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就在刚刚   美军承认了一件事!   美国《空天部队》杂志近期披露,美军终于承认

就在刚刚   美军承认了一件事!   美国《空天部队》杂志近期披露,美军终于承认正在秘密研究一款大型飞翼式隐形武器库飞机,计划以B-21轰炸机为基础,搭载数十枚空对空导弹应对印太地区的高强度冲突。   不少人觉得这是美军又一款“大杀器”,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款装备的诞生,更像是美军空中力量体系失衡下的“应急补丁”,看似能补短板,实则暴露了预算分散、后勤脱节、反制乏力等更深层的问题。   先说说最现实的部署困境,美军想把这款武器库飞机用在印太,可合适的“落脚点”却没准备好。   核心基地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去年被台风“玛莉亚”破坏了3座大型恒温机库。   这些机库专门用来维护隐形战机,修复工程原本计划2025年6月完工,结果因为特种钢材短缺,现在要拖到2026年年底才能用。   武器库飞机和B-21一样,需要恒温恒湿环境保护隐形涂层,要是现在部署过去,只能露天停放,风吹日晒不到半年,隐形性能就得打折扣。   另一处关键基地日本嘉手纳更麻烦,当地民众对美军扩建设施的反对声一直没停。   2025年4月,日本政府想划拨12亿日元改造嘉手纳的跑道,让其能承受武器库飞机的起降重量,结果冲绳县议会直接通过决议反对,还组织了上千人抗议。   美军驻日司令曾私下透露,就算跑道改造完,弹药储存设施也跟不上。   武器库飞机一次要装几十枚导弹,现有的弹药库容量只够满足一半需求,剩下的得从关岛运,光海运就要7天,真要是有紧急情况,根本来不及。   比部署更头疼的是预算问题,美军现在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   2025年空军总采购预算是780亿美元,要分给好几个重点项目:B-21轰炸机得留钱量产,F-35Block4型因为航电系统升级延期,还得追加15亿美元。   原本计划2026年服役的CCA无人战机,因为人工智能系统测试不顺利,预算被砍了20%。   现在又加了武器库飞机项目,初步估算研发加首架原型机就要48亿美元,这笔钱从哪来?只能从其他项目里挤。   国会已经开始质疑了,今年6月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主席杰克·里德直接问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武器库飞机和CCA无人机功能有重叠,为什么不能二选一?”   弗兰克·肯德尔也没给出明确答案,只说“两者侧重不同”。   有人算了笔账,要是武器库飞机真要造10架,加上配套的AIM-260导弹,总花费得超过200亿美元,相当于把F-35未来三年的采购量都压缩了。   这种“顾此失彼”的投入,反而让整个空中力量的建设节奏乱了。   而这款武器库飞机看似火力强,却没考虑到对手的反制手段。   现在大国都在搞高超音速导弹,中国的东风-27射程能覆盖关岛,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美军现有的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   武器库飞机虽然能在防区外发射导弹,但它本身机动性差,最大过载只有2.5G,要是被高超音速导弹锁定,连规避的机会都没有。   有军事专家做过模拟,要是从中国沿海发射一枚东风-27,不到12分钟就能打到关岛,武器库飞机就算立刻起飞,也没来得及升空就可能被摧毁。   应对无人机蜂群也是个难题,现在低成本无人机越来越多,一架民用无人机改装后就能携带炸药,几十架组成蜂群,就能对武器库飞机造成威胁。   美军计划用AIM-260导弹去拦截,可一枚AIM-260的价格能买3辆特斯拉Model 3,用这么贵的导弹打低成本无人机,性价比太低。   而且AIM-260的产能跟不上,雷神公司今年最多能造120枚,要是遇到几百架无人机蜂群,根本不够用,武器库飞机就算满弹起飞,也只能当“活靶子”。   美军内部其实也有清醒的声音,除了米切尔研究所的冈辛格,空军作战司令部前司令霍姆斯就说过:“我们现在不是缺一款‘超级武器’,而是缺一套能把现有装备整合好的体系。”   比如F-22和F-35的数据链还没完全互通,有时候目标信息要靠人工传递,就算武器库飞机造出来,也没法快速接收目标数据,原本设想的“探测-打击”链条,很可能在最关键的环节掉链子。   说到底,美军秘密研究这款武器库飞机,本质上是对自身空中力量优势下滑的焦虑,想靠一款装备快速找回自信。   但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不是单一装备,要是部署、预算、反制这些基础问题解决不了,就算武器库飞机造出来,也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信息来源:美军承认了!“正秘密研究” 2025-09-30 12:28·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