和平也是生意。当欧洲为能源危机焦头烂额时,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出口暴增55%;当乌克兰深陷战火时,美国军火商利润飙升30%。如今矿产协议落地,美国再次证明——它从不做亏本买卖。

三、欧洲的困境:被“盟友”推向战略悬崖

美国的自私行径,让欧洲陷入两难。一方面,法英等国试图推出“欧洲版停火协议”,主张以部分停火换取谈判空间,却被特朗普嘲讽为“坐在小孩桌”;另一方面,美国强推矿产协议,迫使欧洲接受“资源被瓜分、安全被架空”的现实。英国前国防大臣本·华莱士直言:“欧美援助乌克兰的旧武器,实则是为本国军队升级装备”——所谓“团结抗俄”,不过是利益交换的遮羞布。

更致命的是,美国暂停调停后,欧洲若继续军援乌克兰,将直面俄罗斯的反制风险;若停止支持,则可能被贴上“背叛盟友”的标签。这种“进退维谷”的处境,折射出跨大西洋关系的深层裂痕:当“美国优先”凌驾于盟友利益时,欧洲的战略自主已成空谈。

四、俄罗斯的误判:与“伪善者”博弈的代价

美国突然放弃调停,对俄罗斯而言无异于战略突袭。此前,俄方为配合美方“和平倡议”,在能源增产、战俘交换等问题上作出让步,甚至默许美国特使与普京直接会谈。然而,矿产协议的签署和F-16部件的输送,彻底暴露美国“以谈促战”的真实意图。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警告“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但美国的资源掠夺行为,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北约东扩”——通过经济殖民,将乌克兰变为反俄前哨。

这场博弈中,俄罗斯低估了美国的伪善与贪婪。当美国以“调停者”身份拖延时间、攫取利益时,俄方却误判其为战略机遇,最终陷入“战不能胜、和不得利”的泥潭。

结语:霸权游戏的终局没有赢家

从军火到矿产,美国用三年时间导演了一场“战争经济学”的经典案例。但对乌克兰而言,这场交易意味着主权沦丧与资源枯竭;对欧洲而言,是战略自主的彻底破产;对俄罗斯而言,则是地缘安全的持续侵蚀。唯一“赢家”美国,也在透支其国际信誉——当盟友看清“美国优先”的剥削本质,霸权体系的崩塌或将加速到来。

特朗普政府或许认为,放弃调停是“甩包袱”的高明之举。但历史早已证明:以谎言构筑的秩序,终将被真相反噬。这场游戏的终局,没有赢家,只有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