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些巧合,家里的电器总是在刚过保修期不久就「恰到好处」地坏掉?
比如,那个用了两年的电热水壶突然不加热了;智能马桶盖过了5年质保就坏了;或者家里的智能电视不敢系统升级,只要一升级后加载时就卡得上演「爱的魔力转圈圈」。
最气人的是,修吧,费用可能比买新的还贵;扔吧,二手的家电、家具,回收的时候不收你大件垃圾清运费都算是便宜你了。
图源:小红书
所以就很纳闷,为什么老一辈人会经常说,xxx我用了大半辈子几十年,而为啥我们用的东西就是几年抛选手。
原来,很多情况都不是产品质量问题,而是故意为之,是商家们精心设计的一门生意经——计划性报废。
一个灯泡
引发的阳谋
计划性报废的概念并不是新鲜事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24年,几家全球主要的灯泡制造商成立了一个名为「太阳神卡特尔」的组织。他们的目标很简单:通过限制灯泡的使用寿命,确保消费者需要频繁更换灯泡,从而维持利润增长。
在此之前,灯泡的使用寿命可以长达120年,但卡特尔协议将灯泡寿命限制在1000小时左右。
图源:AI 生成
这一策略不仅成功推动了灯泡的销量,还为后来的计划性报废奠定了基础。如今,计划性报废已经成为了许多行业的潜规则。
厂商通过控制产品的使用寿命,在设计产品时,故意埋下「寿命倒计时」:用低成本材料、产品里藏个易损零件,甚至让软件升级拖慢硬件速度,变着花地逼着你不得不换新,从而维持市场的持续需求。
这种策略虽然对厂商有利,但对消费者和环境却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图源:《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家电圈的
「寿命刺客」
产品坏得太准时
计划性报废的手段有很多种,我们常见的有三大类:
天生「短命」
迭代快
有些产品,告诉你它天生体质弱、得呵护,但是不管你怎么小心,它还是水灵灵地就坏掉了。
比如涂层不粘锅,涂层一掉,锅就报废。
好一点的特氟龙涂层锅,使用寿命也只有2-3年,而陶瓷涂层锅颜值那么高,使用寿命却只有几个月。
你买锅前就会告诉你,一旦涂层脱落,锅底会释放重金属,这样的前置风险都告诉你了,谁敢和健康开玩笑,涂层掉了还继续用呢?
图源:小红书
但是你敢相信吗,涂层脱落不是意外,而是KPI。
特氟龙涂层本可以更厚更耐磨,但某些厂商偏用薄涂层+低附着力工艺。你炒菜铲子稍微用力,涂层就「碰瓷式」脱落。
想维权?客服早有话术:“亲,涂层损坏是使用不当哦~”
还有智能电视、手机一类的,新款一出,旧的就集体变老。
新系统强行适配老旧芯片,让电视卡成 PPT。你想降级?厂商早把回滚通道堵死了!
以前电视能传三代,现在卡三年就算它高寿了。
过保质期就坏
没处说理
电热水壶(尤其是一些小品牌低价格的)为啥用着用着一两年就坏?
因为它的底座里有个焊点,被设计成了让电水壶定时自杀的机关。
只要一过保质期,这个焊点就自动断开,这操作,把报废技术玩得明明白白。
虽然换个焊点成本不到1毛钱,但是我们又不是人人蓝翔毕业,怎么办?
找人修的价钱不如直接换新的。
无独有偶,电水壶的亲戚电饭煲也不省心,它翻盖里那根连接加热开关的信号线,细得如同头发丝,还裹着易老化的塑料皮。
这根线随着你使用,到了保质期它就完成任务了,自动下岗,我们不拆开我们永远不知道,电饭锅突然坏掉是它在作祟。
惹得维修师傅都吐槽:“这线但凡做粗0.5毫米,我能少接80%的活儿!”
小家电如此,大家电也好不到哪去。
比如某些洗衣机的金属配件,金属的不是用不坏吗,那就换成塑料的,让它老化损坏,之后神仙难救,换新机器吧!
还有冰箱的冷凝水蒸发器,不用防锈材料的,用铁的,本来可以蒸发掉水分,换成铁的就成了铁锈培养皿,一但锈住你就必须换。
让你用多少次
是设计好的
这就不得不说我们都在用的打印机墨盒了。
打印机里装上计数器,即使你打印白纸不用墨,到了它计算好的数量,也会直接给你锁死,显示一个更换墨盒的提示。
明明还能打印100页,机器却提示「墨尽」,墨水还有,计数器先疯了。
还有我家的那个燃气热水器,用着用着突然不烧水了,找来师傅一看,原来打火器坏了。
维修师傅告诉我:“你这小区热水器是开发商配的,打火器用到一定次数就百分百坏,我在你们小区已经换了不知多少个这东西了。”
想维修你也拆不开
最离谱的当属这个防拆设计了。
为了让你直接换新的,根本不给你拆开它维修的机会。
要么胶粘一体,要么找不到拆卸螺丝,要么你想拆得用专业工具,一旦用力过猛它还是选择直接报废。
最熟悉不过的就是手机的电池和内存卡了,但家电圈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
比如空调、洗衣机等的电脑控制板,其实专业的人也是可以拆开局部维修的,但是谁有那么多时间仔细鼓捣这东西呢,直接让你换一整套,要不是产品单价有点高,可能大家电也学小家电直接让你换机器了。
恶意报废
不能容忍
计划性报废是资本家为了保证池子里一直有鱼,把消费者圈进「买-坏-再买」的怪圈,而创造利润的手段。
我们深受计划性报废困扰,但这其中也有一些无奈。
因为坚固耐用有时候也真的是一把双刃剑。
有些耐用产品的厂家因为无法保证销量,最后倒闭也是无力回天的事实,久而久之还是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但依然不支持恶意报废,产品的使用寿命,影响的不止是产品的使用感受和性能,也影响产品的口碑和良性循环。
往更大了说,产品损坏后的回收和销毁,都是让人十分头疼的事。
所以一味追求利益,最终产生过多的产品垃圾、材料浪费,会对我们的环境会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家里的电器越买越多,幸福感却没有提高多少;
手机功能越来越花哨,但耐用度还不如当年的诺基亚。
“当产品寿命被资本‘计划’,我们的生活也在失控。”
你遇到过哪些“计划性报废”的坑?
是微波炉用了三年就坏,还是扫地机器人过保就宕机?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咱们一起倒一下被套路的苦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