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八号谈密人
年销售额60亿,领跑食品界“奥斯卡”奖。
20年前,它的存在让无数孩子拥有了甜蜜的童年。
作为土生土长的国产品牌,徐福记曾是无数国人的骄傲。
可这个昔日的国民神话,转头却落入了外资之手。
股权倒卖、全权收购,创始人更是套现百亿火速退场。
作为曾经糖果界的传奇,徐福记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在大起大落的背后,这个品牌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外资收购 彻底卖光
作为无数孩童的童年回忆、家家户户餐桌上的“过年喜糖”。
徐福记将自己活成了中国糖果界的“糖王”。
可万万没想到,它竟会以这样的方式唏嘘离场!
今年3月,一则新闻报道可谓在商界炸开了锅。
来自瑞士的食品公司雀巢,向公众发布了一则公告。
雀巢方表示,他们已与徐氏家族达成协议。
完成了对徐福记剩余40%的股权收购。
这一消息,不禁让不少人深感意外。
要知道,这并不是雀巢第一次向徐福记“下手”。
早在14年前,雀巢就做出了一番大动作。
2011年,雀巢以17亿美元的价格,对徐福记公司60%的股份进行了收购。
两次收购额相加,也就意味着徐福记品牌已卖光了自己的股权。
作为受万众喜爱的国民品牌,徐福记为何会沦落至此?
究其原因,一切都情有可原。
曾几何时,徐福记企业的确在我国糖果界混得如日中天。
可站上顶峰后,也必然会遭遇低谷。
徐福记品牌的企业低谷,发生在2010年。
彼时的徐福记,虽有“国民糖果”的头衔荣誉。
但由于白糖价格翻倍,以及外来糖果竞争越发激烈的缘故。
徐福记的销售额开始呈现断崖式下滑。
此外,中国糖果市场整体进入下行通道,身在其中的徐福记也难以独善其身。
在徐福记陷入萎靡之态时,全球最大的食品饮料公司雀巢找了过来。
雀巢看中了徐福记的品牌影响力,决定与其达成合作。
它为徐福记提供了配方、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支持。
而代价便是徐福记60%的股份。
如今,徐福记再度向雀巢售卖40%的剩余股份。
自此,徐福记将彻底改换外姓。
不少国人为徐福记的“倒下”深感惋惜。
毕竟,它曾承包了那么多人的甜蜜童年……
始于微时 走向辉煌
“美味聚福气,新年徐福记!”
曾几何时,徐福记作为国民喜糖,给无数国人都带去了一抹甜蜜。
可任何成功都并非一蹴而就,徐福记能走到今天,背后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徐福记虽是国民品牌,它的创始人却并非来自内地大陆。
创立徐福记的,是来自中国台湾的徐氏四兄弟。
他们分别名叫徐镨、徐乘、徐沆、徐梗。
四个兄弟都有着做生意、赚大钱的远大斗志。
怀着相同的期待,四个人决定合伙做一番大事。
但起初,没有创业方向的他们,只能在台北街头靠摆摊起家。
街边的商贩工作劳苦不说,赚的利润也十分薄弱。
碰了一鼻子灰的徐氏兄弟,立即决定转换方向。
几番抉择之下,有一家生意让他们眼前一亮。
那便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糖果市场。
那时的糖果产业还相对空白,有的只是一些没有包装的散装糖。
因创业门槛低,1978年,徐氏兄弟决定正式进军糖果市场。
为了尽快在糖果界有一席之地,四人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吸引顾客。
果不其然,通过物美价廉的售卖方式,徐氏兄弟很快赚得了第一桶金。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打拼,徐记糖果如愿混出了名堂。
但品到胜利果实后不久,徐氏兄弟就遭遇了滑铁卢。
因徐记糖果的成功,市面上出现了不少其他的糖果企业。
除了外界的竞争压力外,生产糖果的原材料成本也在逐年增长。
眼看创业陷入了瓶颈期,以糖果发家的徐氏兄弟又该何去何从?
糖果传奇 皆成过往
创业如同航海探险,只有勇敢驶向未知领域,才有可能发现新的宝藏。
这句话放在徐氏兄弟身上正恰如其分。
为了打破创业壁垒,徐氏兄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彼时,内地掀起了一股下海创业的风潮。
不少商人都纷纷带着资金,来到了广东深圳等沿海城市。
而在这些人之中,也包含着徐氏四兄弟。
为了寻求新的机会,1994年,徐氏兄弟将工厂搬到了广东东莞。
或许是图个吉利的缘故,“徐记”糖果被更名为“徐福记”。
凭借此前十几年的糖果发家经验,徐福记推出了为过年设计的“新年糖”理念。
橘瓣橡皮糖、黑芝麻酥心糖、风味沙琪玛……
依靠新潮的包装、丰富的口味选择,以及喜庆的新年寓意。
就这样,徐福记成功从各大糖果中脱颖而出。
可想要再续往日的辉煌,这点小成就对徐氏兄弟来说远远不够。
为了将产业推向巅峰,徐氏兄弟又使出了一道“杀手锏”。
彼时,中国的糖果市场虽给了徐福记巨大的发挥空间。
但因不同的糖果间价格不一,糖果的销售额都不太理想。
为此,徐氏兄弟创新推出了“专柜式”销售模式。
糖果不再是整包售卖,而是拆开分散售卖。
所有糖果的售卖价格也被统一定价。
这一巨大改变,极大的扭转了徐福记的售卖劣势。
徐福记还趁热打铁,邀请明星代言、与雀巢寻求合作。
经过如此营销,2013年,徐福记的年营业额达到了惊人的60亿。
徐福记渐渐成了中国糖果界的领头大军,喜提“糖果大王”称号。
然而,巅峰过后,此后的每一步都是下坡路。
因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的口味变化等原因,徐福记逐渐没落。
今年3月,雀巢彻底完成了对徐福记股份的收购。
曾经火遍全国的徐福记,就这样落入了外资之手。
创始人徐氏兄弟也通过这场交易,成功套现了百亿资产,退出了糖果市场。
结语
作为曾经无数人的童年回忆,徐福记的意义不只是糖果而已。
但历史悠久的它,还是败给了变幻莫测的商业市场。
至于“江山易主”的徐福记,未来会发展到哪一步?
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参考信源:
华夏经纬网——徐福记创始人解秘:在大陆扎根三十年故事
人民网——人民网“透明工厂”走进徐福记 探秘年味里的一口“甜”
新浪财经——时隔14年,雀巢彻底“统一”徐福记
央广网——雀巢13年后再出手,拟全资控股糖果龙头徐福记 创始人家族逐渐退居幕后
大众日报——财经观察|雀巢全资控股徐福记!甜蜜背后,是迈进全球供应链的“中国备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