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9年新中国确定国名,张治中提议减掉2个字,毛主席:同意

【前言】1949年,就在新中国成立前那会儿,张治中因为是周总理和毛主席的铁哥们儿,被请去参加了全国政协会。那时候,有个大

【前言】

1949年,就在新中国成立前那会儿,张治中因为是周总理和毛主席的铁哥们儿,被请去参加了全国政协会。那时候,有个大事儿得拿主意,就是新国家叫啥名儿还没定下来。大家伙儿为了这事儿吵来吵去,好长时间都没个定论。

就在这个时候,张治中挺身而出,他建议去掉两个字。话一说完,大家都纷纷鼓掌赞同,连主席也点头表示了认可。这样一来,新中国终于定下了它的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

那么,张治中他到底删掉了哪两个词呢?

【一、“和平将军”张治中】

他以前是老蒋身边的红人,大将一枚。新中国成立后,他选择留在了我们党里。对于国家名字这类大事,他给出了好多金点子。而且,他为咱们国家的建设真是出了不少力。就连彭老总,都对他特别敬重。

张治中1890年在安徽呱呱坠地,家里头虽然不富裕,但爸妈特别看重他的学习,让他去私塾念了好几年书。不过,为了给家里分忧,他没能把书念完,16岁那年就离开了学校,直接踏入了社会的大门。

后来,他当过徒弟,进过窑厂,也打过各种零工。那时候,像他这样的少年比比皆是,四处流浪。他亲眼目睹了穷苦百姓的艰难生活,心里暗下决心,要多学点东西,以后能帮他们摆脱困境。于是,他一边忙着干活,一边抽空学习,朝着心中的目标——安徽陆军小学堂,不断努力前进。

不过事情并没按他想的那样发展,考试落榜了。但好在,他凭借肚子里的学问,在安徽谋得了一份预备警察的差事,这份工作挺稳定,养活自己没问题。干警察这些年,他慢慢接触到了孙中山的思想,而且被深深打动了。

1912年,他费了好大劲,终于考上了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在学校里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又顺利升入了保定陆军学校的步兵专业。一毕业,他就踏上了革命的征途,1917年的时候,他还跑到广东去参加了护法运动。

后来,因为表现特别出色,老蒋注意到了他,就邀请他到黄埔军校去做教官。在那儿,他碰到了我们党的周总理等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治中的爱国情怀完全表现了出来,他自告奋勇去了前线。在淞沪战场上,他打得非常出色,让日军暂时搁置了全面开战的打算。

1936年的时候,张治中一心想着让老百姓躲过战争的灾难,就借着工作上的方便,使劲儿推动国民党和共产党坐下来聊聊。他好几次跟老蒋提议,说咱们得跟共产党联手,可老蒋就是不买账,死活不同意谈判。这事儿让张治中心里头憋屈得慌。

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打赢了。张治中被国民党派去延安,一共去了三次,主要是为了跟共产党商量怎么和平建国。可实际上,老蒋心里打的算盘是“表面和平,背地里准备内战”,他压根儿就没想真心谈判。但张治中呢,他是真心想和共产党好好谈谈,达成和平。

所以,从把毛主席接到重庆,一直到送他回延安,他都形影不离地保护着,确保没有意外发生。当他瞧见毛主席上飞机那会儿,被那么多老百姓围着护送,他心里就琢磨,这人肯定是个出色的将领。

他卖力地促进两党之间的和平,这让毛主席对他赞不绝口:“我看得出来,你是真心实意想要和平的!”还有件挺特别的事儿,张治中是唯一一个从来没跟共产党动过手的将领。

【二、加入国家建设】

1949年那会儿,老蒋军队被打得一败涂地,国民党里头也是人心不齐。这时候,老蒋派了信使张治中,他来到了北京。毛主席一听说张治中来了,心里头那个高兴啊。两个人一聊起来,张治中就深深体会到,毛主席这人胸怀宽广,心里头装的全是老百姓的事儿。

谈判崩了之后,老蒋赶紧把张治中叫了过去,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要找他算总账的节奏。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这么个能人要是被埋没了太可惜,就开口劝他,想让他留下来。周总理更是亲自跑到他家里去,诚意满满地邀请他。就这么着,张治中被咱们留在了党内,没再回到那个让他寒透了心的国民党那边去。

但是,即便留了下来,张治中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周总理看出了他的担心,对他说:“不管在哪里,你得想着全国人民,为革命事业打算。”张治中一听,心里顿时亮堂了。

9月份,就在新中国快要成立的时候,党中央决定动手准备新国家的事情了,头一件要定下来的就是新国家的名称。周总理把北京的所有干部都召集到了中南海,主席还请了好些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大伙儿一块儿坐下来,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想出个好名字。

张治中那时候正忙着新疆的解放工作,但他也接到了邀请。这次筹备会,对他来说意义重大,是他首次以民主党派的身份,参与的一个全国级别的重要政治会议。

关于这次国号该咋叫,大家意见分歧挺大。有的人觉得“中华民主国”挺好,也有人觉得“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也挺合适,反正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经过好一阵子的商量,毛主席站了出来,跟大家说:“中央琢磨了一阵子,现在咱们打算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个名字,大家觉得咋样?”

很多人听后直夸好,但也有人觉得听起来怪怪的,就是说不上来哪儿不对劲。就在这时候,张治中站了出来,建议删两个字,毛主席一听,特别高兴,觉得挺合适。

【三、对国名的提议】

我觉得不加“民主”这两个字可能更合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咋样?大家一听这话,都愣了一下。毕竟,“民主”可是咱们国家的国体啊,为啥要特地去掉这两个字呢?这么做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吗?

张治中说:“‘共和国’就是讲咱们国家的性质,‘人民’呢,就是指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还有各民族的人。至于‘民主’这个词,之前已经说过了,没必要再重复。我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字就挺好的。”

大家听完都拍手叫好,连毛主席也特别高兴,就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字被定了下来,并且一直用到现在。

张治中不光对国名有见解,他对国旗设计也挺上心。那时候,主席心里大致有了个数,想用一个大星星加上一条杠的图案。这个设计还分三种意思呢,一条黄杠就是代表长江,两条杠代表黄河,要是三条杠那就是珠江了。

大家都在琢磨用几道杠更合适,可张治中心里却直犯嘀咕,觉得这图案不咋地,明确表示反对。主席瞧他不对劲,就问:“你心里有啥主意不?说来听听。”张治中立马接口:“我觉得这图案不能用!”毛主席一听,有点懵:“为啥呢?”毕竟大多数人已经点头同意了。

张治中一脸认真地说:“我觉得那些杠子,根本不能代表河流,弄不好还会让人误会成国家要分裂,这可不行。再说那黄杠子,看着跟孙悟空的金箍棒似的,老百姓会咋想呢?我倒是觉得,还是咱们那五星红旗好。”

听完之后,毛主席立马觉得这事儿挺严重,就赶紧把大家伙儿又叫到一起商量。他还特别提到了张治中挑的那面五星红旗,大家都点头说好。那旗子上四颗小星星,就是咱们国家的各个阶层,那颗大大的五角星呢,就是中国共产党。一眼望去,共产党和老百姓的紧密关系明明白白,这旗子,真不错!

就这样,中国国旗被正式定为五星红旗,一直沿用到现在。五星红旗,它就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到现在还是最显眼、最有代表性的象征。

【结语】

张治中这辈子,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传奇。他虽然一开始是国民党的人,但心里头是真的向往和平。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远离战争的苦难,他拼尽全力去推动国共两党和睦相处。这事儿,真心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总是热心助人,干了不少善事。”这是毛主席给予他的高度评价。1969年,张治中离开了我们,那时他79岁。

评论列表

独孤求败
独孤求败
2025-05-01 20:03
就二个字,说了一堆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