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奉陪到底,中方拿墨西哥开刀,为讨好美牺牲中国利益,没好下场 墨西哥最近的操作,真是给全世界上了一堂“怎么在大国博弈里自找麻烦”的课。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对墨西哥“下最后通牒”,要么服软,要么加税。 墨西哥一看形势不妙,立马祭出对中国商品加税50%的大招,想用自己的市场当筹码讨好美国,结果等来的却是中国的精准反击。这场贸易暗战,不只是中美墨三国的博弈,更是全球经济链条上的一次大考。 墨西哥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压力之下的“站队选边”。特朗普一回来,立场立马强硬,对墨西哥设下90天“暂停期”,扬言要把关税从25%拉到30%。 墨西哥这边一看,自己的小日子全靠美国过活,2024年美国从墨进口超5000亿美元,谁都知道墨西哥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有多深。 可这次的应对有点慌不择路,政策一出手,直接对中国下手,关键商品清单里汽车、机电、金属等全都被波及,偏偏美国商品又被豁免。 这不是明摆着“迎合”美国吗?而且时间点很微妙,墨西哥9月匆忙出台加税政策,刚好撞上美国10月的最后通牒,怎么看都像是被逼着表态。 路透社披露,墨西哥政府内部其实也有分歧,但对美的经济依赖让他们不得不低头。 说起来,墨西哥这招“左右逢源”,表面上好像想两头讨好,实际上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可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还是最大汽车进口来源国。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也摆在那儿,墨西哥对中国的进口依赖,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墨西哥一边想着讨好美国,另一边却把中国得罪了,这算盘打得太响,反而容易把自家的产业链都敲碎。 中国的反制可以说是既精准又有分寸。9月25日,中国商务部对墨西哥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同时还对美墨碧根果启动反倾销立案。 这不是简单的对撞,而是留了一手。不是一上来就制裁,而是通过调查给墨西哥留出调整的空间。 外交部发言人也直接点名,美国搞单边主义,逼着别人牺牲中国的利益,这种操作中国绝对不会买单。 这种姿态其实也是给墨西哥台阶下,更是警告其他想“跟风”的国家。谁要是学着美国动歪脑筋,后果可自己承担。 中国这回不只是给墨西哥上了一课,也是敲山震虎。欧盟、G7这些国家最近也有点“蠢蠢欲动”,中国这一手精准反击,其实就是告诉他们,跟着美国瞎折腾,随时可能吃亏。 美国近几年一再挥舞关税大棒,对谁都不留情面,连自家盟友都能下手。欧盟前不久对华企业制裁,中方也不是没有动作。 国际贸易这口锅,谁都不想背,但如果有人硬要站队,结果往往是大国坐收渔利,小国成了炮灰。 墨西哥现在这步棋,短期看也许能换美国几句好话,但长期来看,麻烦才刚刚开始。 墨西哥对美出口的汽车、机电产品里,大量零部件都靠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很扎心,中国占了墨西哥汽车零部件进口的三成以上。 这加税一落地,墨西哥的生产成本立马飙升,价格优势直接被削弱。更别说中国还是墨西哥第四大外资来源国,贸易紧张了,中资企业一撤,墨西哥的投资环境也跟着凉凉。 这次墨西哥“迎合”美国,等于把调整产业链的主动权都交了出去。特朗普的政策上一秒还承诺合作,下一秒就可能加税封杀,墨西哥要是老想着抱美国大腿,到头来只会发现自己成了“弃子”。 放大来看,这其实是当前新兴市场国家普遍的困局。想要左右逢源,结果往往是两头不讨好。《金融时报》早就提醒过,新兴市场在大国博弈里容易成为牺牲品,墨西哥这波操作就是现成的案例。 其实,讨好美国不一定就能换来稳稳的好处。美国的贸易政策说变就变,前脚刚给甜头,后脚立马翻脸。 墨西哥这次对中国加税,短期或许能缓解对美的压力,可长期来看,不仅可能失去中国市场,还会被全球供应链边缘化。 毕竟,中国不光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还是全球合作的推动者。墨西哥失去了中国的支持,想靠美国一家独大,难度比登天还高。 中国这次“奉陪到底”,底气其实很足。一来是产业链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二来是多边合作已经成了趋势,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家都在追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和韧性。 墨西哥如果一味迎合美国,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最终失去谈判的筹码。国际社会其实也看得很明白,霸权只能带来短暂的利益,长远来看,只有合作共赢才有出路。 局势发展到现在,如果墨西哥到10月底还不调整政策,中国的反制措施可能会进一步升级,届时波及到的就不仅仅是碧根果那么简单,双边贸易和投资都会跟着受影响。 对于所有贸然选边的新兴市场来说,这就是个鲜活的警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才不会被大国一脚踢出局。 中国“奉陪到底”,不是冲动,而是对自身利益和全球规则的坚守。妥协换不来安全,只有团结合作,才不会被大国当成筹码随意摆布。 参考资料:中国对墨西哥发起贸易调查,“警告其不得屈服美国压力” 2025-09-27 09:13·观察者网